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果腐病

絲瓜果腐病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其次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種子表面或以菌絲體潛伏在種子內越冬。植地連作、地勢低濕或偏施過施氮肥易發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絲瓜果腐病
  • 病原中文名:黑根霉
  • 病原拉丁學名: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
  • 病原分類地位:接合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為害部位:果實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病原及發病特點,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絲瓜根霉果腐只為害果實,尤其是近地表的果實,初沒有明顯病變,發病後即見大面積軟化,隨後病部密生白色霉層,不久在白色霉層上長出密集的蘭黑色球狀菌絲狀物,致果實腐爛。

病原形態特徵

匍枝根霉(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re .(Ehrenb .et Fr .)Vuill.異名:R .nigricans Ehrenb. )屬接合菌亞門真菌。孢子囊球形至橢圓形,褐色至黑色,直徑65~350微米,囊軸球形至橢圓形,膜薄平滑,直徑70微米,高90微米,具中軸基,直徑25~214微米;孢子形狀不對稱,近球形至多角形,表面具線紋,似蜜棗狀,大小5.5~13.5×7.5~8微米,褐色至藍灰色;接合孢子球形或卵形,直徑160~220微米,黑色,具瘤狀突起,配囊柄膨大,兩個柄大小不一,擬接合孢子,無厚垣孢子。病菌寄生性不強。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鐮刀孢屬[Fusarium sp.]。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其次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種子表面或以菌絲體潛伏在種子內越冬。植地連作、地勢低濕或偏施過施氮肥易發病。品種間抗性差異不清楚。
絲瓜果腐病絲瓜果腐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系弱寄生菌,腐生性很強,分布普遍。在田間病菌從傷口侵入,在多種蔬菜殘體上以菌絲狀態營腐生生活。病菌分泌果膠酶能力強,破壞力也大,引致果實腐爛,且蔓延迅速。在傷口處易產生孢子囊,濕度大條件下為害更大。病菌產生孢子量大,隨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適宜生長溫度23~28℃,相對濕度高於80%。田間灌水多、濕氣滯留易發病,落地果實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前茬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以減少初侵染源。
(2)及時防治瓜類蔬菜害蟲,精心操作,避免各種傷口產生,以減少該菌侵染。
(3)控制好棚室或田間相對濕度,使之遠離發病條件。
(4)發病初期及時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利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視病情隔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