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統計信息化建設
- 類型:經濟術語
現狀,目標,
現狀
我國統計信息系統建設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20多年的發展,統計信息系統建設已初具規模,省、市、縣( 區) 的統計部門已建立了信息區域網路網站, 已構成了統計信息網路的基本框架。截至2006年底,全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3068家。統計局、調查隊分別以專線、VPN專線、政務網等方式接入國家統計信息網主幹網,形成了國家、省級和重點城市統計局和大部分地市級、縣級統計局互通互聯的內、外網路工作環境。統計數據的採集方式也發生重大突破,部分有條件的省(市)開始了數據採集方式的改革,由傳統的企業報送紙介質報表改為企業通過網際網路網路直接報送數據和報送紙介質報表相結合,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初步建立了國家統計資料庫等國家級的資料庫套用系統;大部分省級統計局建立了不同主題的、可共享的套用資料庫套用系統,並廣泛套用到統計部門內部的業務工作和地方政府部門的決策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統計數據的發布方式更加多樣,依託統計信息內部網站、外部網站的統計數據發布改變了傳統的數據發布模式,豐富了統計數據發布的內容。
但是,在統計信息建設正在走向成熟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存在著這樣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現行的統計法律、規章制度不適應信息化建設需要
我國的《統計法》已頒布二十餘年,自2010年1月1日起執行新修改的《統計法》,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現實的統計工作需求。隨著統計領域的不斷擴大,內容的增多,加之各種目標考核都需要大量統計指標,這導致統計部門與政府之間、與相關部門之間、與統計調查對象之間產生矛盾。《統計法》沒有明確規定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的統計違法行為的處罰規定,統計執法機構對政府機關、社會團體等部門的違法行為,束手無策。並且《統計法》對政府和企業對引進信息技術和產品的套用與管理,對計算機和網路犯罪也缺乏有效防範懲戒手段。
(二)統計信息化網路和信息存在不安全問題
由於我國的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相關信息監管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等諸多因素,我國的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安全問題。我國的信息與網路安全的防護能力較弱,除了境外黑客對我國信息網路進行攻擊,國內也有部分人利用系統漏洞,通過木馬盜用等手段進行網路犯罪,例如傳播病毒、竊取他人網路銀行賬號密碼等。
(三)統計套用系統的軟體開發存在弊端
由於對信息化的認識的不同,導致在投入經費中對軟體開發和服務的投入比例過低。信息化的成果要靠軟體來體現。當然,硬體的投入是必須的,但軟體和服務一般應該是硬體投入的兩倍以上。在一些軟體開發過程中,統計專業部門與軟體開發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得不夠。統計專業人員對信息技術了解不夠,在開發之前沒有提供詳細的需求分析,導致在開發過程中不斷地修改需求;在測試過程中,沒有提供更多的測試和修改意見;而軟體開發人員對現有的統計流程、需求不夠了解,也不能為統計人員做好參謀。
(四)統計信息化技術高素質人才的短缺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層統計部門,缺少專業從事計算機相關工作人員。而一般統計人員計算機水平能力較低,對統計軟體的套用不到位,不能很好地使用新的統計軟體,從而影響完成統計任務,制約統計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目標
統計信息化建設目標是以規範的統計報表一體化體系、統計信息標準、統計業務流程為基礎,以管理機制和工作規章為保證,通過信息化建設,有規劃、有重點、分階段進行統計數據資源建設和系統資源整合,
建立健全一個面向統計調查對象、統計工作者、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統計信息系統,推動並促進統計事業的改革發展。因此,提出下列建設目標:
(一)建立與信息化建設發展相互適應的統計工作方式
以建設全社會統計信息中心為目標,在更大範圍內保證統計數據資源的建設和管理,保證統計信息的公共服務。在統計調查過程中的項目協調、數據交換、信息發布等方面的關係,要避免重複調查,保證統計數據的一致性。通過加強基層基礎統計工作,逐步解決困擾基層基礎統計工作的相關問題,推動統計改革創新。
(二)實現統計設計管理的標準化、規範化
按照全國統一部署,從標準規範角度規範統計表式設計,參照國際通行規範併兼顧實際情況,設計針對不同調查對象的統計報表一體化體系和統計調查方法,改革統計流程,減輕負擔,解放統計生產力,從源頭上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實現統計的標準化、規範化管理。
(三)完成統計信息化工程建設
重點建立起一個統計資料庫體系、整合好統計套用軟體和網路兩個平台,規劃建設好一個統計信息門戶系統和一個統計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系統。要把信息資源開發建設當作提高統計業務與信息技術融合度的突破點,進一步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保證統計工作有序、高效、統一,完善統計的整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