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公開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 發布單位:經濟日報
報告全文
一、經濟日報基本情況
經濟日報是國務院舉辦、中宣部領導和管理的以經濟報導為主的綜合性報紙,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企業獲取經濟信息的重要渠道、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經濟形勢的重要視窗,是經濟領域發行量大、權威性和公信力強的主流媒體。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社實行編委會集體領導負責制,是副部級事業單位。1983年,經中央批准,經濟日報在中國財貿報基礎上創刊。1984年8月31日,鄧小平同志為經濟日報題寫報名。1998年,經濟日報報業集團成立。除主報外,集團現有中國經濟網及12家報刊社、2家出版社、1個印務中心,所辦媒體涵蓋了紡織、建材、金融、證券、花卉、服裝、書畫等10多個行業。2012年9月,成立中國經濟傳媒集團公司,負責管理報業集團所屬子報社、雜誌社、出版社。目前,經濟日報在國內設有34個印點,國內記者站36個,國外記者站25個。2016年,經濟日報發行量80餘萬份。
二、履責情況
(一)履行正確引導責任
經濟日報堅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牢記新聞輿論工作“48個字”的職責使命,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時政要聞報導版面
1.深入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重點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發展理念,設定專版專刊專欄,深入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持續推出“學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專欄專題,組織撰寫《治國理政進行時》《解讀習近平經濟工作重要論述》《習近平“四組精準概括”傳遞中國經濟信心》等重要文章。圍繞“十三五”規劃、全面深化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國企改革、金融財稅改革、區域協調發展、扶貧攻堅等重大戰略,組織系列主題報導,闡釋政策取向,解析改革背景,凝聚改革共識,全面反映中央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G20杭州峰會、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天津達沃斯論壇、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里約奧運會等重大活動,發出中國聲音,樹立中國形象。
2.堅持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機遇論、貢獻論,充分發揮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的“壓艙石”作用。圍繞中央深改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和巨觀經濟運行數據,先後推出《如何看當前經濟形勢》《正本清源理性看》《視點》等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中國經濟運行總體態勢。針對地方債、不良貸款、通脹通縮、降息降準及股債匯房等社會熱點問題,組織撰寫《破除“速度焦慮症”──新常態下看速度》《樓市泡沫淹沒的是百姓幸福感》《平穩開局看亮點》等報導,釐清認知誤區,引導社會預期,把幹部民眾的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正確分析和判斷上來。針對境內外雜音、噪音,加強議題設定,主動發聲,正面回應,刊發了《不要被唱空人民幣所迷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裡》《觀察中國經濟切莫“一葉障目”》等重點報導,有力回應輿論關切特別是境外“唱空”質疑中國經濟的各種論調。
3. 準確解讀中央各項改革政策措施,努力當好改革發展的“助推器”。圍繞簡政放權、國企改革、金融財稅改革、東北振興等重大課題,闡釋政策取向,解析改革背景,凝聚改革共識。充分展示各地各部門深化改革的舉措和成效,深入報導破解發展難題、積極主動作為的創新實踐,反映各界人士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見建議,特別是圍繞債務率槓桿、地方債風險、人民幣匯率、跨境資本流動等問題,理性引導社會預期,加深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跟蹤發掘經濟領域的新進展新變化,加強對“中國芯”、大飛機、機器人、技能培訓、花樣產業等新產品、新產業的報導,為地區和產業企業發展提供參考。同時,把中央精神與百姓關切緊密結合起來,做好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工作,引導人們準確理解和把握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媒體優勢助推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
4. 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搶占輿論宣傳引導制高點。按照報社融合發展總體布局,堅持內容與技術雙輪驅動,穩步推進平台建設,基本形成以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為主體,微博、微信為兩翼,第三方平台入駐賬號為補充的多形態、多平台、多層級新媒體布局。截至2016年底,運營各類新媒體平台賬號30多個,聚合冬粉量超過2000萬,日均傳播覆蓋面逾500萬人次,進入新媒體傳播第一方陣,有效提升了經濟日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中國經濟網積極向移動端轉型,2016年3月移動端流量超越PC端,手機站完成主流渠道接入目標,微信公眾號在全國網站類微信號中排名第二。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新媒體布局
