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遺蹟》是2016年9月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洪、李欽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路遺蹟
- 作者:劉洪、李欽曾
- 類別:歷史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 定價:45 元
- 開本:24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7753271
《絲路遺蹟》是2016年9月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洪、李欽曾。
《絲路遺蹟》是2016年9月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洪、李欽曾。內容簡介本書以絲綢之路新疆段的歷史遺蹟的美術呈現為主要表現內容。絲綢之路進入新疆後,大致分成中道、南道、北道三條路線,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傳播也大致沿著...
《絲路遺蹟·總論篇》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於2021年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同濱、陳凌。內容簡介 作為“一帶一路”的歷史組成部分,古代絲綢之路是連線東西方文明的陸上貿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同時也是亞歐大陸經濟整合戰略,為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書以古代絲綢之路為研究重點,全面論述了...
《絲路遺蹟·生產篇》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於2021年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同濱、陳凌。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個經濟與文明的流通帶,其本身也蘊含了豐富的生產與組織能力,也正因如此,絲綢之路才具有了持久的生氣與魅力。本書選取了絲綢之路上流通的重要物資——瓷器,通過對綿延而曲折的瓷器生產遺址和沉船遺址的...
《敦煌莫高窟(大漠間神奇的絲路遺蹟)》是2004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家國。內容介紹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 山東麓斷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有...
2012年12月21日,“絲路遺珍——絲綢之路沿線六省區文物精品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270餘件(組)精美的珍貴文物將帶領觀眾穿越千年古道,重溫華夏文明興盛、發展、傳播的歷程。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3年3月3日。為配合展覽,河南博物院還將開設與“絲路遺珍”在一起、拼圖識國寶、“絲路遺珍——我與文物對對碰”、“...
《國家祭祀與海上絲路遺蹟》是200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元林。內容介紹 廣州南海廟是古代國家祭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和重要史跡,其豐富的祭祀文化在國家禮制中和中外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書以南海神廟研究為中心,以南海神廟與國家禮制、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為重點,緊緊抓住南海...
章學鋒採用“串糖葫蘆”的方法,把這些歷史遺蹟運用自己樸實而準確的筆觸描繪出來,發掘出其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呈現在少年兒童讀者面前,可見其學識與寫作水平。該書沒有學究氣,而是以故事為載體,來講述“絲路”上的文化遺產,筆觸輕鬆而有趣。這些從書里的小標題就能反映出來,例如“走出自家的門天真大”“唐朝的...
《千年余香:絲路遺韻記憶》是2021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丹青。內容簡介 本書用考古發掘得到的遺物和遺蹟,考證絲綢之路沿線的往事。這些遺物和遺蹟,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承載著真實感人的故事。作者飽含深情地描述了絲路重鎮吐魯番、龜茲古國克孜爾千佛洞等眾多歷史遺存,展現了唐代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及阿斯塔...
穿過浩瀚無邊的戈壁,披著長河落日的餘輝,踏上金黃瑰麗的沙山,走出歲月悠悠的雄關。我們沿循著絲綢古道的遺蹟,走進了這片披著神秘面紗的西域大地,來尋覓曾經煊赫繁華的古城,探索昔日盛極一時的文化。敦煌正是絲綢之路這條綠色錦帶上最璀璨的明珠,基本信息 版本 北京錦繡新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2013年1月 時間 時...
而且在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的關島、夏威夷島上發現的古人遺骨,與山東半島上的大汶口人的遺骨是一致的,不僅顱骨枕部畸形相同,平均身高相仿——1.72米,而且都留有拔牙習俗的遺蹟,所用的石器是一樣的。不僅如此,而且據考古界的不斷報導,距今五六千年前,源於中國浙江的新石器時代的有段石錛,在菲律賓、蘇拉威西和婆...
隋末唐初,為避開鬼魅磧,通西域者多走新北道,玉門關第三次徙至晉昌城北六十里之葫蘆河上(今安西縣雙塔堡附近,現已為雙塔水庫所淹沒),以後便聲息不聞。但延至五代及宋、元、明、清各代,人們仍流傳著最古的玉門關遺蹟,是在肅州西七十里的石關峽(玉石障)。建築格局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東起倉亭燧、...
駱駝城遺址南城城內地表遺存有漢唐時代的磚、瓦、陶片。北城城內有建築遺蹟9處,城內地表散見焦獸骨、灰陶片。出土過漢五銖錢幣、陶紡輪、唐代銅器和鐵器等。遺址南墓群出土魏晉畫像磚、木尺、猴形木印、漢晉紀年簡牘、彩繪木馬、西晉紀年彩帛旌銘和彩繪木板畫等文物。歷史文化 “駱駝城”一名始見於清雍正十三年...
紐西蘭氣候宜人,環境清新,風景優美,旅遊勝地遍布,森林資源豐富,地表景觀富於變化,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徒步天堂。紐西蘭有很多非常棒的徒步線路,其中有一些不但設施完善,而且保留了很多的歷史遺蹟。夏洛特女王步道全長71公里,它以蔚為大觀的景色、多樣的地貌、具有歷史性的地標、生機勃勃的自然灌木林及紐西蘭奇特的...
主要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保存釋迦牟尼佛骨的法門寺、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長城嘉峪關和漢代烽燧遺址、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塔爾寺、絲路重鎮高昌故城遺址。 絲綢之路游(5張) 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所涵蓋的地域,跨越了中國的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份、自治區。這裡居住著眾多的少數民族,...
