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現代黎倫曙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 作者:黎倫曙
- 出版時間:1979年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類別:哲學
- 創作年代:現代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現代黎倫曙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社會結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名詞解釋 1、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發展階段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各個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換形式、分配形式)的總和,只有社會主義經濟(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勞動人民的集體所有制)才是過渡時期的經濟基礎。2.經濟基礎是指在一個時期全社會的...
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核心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無產階級專政和國家政權及其制度。社會主義的政治、法律、文化、道德、哲學、藝術、宗教等意識形態都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社會主義上層建築以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為基礎,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鞏固發展的保證。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既相適應又相矛盾,只有不斷完善社會主義上層...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現代黎倫曙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是《政治理論基礎知識叢書》之一,該叢書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廣大工農兵民眾、基層幹部和知識青年學習政治理論的讀物。叢書一般採用講話的形式,闡述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本書共論述八個問題:一、從建築物的地基談起——談什麼是經濟基礎。...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派是屬於唯物辯證主義經濟學的學派,其核心內容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基本概念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派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唯物辯證主義經濟學。作為這個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下的經濟學。基本觀點為勞動創造財富,所有權決定分配。最基本的理論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規律。核心觀點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派...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等的總和。在階級社會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簡稱為政治上層建築。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學思想、文藝思想等意識形態諸種形式,通稱為是思想上層建築,在上層建築中,政治處於主導地位;...
作者認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中心問題,是戰鬥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革命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社會上層建築,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規律,這是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原理闡發而得的。這一理論是科學地剖析每一社會形態整個社會結構的理論武器...
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說的理論基石。在馬克思和列寧的著作中,“社會經濟形態”這一概念,有時除了指社會的經濟結構外,還包括政治的和思想的關係。因此,中國有些理論工作者認為,社會經濟形態是建立在一定發展階段生產力之上的“社會經濟形態”範疇的建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也就是社會形態。
漁業經濟學(economics of fishery)是指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關係、相互作用中,研究漁業部門中的生產,以及與此相聯繫的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的學科。產生和發展 漁業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在漁業中的產生和發展而逐步形成的。英國在18世紀初已...
法與以上三種涵義上的經濟都有密切聯繫。在法學理論中,對法與經濟的關係的探討,往往僅集中在研究法與經濟基礎的關係。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原理,說明經濟決定法,法又反作用於經濟。它們的相互作用通過人的活動來實現。經濟決定法 法是由其經濟基礎和通過經濟基礎反映出來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所決定的。在...
社會制度,是指反映並維護一定社會形態或社會結構的各種制度的總稱。包括社會的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制度。其中,社會的經濟制度,即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社會的性質。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項制度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決定於經濟制度,又為經濟制度服務。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是社會...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政治”是政治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一個歷史範疇,與國家相伴而生,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其...
社會形態是指生產力在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體。它是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既有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也有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三大社會形態。除此之外,由於複雜的社會歷史條件,還有各種非...
”(馬克思、恩格斯,1972:82)這裡包含著三方面的思想:一是將“結構”看作“關係總和”,經濟結構是生產關係的總和,社會整體結構則是人們的物質生活關係和精神生活關係的總和;二是把社會結構視為矛盾關係體,社會結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矛盾關係體,經濟結構則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構成的矛盾關係體;三是...
二.與生產力一定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和經濟結構的現實基礎,它規定著社會形態的主要特徵。三.一定的社會形態是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一定的上層建築的統一,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變更。上層建築又服務和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四.一切社會制度,社會形態都是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的發展過程中的...
社會的物質關係和思想關係。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社會形態是具體的、歷史的。社會形態範疇的方法論意義。社會形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社會形態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3.社會發展的動力與規律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一切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
社會的物質關係和思想關係。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社會形態是具體的、歷史的。社會形態範疇的方法論意義。社會形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社會形態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3.社會發展的動力與規律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一切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
馬克思論述了人類歷史的前提,揭示了物質資料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決定作用,並且對物質資料生產方式進行了分析,第一次揭示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運動的規律;研究了社會結構、政治結構同生產的聯繫,指出了國家和法對所有制的依賴關係,從而闡述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原理;研究了意識的起源,特別是社會意識各種形態對...
(2)經濟環境與公共行政 經濟環境是由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狀況構成的。經濟環境對公共行政有決定性的影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作為上層建築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必然由經濟基礎決定,從而決定了公共行政的性質、目標、原則、行為和方法。公共行政不可能超越經濟環境所提出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各種條件,尤其是政府職能的...
列寧特彆強調了“生產力是社會發展最終動力”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兩個原理。指出,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從一種社會生活結構中發展出另一種更高級的結構。人的社會認識(即哲學、宗教、政治等的不同觀點和學說)是社會的經濟制度的反映。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而且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列寧...
1、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社會基本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這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把人類歷史以一個社會形態推進到另一個更高的社會形態。2、社會進步還在於社會發展是自我否定和不斷揚棄的過程,是辨證的否定,所以後一個社會形態,在整體上高於和優於前一個社會形態,使社會...
奧康納對國家作用的分析,實際上是在國家作為一般社會管理者和一般國民經濟管理者的基礎上,加上了國家為維持私人資本能有利可圖地積累這樣一個條件。這樣,國家就變成了生產性的,儘管在很多情況下,國家只是間接地對剩餘價值發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奧康納突破了馬克思主義傳統中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界限。國家開支...
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是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作用是偉大的。但既是人類社會,其發展的決定因素必竟始終是人本身。因為,首先必須有了人,才會有其社會及其一切關係。毛澤東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的人不是物。”[9]第一,...
第五,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社會生產力相對發達的條件下,資本表現出存在的合理性;在社會生產力相對不發達的條件下,社會也表現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價值。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日益顯現出比較優勢,現代資本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得不借鑑和吸收社會的營養。社會同資本總是在相互比較中...
《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是蘇聯領導人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編寫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50年8月。在該著作中,史達林以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深刻論述了有關語言學的一些根本問題,批判了馬爾學派在語言學問題上的庸俗觀點和模糊觀念,並論述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及兩者的相互關係。作品簡介 在這一著作中...
① 在各派剝削階級法學中,有的認為法與經濟無關,甚至說法是決定經濟的;有的雖也承認法與經濟有關,但否認經濟對法的最終決定作用。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了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認為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但這種意志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歸根結柢是由這一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是由這一社會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