經濟日報新媒體布局
5. 濃墨重彩做好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報導。通過專題策劃、舉辦活動等形式,挖掘艱苦卓絕的長征歷史,組織“接力走長征 共築中國夢”大型採訪活動,推出《紅色故都:新征程上再出發》等報導。兩微一端陸續推出“長征日記”“重走長征路”等特色專欄、專題,報導以圖文、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傳播態勢。同時舉辦長征知識問答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有效互動,提升用戶的參與度,進一步增強用戶黏性,有效擴大經濟日報覆蓋面、影響力。
《經濟日報》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報導版面
6. 深化國際合作,紮實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經濟日報立足國內經濟發展視角,放眼全球競爭格局,在G20杭州峰會、APEC秘魯峰會、反對“薩德”入韓、美聯儲加息、南海非法仲裁案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活動中,及時發出中國聲音。一是不斷探索外宣新方式。2016年,在習近平總書記出訪高棉之際,經濟日報與《高棉時報》合作出版《盛裝亞洲》特刊,受到讀者好評。此外,經濟日報繼續與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合作,聯合出版《聚焦中國》特刊,與尼泊爾《每周鏡報》和《彩虹周刊》合作,聯合出版《盛裝亞洲》特刊,圍繞中國和亞洲的經濟與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二是努力開闢外宣新渠道。中經網加強與韓國經濟新聞合作,開通首條中韓財媒直播專線,與巴基斯坦VSH電視台合作播放電視節目。目前,中經網已經可以用8種語言對外傳播中國經濟信息,並且製作了一批外文專題,有效增強了“中國故事”和“中國道路”的影響力。
經濟日報與外媒合作出版《盛裝亞洲》特刊
(二)履行提供服務責任
經濟日報積極整合專家資源,將經濟報導與巨觀決策、產業發展、社會服務相結合,通過舉辦會議論壇、開展課題合作、發布經濟指數、創新報導產品等方式,積極為政府、企業和讀者提供信息服務和生活服務。
1. 通過社會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舉辦“第四屆金磚國家財經論壇”“第六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等活動,參與報導中國發展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寧波文化金融論壇、夏季達沃斯論壇、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食品安全周、敦煌文博會、聯合國氣候變化馬拉喀什會議等多場論壇和展會活動,搭建起交流研討的平台,吸引專家學者、企業家參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與外媒合作出版《盛裝亞洲》特刊
“第六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活動現場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第六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活動現場
《經濟日報》“第六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報導版面
2. 通過課題合作提供智庫服務。藉助課題項目合作,逐步建立中經趨勢研究院的外部專家隊伍,為智庫後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服務社會的能力穩步提高。比如,與貴州省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合作,聯合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國巨觀經濟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等機構專家成立“貴州省國企脫困暨殭屍企業退出機制課題組”,對貴州省國企改革進行調研會診。與中國-東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合作,開展“新絲綢之路環保產業走出去路徑及經濟社會效益分析研究”的課題運作。聯合教育部、發改委的專家團隊,對全國學生飲用奶計畫實施情況進行調查,形成“學生飲用奶計畫”推廣及發展報告。另外,還定期召開季度經濟形勢閉門會,邀請相關專家就國內國際經濟問題進行深入研討,形成依託智庫平台深化經濟報導的新模式,服務社會的能力顯著提高。
3. 系列經濟指數產品服務行業產業。一是發布中經產業景氣指數。每季度編制形成12個行業的景氣指數報告後,都要會同國家統計局,對指數內容進行修訂、定稿,使其更具權威性。為了做好指數報告的媒體解讀和延伸報導,聯合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主流媒體進行廣泛發布,同時在報網博平台進行立體傳播。目前,行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在研究分析相關行業時,已經開始引用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相關指標,社會認可度顯著提高。二是發布家庭財富調查報告。在2015年正式啟動第一輪中國家庭財富入戶調查的基礎上,編寫並發布《經濟日報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第一版),各主流媒體紛紛進行報導,獲得了國內居民收入、家庭財富研究領域多位權威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目前,第二階段入戶調查接近尾聲,在此基礎上將編寫和發布《經濟日報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第二版)。