內城北、西牆城門遺蹟尚存。北門寬5.5~6米,左右台基有對稱排叉樁槽,原為過梁式木構門洞。城牆外現存馬面14個,間距50~70米。東、西牆中部各有敵台一座,東南、西北、西南角樓殘基尚存,城壕寬10~30米,深1~3米。內城的里外兩重城牆,其結構與外面相同,高度較外城池堅固險要。內城北門外台地上的1號...
同時這段遺蹟,應是整個絲路上唯一留存的道路遺址,十分珍貴。由於這條絲路在公元763年後停止使用,所以保存十分完整。石雕藝術 須彌山石窟石雕藝術主要體現在造像特徵上,各個朝代都有不同的體現,北魏時期,造像以高肉髻,面相清瘦,身體修長,長頸削肩的“瘦骨清像”式為主;西魏是面相清瘦,臉型明顯有中原漢人特徵...
作為西域地區絲綢之路交通沿線諸多烽燧中至今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代表性烽燧,其見證了漢帝國大型交通保障體系中的烽燧制度及其對絲綢之路長距離交通和交流,是西域地區絲綢之路交通沿線諸多烽燧中至今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代表性烽燧,對研究絲路交通、軍事通訊、文化、建築等都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文物保護 單位項目...
如此數量眾多、類型多樣的遺蹟及組合、出土文物的相對完整性(形態和結構),是西域古代綠洲城邦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研究以及由已知求未知的考古個案研究的珍貴資料。1996年11月20日,尼雅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0月18日,尼雅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歷史沿革 清...
作為絲綢之路中國境內的22處考古遺址、古建築等遺蹟,河南段的“一城一門一關一道”,被譽為絲路上的4顆文化寶石。其中,“一道”,指的就是整個絲綢之路33個申遺項目中唯一一條“道路”遺址——中國古代詩聖杜甫留下《石壕吏》名篇的“崤函古道”的石壕段。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崤函古道石壕段被中華人民共和...
天街東、西兩側分布有洛陽城市兩處里坊遺址——明教坊和寧人坊。里坊南北長約530米,東西寬約460米,坊牆寬1.5-2米,四面開有坊門,坊內發現有建築遺址。里坊之間及坊內有坊間道路、坊內十字街、通津渠河道、排水渠等遺蹟。定鼎門門址南側發現有唐代路面,存有人的腳印、動物蹄印和車轍等遺蹟。主要景點 隋...
《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是2017年出版的著作。內容簡介 地處中國西北的陝、甘、寧、青、新五省(區),是古代橫亘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留存著大量與之相關的遺址、遺蹟和文物。首次匯集西北五省(區)“絲綢之路”精品文物249件(組)的“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展於2010年8月在陝西歷史博物館開展...
1987年當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鎖陽城按結構可分為內外兩城,外城面積80萬平方米;內城面積28萬平方米;城內留有大量土台、房屋及其它建築物遺蹟。是中國現存州郡一級城址中規模龐大、歷史和科學價值較高的古城址之一,是悠久的絲路文明具有權威性的歷史標本,能夠為古絲路文明和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歷史...
塔爾寺遺址,又稱“唐瓜州開元寺”,位於今甘肅瓜州縣鎖陽故城遺址東北約1公里處的戈壁灘中,歷史上是扼守絲路交通咽喉的要塞,也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隋唐故城之一。塔爾寺遺址位於鎖陽城城址東部約1.5公里處,外圍院落內面積約2.2萬平方米,內院現存大塔1座,小塔9座。塔群前曾有大型殿堂遺址,殿堂東西兩側保存了...
這部《國寶2016—絲綢之路》以唐詩名句為切入點,從漢韻邊城、中原胡風、絲路奇珍、神州樂舞、等不同角度,用與絲綢之路相關的歷代出土文物精品和絲路遺蹟,展現漢唐時期的絲路繁榮,以及由頻繁的中外交流所帶來的文化交融。它與日曆的形式緊密結合,在每一頁日期中,表現一件主題文物,歷史形象撲面而來,將你帶入西出...
商貿業的繁榮,造就了一批靠船運為生的專業村落。如今這些村落還存在當年航運相關的遺蹟,成為當年航運業發達的見證。羅定市境內的雙東倒流榜村和黎少梁家莊園是最為著名的航運名村。對接通道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聘參事、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指出,南江流域是大西南連線珠三角地區的重要通道...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自西安/洛陽沿交通幹線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至天山南北、達楚河流域、至塔拉茲的整體線路,串接的(中國的)洛陽盆地、關中盆地、河西走廊、天山山脈以及(中亞的)七河地區等地理環境要素,以及留存的自前2世紀至16世紀沿途中心城鎮遺蹟、宗教傳播遺蹟、商貿聚落遺蹟、交通及防禦...
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也是絲路上一重要城鎮。碎葉城於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建置,唐玄宗開元七年(719年)割讓於突騎施汗國。碎葉鎮與龜茲、疏勒、于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曾經多次修築城牆,唐代碎葉城就是仿長安城而建。位於中亞今吉爾吉斯...
由於絲綢之路作為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代稱已為中外學者所普遍接受,因此便稱這條由四川為起點,經雲南出緬、印、巴基斯坦至中、西亞的中西交通古道為“南方絲綢之路”(簡稱“南絲路”)。絲路歷史 南方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一條縱貫川滇兩省,連線緬、印,通往東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的古老國際通道,它和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