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目錄
目錄
一、前言
二、政治責任
三、陣地建設責任
四、服務責任
五、人文關懷責任
六、文化責任
七、安全責任
八、道德責任
九、保障權益責任
十、合法經營責任
十一、後記
報告全文
一、前言
(一)媒體概況
中國日報社是中央主要宣傳文化單位之一,是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視窗,對外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時代高度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致力於傳播中國、影響世界,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中國日報》創刊於1981年6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份全球發行的國家級英文日報,是國內外高端人士首選的中國英文媒體,現已發展為由傳統媒體、移動媒體、社交媒體等構成的全球化、分眾化、多語種、全媒體傳播平台,報紙發行量約70萬份,全媒體用戶總數超過4.4億。
10月16日《中國日報》推出“向黨的二十大獻禮”八聯版
(二)社會責任理念
中國日報牢記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堅持推進創新對外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積極介紹中國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發展成就,生動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促進中國和世界交流溝通作出貢獻。
(三)2022年度獲獎情況
2022年,中國日報獲得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的作品共10件,其中一等獎3件,二等獎3件,三等獎4件。第十七屆長江韜奮獎之長江系列獲得者1人。
此外,《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4版全彩專刊等精彩版面獲世界新聞設計大賽8個獎項。在“香港最佳新聞獎”評選中,《中國日報香港版》榮獲10個獎項,總數超過本地其他英文媒體。
二、政治責任
(一)政治方向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致中國日報創刊4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積極服務好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10月24日《中國日報》頭版版面
聚焦核心,濃墨重彩展現總書記領袖風範魅力。啟動“領航工程”,強化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主渠道主陣地,全年刊發核心報導篇數和總傳播量分別是2021年的1.1倍和1.3倍。及時報導總書記重要活動,第一時間全平台直播總書記作黨的二十大報告,全球傳播量近7000萬,英文報導《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中心任務》被美聯社等近300家海外主流媒體廣泛轉引。深入闡釋總書記重要思想,在頭版推出“習近平的全球發展觀”“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等系列解讀,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方案。《習近平法治思想系列報導》《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求索:美國共產黨員的中國行》榮獲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配合總書記出席上合組織峰會、G20峰會等重要活動,推出“習近平的海外足跡”“小彭的外交觀察”系列融媒報導展現總書記世界級領袖風範,全球傳播量分別為2億和3億。
中國日報網學習時代專題
把握主線,系統宣介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推出“黨的二十大專版”100餘塊,全平台相關報導總傳播量超51億。大會開幕當天,推出“向黨的二十大獻禮”八聯版,以極富視覺衝擊力的設計,生動直觀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各行各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二十大繼往開來。“雙語科普二十大”推出《如何向外國人介紹二十大報告中的“中國式現代化”?》等,全球傳播量超2.2億。主辦“全球Z世代熱議二十大”論壇等活動,受到420餘家外媒報導,覆蓋全球客群超2.5億。
(二)輿論引導
立足外宣特色,有效開展輿論鬥爭,自覺維護國家利益。深入揭批美西方對中國的污衊抹黑,起底工作室製作《被誤解的崛起》等視頻,傳播量超15億,被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轉引;“衛華有話說”時政評論,總傳播量破2億。回擊對中國疫情防控的攻擊,報導《2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上海》被1120餘家境外媒體轉引,微紀錄片《上海夜未眠》傳播量超4億。做好涉港、涉台等輿論鬥爭,視頻《白宮發言人不知如何回答佩洛西竄台》傳播量超2700萬,相關話題閱讀量達2.4億。圍繞中美關係,新時代斯諾工作室採訪基辛格、崔天凱,傳播量達7億。
起底工作室製作《被誤解的崛起》系列視頻
(三)輿論監督