在2016年調查項目執行完成後,該資料庫將擁有96000戶家庭財富數據,建成國內最大的家庭財富數據基礎庫。三是發布中國農業經濟景氣指數。編制並發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報告,提供了國內首份描繪農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專門報告。根據輿情系統監測數據,首期報告引發業內廣泛討論,調研數據被行業引用。四是發布小微企業指數。小微企業指數是本報與中國郵儲銀行的合作項目,每月發布一次。從監測跟蹤結果來看,通過輿情概況、媒體維度、網民維度等方面進行影響力評估,小微企業運行指數新聞平台傳播量較大,專家點評及言論轉載量較多,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五是發布創業企業調查報告。為加強報社在投融資領域的影響力,報社啟動了“創業企業調查項目”,依託調研點建立數據直采體系,搭建了一整套報社自有智慧財產權的指標體系,建立起了對創業企業及相關行業的評價標準。首份調查報告於2016年10月31日發布。
《經濟日報》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相關報導版面
4. 關注市場民生,服務百姓生活。經濟日報立足百姓視角,注重抓讀者關心的新聞選題。如《保險產品回歸保障本質》《P2P資金存管模式逐漸清晰》等系列報導,用百姓語言解讀財經問題,使讀者一目了然。同時,深耕“財富學堂”“陶教授來了”“進擊的基金”“會計師談投資”等專欄,對藝術品收藏、外匯理財、網路借貸等市場熱門投資領域及時把脈,通過案例進行解讀,深入淺出普及金融知識,突出為百姓理財服務的理念。
5. 加大對脫貧攻堅的宣傳力度。2016年,經濟日報開設“扶貧開發”專版,全年刊發稿件近400篇;中國經濟網開設“脫貧攻堅”頻道,將鏡頭對準貧困縣,為當地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扶貧攻堅事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同時,對報社定點扶貧的河北省張北縣、赤城縣,持續加大報導力度,刊發扶貧稿件近20篇,廣告專版10多個,並將有關報導內容納入“扶貧開發”專欄,與國家扶貧開發項目進行統籌策劃報導。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扶貧開發”專版版面
《經濟日報》“扶貧開發”專版版面
(三)履行人文關懷責任
經濟日報在日常報導中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反映他們的意見呼聲,注重深入人的精神世界,關心人的情感,啟迪人的思想,體現了中央黨報的人文情懷。
1. 強化民生報導,回應民眾關切。圍繞民眾普遍關心的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熱點、難點問題,刊發了一大批鮮活生動的報導。如,在就業和勞動關係方面,重點關注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機遇,對工資指導線下調、農民工就業等問題積極發聲;在社會保障方面,聚焦城鄉醫保整合、養老金待遇水平上調等問題,準確解讀備受關注的社保改革舉措,撰寫“整合城鄉醫保 提升百姓獲得感”“順應新期待 社保改革夯實幸福根基”等報導;在教育方面,繼續關注教育公平等話題,相關調研報導廣受好評;在醫療衛生方面,持續關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圍繞公立醫院改革、移動醫療、醫療大數據等熱點問題,報導了大量基層改革典型經驗,如“讓醫療資源配置更科學”“醫療大數據將為民眾帶來三大便利”等。
2. 講好中國故事,樹立時代楷模。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經濟日報開闢“中國故事”專版,圍繞“行進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的版面定位,編輯刊發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新聞作品。其中,《救助站長的最後一站》《鐵面王子》《魯南製藥人心中的豐碑》等感人故事,在讀者中引發廣泛共鳴。此外,經濟日報還在“精彩90後”“正能量”“最美志願者”等欄目中報導了一大批普通平凡、充滿愛心的人物事跡。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中國故事”專版版面
《經濟日報》“中國故事”專版版面
(四)履行繁榮發展文化責任
經濟日報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雙為”方針,加強對中央文化工作政策和各地各部門文化活動的宣傳報導,自覺承擔知識普及、社會教育、道德傳承的職責,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民眾基本文化權益,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主動作為。
1.創新做好文化領域宣傳報導。對2016年文化領域的重大新聞事件進行了全方位覆蓋,包括深圳文博會報導、寧波文博會報導、敦煌文博會報導等。及時跟進文化產業領域的最新熱點,針對文化產業諸領域進行了深度報導,涵蓋影視、動漫、文化創意、藝術品拍賣、冬粉經濟、網際網路+等方面。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文化領域宣傳報導版面
《經濟日報》文化領域宣傳報導版面
2.大力開展公益廣告工作。精心設計、製作、刊載公益廣告,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益廣告的規模化、常態化機制,全年刊出公益廣告104.5個版,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刊發的公益廣告
《經濟日報》刊發的公益廣告
3.積極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推出“國色秋香”攝影大賽、“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重陽節敬老活動、工匠之都調研行及多種形式的主題黨日活動、主題座談會等,文化報導和文化活動相得益彰。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活動現場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活動現場