承擔主流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科學、依法、建設性地開展輿論監督。在中國日報網設定新聞和舉報熱線,對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監督報導,“照謠鏡”欄目對各類謠言或不科學言論及時予以澄清或反駁。調查性報導《觀察:醫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激增》,實地探訪中日友好醫院發熱門診,還原事實真相,助力科學防疫。
中國日報網“照謠鏡”視頻欄目
(四)海外傳播
結合我報國際傳播使命,發揮英文媒體優勢,2022年報導亮點頻出。加強深度解讀,推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發展提供新選擇》等系列社論,深入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揮報社外籍隊伍、海外人脈等優勢,《連線•全球政要》等系列訪談欄目,積極對外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展現好北京冬奧會盛況,承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英文會刊》,刊發融媒報導超12200篇,全球傳播量超20.6億,受到國際奧委會、各國代表團一致好評。
強化落地傳播,持續擴大中國日報的品牌影響力。《中國日報國際版》發行至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強化對重點人群的覆蓋。《中國觀察報》加強與海外主流媒體合作,在26個國家的主要媒體出版專版500餘塊。加強網路合作傳播,在全球320餘家主流媒體落地多語種報導1.7萬篇次。
加強文化交流,拓展全球文化交流平台。進一步擦亮“Z世代”傳播名片,繼續辦好“一帶一路”青少年英語演講比賽、“致經典”雙語誦讀會等活動,雙語視頻直播節目《少年會客廳》播出11期,全球傳播量近15億。打造人脈工程,已構建約300人的全球“Z世代”精英人脈圈和包含10餘個國際教育組織的全球英語教育領域高端人脈圈。積極開拓新興平台,在非洲新媒體平台推出“中非文化交流面面觀”系列視頻和“川劇變臉挑戰賽”活動,海外傳播量近5000萬,增進了非洲年輕網友的認知認同。
2月2日《北京冬奧會官方英文會刊》創刊號
2月9日刊發通版圖文報導《谷愛凌大跳台奪金》
三、陣地建設責任
(一)融媒體矩陣
堅持全媒為本,持續強化融媒體矩陣建設。重點建強中國日報客戶端,全球累計下載量超4000萬,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國際一流英文新聞客戶端地位。完善海內外社交媒體矩陣,臉譜主賬號冬粉數超1億,穩居全球媒體主賬號冬粉第二位;推特、圖享和國內社交媒體賬號矩陣冬粉數和影響力均位居央媒前列。微博賬號著力提升話題影響力,近100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閱讀量超1億的話題達34個。
(二)融媒體報導
堅持創新發展,融媒體產品“全面開花”,傳播力影響力顯著提升。推出《暖風習習》系列雙語紀錄片,重訪習近平總書記探訪過的三個家庭,深情展現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和人民民眾對總書記的敬愛,總閱讀量超1億。推出《問道》系列紀錄片,以美國共產黨員伊谷然的獨特視角,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世界價值,傳播量達1億,被近300家海外主流媒體轉載轉引520餘次。推出《十年刊•致祖國》互動H5產品,邀請網友穿越時空隧道,在中國風插畫中重溫過去十年發展成就,生成專屬個性化“中國日報頭版”。產品創意十足,互動性強,賦予了傳統報紙版面新的生命力。
紀錄片《暖風習習》
紀錄片《問道》
H5產品《十年刊•致祖國》
(三)融合採編平台建設
建立健全全媒體工作機制,積極推進平台建設。加快推進全媒體綜合業務平台、中央資料庫基礎平台、智慧型語音處理基礎平台等建設,全媒體融合生產體系基本形成,“報網端微視”等多種形態的全媒體傳播技術支撐體系基本實現。不斷完善多語言智慧型政治辭彙勘誤系統,系統運用大數據語義分析、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對內容生產、編輯、分發全流程的質量檢查,強化保障陣地安全。
四、服務責任
(一)信息服務
搭建“中國對外政務信息服務平台”,圍繞海外人士在華投資、旅遊、就業等方面信息需求,不斷完善“新聞+政務+服務+互動”多元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運營包括“投資中國”“留學中國”等垂直主題的英文信息服務網站集群和海外社交媒體矩陣,總用戶量近3000萬。
(二)社會服務
做強對外傳播和服務平台,為全國人大、國務院、北京、西藏等300餘家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建設運營中外文網站、客戶端、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總用戶量近10億。發揮中國觀察智庫作用,舉辦2場RCEP區域發展媒體智庫(圓桌)論壇,全球傳播量超4.4億。舉辦“發展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等3期新時代大講堂,總傳播量達7億。
(三)公益活動
加大公益廣告刊播力度,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振經濟、綠色環保等主題,刊登約130個版公益廣告,把公益廣告和宣傳報導有機結合。公益廣告立場鮮明、設計新穎,受到各界廣泛好評。
強化使命擔當,積極助推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江西省會昌縣,2名掛職幹部投身會昌縣抗擊疫情一線,直接投入幫扶資金368萬元,引入幫扶資金550萬元,培訓黨員幹部1089人。以“獨好會昌”專題為陣地,刊發系列報導做好宣傳推介工作。
定點幫扶江西會昌
6月14日《中國日報》第10版刊發半版公益廣告
五、人文關懷責任
(一)民生報導