“國色秋香”攝影大賽
(五)履行遵守職業規範責任
經濟日報持續加強從業人員思想建設,築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恪守新聞從業準則的思想基礎,自覺樹立並維護中央黨報的良好形象。
1. 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定“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學習計畫,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座談會、基層黨支部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編髮“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簡報18期、宣傳展板8塊,推動學習教育逐步深入。制定“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督導檢查清單,加強對各基層黨支部的督促檢查,推動學習教育在基層黨組織落實。
經濟日報社(集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會議
2. 深化“走轉改”活動。推出新春走基層、“接力走長征 共築中國夢”大型採訪活動、工匠之都調研行、“秋實中國”系列報導、“重走長征路”等大型報導活動,在經濟領域開展長江經濟帶調研行、山東轉型升級調研、河南房地產去庫存調研、長春經濟發展調研、粵桂黔高鐵經濟帶調研、天津供給側改革調研、中國製造2025調研行等基層採訪調研,使廣大新聞工作者進一步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理念,自覺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
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經濟日報社(集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會議
經濟日報社記者基層採訪調研
3. 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以黨規黨紀規範從業行為,並認真開展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工作專項檢查,營造從嚴管理、從嚴要求、從嚴執紀的氛圍,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打牢思想基礎、強化行為管控、有效防範問題上取得明顯成效。
4. 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修訂完善《經濟日報編委會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定期開展落實情況回頭看,做到落實八項規定不放鬆、糾正“四風”不手軟。特別是在公務經費使用方面,認真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及系列配套制度,各項支出進一步減少。
5. 開展讀者問卷調查,自覺接受讀者監督。通過中國經濟網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63883份,刷新了讀者調查問卷回收歷史紀錄。堅持“開門辦報,問計讀者”,舉辦2016年度讀者座談會,邀請全國各地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讀者,與報社采編人員就“創新傳播·融合發展”話題進行座談,廣泛聽取讀者的意見和建議。
2016年度讀者座談會現場
(六)履行合法經營責任
經濟日報堅決貫徹中央精神,認真落實采編與經營兩分開的規定,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自覺做到依法經營。
1. 狠抓“兩分開”制度的落實。2016年,重新修訂《經濟日報社(集團)關於嚴格實行“兩分開”規範新聞采編制度的規定》,進一步細化“兩分開”要求,並以中央專項巡視為契機,查找落實“兩分開”方面的薄弱環節,不斷強化監督檢查,堵塞制度漏洞,解決執行過程中制度虛化弱化等突出問題,確保“兩分開”規定落實到位。廣告經營工作規範有序,未發生違法違規行為。
2. 加強各類物資採購項目的審批、核准和監督。從監督審核政府採購計畫和方案、嚴格報送報批程式、完善採購流程幾個方面規範採購項目,擴大採購項目的監管範圍,進一步明確採購項目的招投標、自主邀標和競爭性談判流程,做到採購項目監管審核全覆蓋。
3. 修訂完善預算評審辦法、流程和打分標準等多項制度,進一步規範費用審批流程,嚴格按規定程式報銷費用。認真編制財務報表,進行財務分析,反映報社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時防範財務風險。
(七)履行安全刊播責任
經濟日報把安全刊播作為一項政治要求,狠抓制度建設和流程管理,健全采、編、發工作機制,提高內容生產質量和刊播安全。
1. 最佳化采編工作流程,強化各環節把關責任。2016年,報社融合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媒體中心硬體部分全部建成。為儘快投入使用,報社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采編工作流程,使其既滿足報、網、兩微一端的統籌調度,又確保各環節有序銜接。為確保各新媒體平台安全刊播,在加強對發布內容審核把關的同時,運維部門加強機房巡檢,確保設備正常運行,不斷提升專項運維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保障現有信息化體系正常、安全、有序、高效運行。
2. 完善突發事件新聞報導應急預案。根據媒體融合條件下的工作特點,進一步調整和改進應急採訪工作機制,明確報導內容、新聞發布流程、工作要求等規定,使各平台的任務分工更具體,各環節的職責分工更清晰,為防止出現突發事件新聞報導差錯提供了制度保障。