圍繞國內外輿論關注熱點,主動策劃采寫民生報導。持續推出“六穩”“六保”系列報導,刊發《改革以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等稿件,做好我國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等熱點民生話題的宣傳引導。
聚焦弱勢群體,秉承人文情懷,增強報導溫度。刊發《更多殘疾兒童將獲得九年義務教育》,講述殘疾兒童與普通兒童共同成長進步,共享出彩人生。刊發整版報導《為什麼我們要去西藏》,採訪報導殘障人士徒步西藏的故事,展現他們不屈的精神和樂觀的態度。
2月9日《中國日報》第4版,刊發報導《更多殘疾兒童將獲得九年義務教育》
3月3日《中國日報》第6版,刊發整版報導《為什麼我們要去西藏》
(二)災難和事故報導
秉持專業精神,堅持生命至上。視頻《東航回應是否公布旅客名單:屬於受法律保護的隱私信息》尊重受害者的隱私和尊嚴,總話題量超2億。刊發融媒報導《重慶山火被撲滅,讓世人看到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等,通過多組現場圖片和視頻致敬最美“逆行者”。
(三)以人為本
凸顯人文精神,以充滿人文關懷的報導積極傳遞愛心正能量。刊發《學生因老師有趣的教學方法而茁壯成長》,生動報導支教教師袁輝從南京大學畢業來到恩施,從24歲到34歲把人生中的“黃金十年”獻給了山區教育的感人故事。刊發《育陽光學生 河南淮濱開展“守護心靈 向陽而行”健康教育活動》等報導,關心關愛青少年身心健康,切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關注人的全面發展。
六、文化責任
(一)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開展反腐倡廉宣傳報導,弘揚清風正氣。推出視頻訪談《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召開在即 專家解讀反腐動向》,回擊某些西方媒體關於中國反腐敗鬥爭的抹黑言論。推出《浙江永嘉:強化“三廉”建設 厚植清廉文化》等報導,展示全國各地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成果。
傳播理想信念,激發精神文明正能量。推出《廣西恭城:凝聚巾幗助廉力量 弘揚清廉家風家訓》等一線報導,講好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地方敘事。“暖新聞”欄目推出《山東大姐自學10餘種方言義務“尋親”9載助300多個家庭團圓》等飽含人文情懷的報導,有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傳承繁榮優秀傳統文化
向世界呈現中華文化之美。中國日報首位數字員工“元曦”及其出鏡的《賀蘭山岩畫》《探秘甲骨文》等“文化探源”視頻,被外交部華春瑩、汪文斌等賬號轉發,100多家海內外媒體轉載,傳播量超8000萬。視頻《老外眼裡的漢服有多美,一試穿就愛了!》傳播量達1.5億,兩次登上微博熱搜榜。視頻《Z世代探源中華文明》,以年輕化的敘事風格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機活力。
打造文化品牌,推動中華文化創新發展。推出“2022年中國旅遊日24小時全球直播”活動,帶給海外觀眾一場美麗的“雲”游中國之旅。舉辦2022“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書畫中秋”主題活動,收到來自68個國家的近500份書畫作品,搭建起中外文明互鑒、文化融合的橋樑。
中國日報數字員工“元曦”出鏡“文化探源”視頻《探秘甲骨文》
《開箱中國》欄目推出《老祖宗的神仙審美》
《少年會客廳》第二季《Z世代探源中華文明》
(三)推動提升科學素養
創新傳播形式,融合報導科技文教發展新成就,積極做好科普宣傳工作。“十年成就”系列《中國這十年之科技成就》通過數據圖表形式、“中國讓我沒想到”系列以外國留學生視角等多角度展現新時代科技創新成果。
“中國讓我沒想到”系列之《見證中國軌道交通的高速發展》
七、安全責任
加強制度建設,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完善並嚴格落實《中國日報編輯體例》等采編制度,確保報導安全。完善應急報導機制,制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日報編輯出版應急預案》等,有效處置各類突發情況、防範化解風險。
規範發稿流程,強化差錯管理。加大審核把關力度,在嚴格執行“三審三核”制度的基礎上,涉及核心報導時,升級為“四審四核”機制。加強新媒體產品“回頭看”審核,落實“秒處理”要求,確保陣地安全。及時梳理差錯情況,每季度形成差錯報告報送編委會並抄送機關紀委,各部門及時通報。
八、道德責任
(一)遵守職業規範
嚴格落實黨管媒體原則,堅持政治家辦報辦網辦新媒體,貫徹落實《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狠抓作風建設和內部管理,積極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深入組織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強化對采編人員的思想引導,堅決杜絕有償新聞、有償不聞及新聞敲詐行為。加大新聞作品著作權保護和維權力度,未獲授權或無法核實的稿件不予轉發選用,促進新聞事業健康發展。
(二)維護社會公德
加強宣傳引導,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積極展現新時代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成果。
(三)接受社會監督
嚴格落實《中國日報社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要求記者在採訪時主動出示國家統一核發的新聞記者證,配合採訪對象核實身份,接受民眾監督。嚴禁無證或持工作證、採訪證等其他證件開展採訪工作,誠懇接受民眾舉報投訴。
九、保障權益責任