3. 加強印點管理,提升印刷質量。出版管理部門時刻保持與本報印刷廠及全國各印點的聯繫順暢,定期對各印點印刷質量進行評比監督,對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及時查處與整改,確保報紙正常出版、發行。
4. 嚴格遵守《廣告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杜絕違反國家法規、違背社會道德、有礙社會和諧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廣告信息見報,倡導社會公德,抵制虛假低俗,規範廣告用語,全年無廣告重大差錯見報。
(八)履行保障新聞從業人員權益責任
經濟日報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重視人力資源管理,關注員工職業發展,保護員工合法權益。
依法執行勞動契約的簽訂、續訂、變更、終止等手續,足額支付新聞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依法繳納“五險一金”。為職工提供完善的醫療保障,積極組織員工進行年度體檢,並專門為女性職工安排婦科體檢。為符合條件的員工申報職稱,做好新聞采編人員記者證的申領、發放和年度核驗工作。廣泛開展員工培訓,持續組織“經濟大講堂”系列講座,開展新員工入社培訓暨采編資格培訓、導師學徒制培訓,積極推進與高校共建新聞學院,努力滿足員工的成長需求。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充分發揮黨組織及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作用,組織職工趣味運動會、徒步環湖走等文體活動。加強內部文化建設,辦好《經濟報人》《雙周閱評》《經濟新聞研究》等內部刊物,反映職工工作、生活及精神面貌,為職工提供了解辦報特色、透視經濟現象、探討優秀作品的渠道,滿足職工精神文化需求。
經濟日報社2016年度職工桌球比賽
三、存在的不足
第一,研究經濟領域重大問題有待深入。經濟日報認真履行中央黨報職責使命,為做好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經濟領域深層次問題的理論研究還不夠,對新常態下的經濟規律還存在把握不深不透等問題,創新經濟宣傳力度還不夠大,不少重大主題報導的衝擊力和影響力不夠強,對一些熱點敏感問題的回應還缺乏深度和力度。
第二,媒體融合發展的步子仍需加大。在加快媒體融合發展方面,我們雖然進行了積極探索,但仍處於初級階段,傳統媒體業務和新興媒體業務之間、新媒體各平台之間初步完成整合,在生產流程、組織架構、激勵政策等方面還未能按照市場規律、媒體發展規律進行有效融合。對於涉及到的新媒體技術研發滯後、隊伍素質不適應、用戶需求開發不足等問題,也還沒有解決到位。
第三,落實“兩分開”不夠徹底。經濟日報始終把落實“兩分開”作為新聞戰線正風肅紀、防範風險的重要任務來抓,不斷完善制度規定和配套措施,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的力度還不大,針對性和實效性也有待增強。目前對“兩分開”落實情況的監督方式比較單一,個別子報子刊仍存在違反“兩分開”規定的行為,責任考核與責任追究的制度有待完善。
四、今後努力方向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們黨將召開十九大。作為中央黨報,經濟日報將以改革進取、銳意創新的工作作風,不斷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努力推進媒體融合,切實擔負起中央黨報的職責使命。
第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斷提升引導力。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做經濟領域輿論引導工作旗艦和壓艙石的要求,突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既要在宣傳中央精神、分析巨觀形勢、解讀重大政策等方面常抓不懈,也要通過深化走轉改,關注重點行業、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經濟人物,在捕捉經濟現象、發現一線問題、剖析產業行業企業、反映基層創新實踐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實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高經濟新聞宣傳輿論引導水平,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機遇論、貢獻論。
第二,努力推進媒體融合,不斷提升傳播力。按照打造“中央廚房”的目標要求,進一步最佳化結構、整合資源,加快實現由形式上的“合”到全方位的“融”的深度融合。加強技術平台建設,以全媒體中心為平台,以移動端為重點,構建報網端微一體化發展的傳播矩陣。創新體制機制,再造采編流程。加快采編隊伍轉型,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和用戶意識,不斷提升采編人員對新技術、新平台、新渠道的理解和套用,引導人才隊伍更快更好地適應媒體轉型所帶來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提高內容生產能力,把經濟日報的傳統優勢轉化為融合發展條件下的核心競爭力,力爭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把經濟日報建設成為有較大影響力的新型傳媒集團。
第三,切實推進“兩分開”,加強自身監督,不斷提升公信力。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分類施策、分步實施。對駐地機構重點是擴大分社試點,探索駐地機構管理新模式。進一步規範直屬單位新聞采編制度,完善經營工作監管,推進“兩分開”的體制機制轉變。完善報社內控系統,包括財政項目管理、資產管理、直屬單位管理,以及各項工作流程、辦件流程等整個制度體系的建設,逐步展開、漸次推進。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明確管理體制機制和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形成配套管理制度,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