(一)保障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報社機關工會等相關部門作用,有力有效保障報社全體員工的合法權益;支持保護正常采編行為,鼓勵編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采寫接地氣的作品。
(二)保障從業人員薪酬福利
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重視員工各項權益,切實保障員工薪酬福利,與員工依法訂立聘用(勞動)契約,保障員工休假休息權利。
(三)規範新聞記者證管理
組織全社采編人員針對新修訂的《中國日報社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開展專題培訓和考試。紮實做好新聞記者證申領、管理、監督工作,認真開展持證人員年度核驗工作。
(四)開展員工教育培訓
認真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外交思想等開展5期專題領學,結合國際傳播一線業務實際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培訓,針對媒體深度融合分級分類開展全媒體專業化能力培訓。
11月11日,中國日報社舉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解讀會,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應邀到社作宣講解讀。
十、合法經營責任
(一)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合法經營職責。建立健全經營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確保經營行為合法規範。多次開展專題警示教育,做到舉一反三、警鐘長鳴。
(二)嚴格執行采編經營“兩分開”
加強監督檢查,嚴格落實采編經營“兩分開”。按照《中國日報社關於進一步推進采編經營“兩分開”的實施方案》,堅決做到業務分開、隊伍分開、財務分開、管理分開、考核獎勵分開,嚴禁新聞報導與經營活動掛鈎。
(三)不刊播違法違規廣告
強化全流程管理,規範廣告刊播行為。認真遵照《廣告法》等法律法規,在廣告銷售、文章編撰等各個環節加強審核把關,將政治安全、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確保廣告經營活動合法合規。
十一、後記
(一)回應
針對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等問題,中國日報對標中央要求,統籌推進國際傳播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重大選題報導中強化“一盤棋”思想,加快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二)不足
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需進一步加強,國際傳播精準性和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國際傳播平台和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展。
(三)改進
深化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研究和闡釋,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等重點話語持續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在全球視角和國際表達上著力,不斷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和中國話語說服力。
發揮輿情研判優勢,針對海外關切加強議題設定,提高報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著力提高國際輿論引導力。
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全面推行頻道制建設。堅持移動先行,深化分眾傳播,加強新技術賦能,完善一體策劃、融合生產,構建適應網際網路傳播的全媒體新聞生產體系。
統籌《中國日報國際版》《中國觀察報》及中國日報客戶端、臉譜、推特等各類海外傳播平台,積極拓展新合作渠道,持續提高海外落地能力,不斷提升中國日報國際影響力。
內容解讀
《中國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22年度)》(簡稱《報告》)從政治責任、陣地建設責任、服務責任、人文關懷責任、文化責任、安全責任、道德責任、保障權益責任等方面回顧總結了中國日報社過去一年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
2022年,中國日報社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致中國日報創刊4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牢記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積極創新對外話語體系,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致力於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中國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22年度)》全面反映了中國日報社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充分體現了中國日報對外傳播工作的特色與實踐。報告的文字版、多媒體版和海報在中國日報網、微信公眾號、微博和海外社交媒體等平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