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天曆,是宋代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施行的曆法,由楊忠輔創製。此歷不用上元積年的方法,以29.530594日為一月,以365.2425日為一年,只比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的周期差26秒,和現行公曆的一年長度完全一樣,但比西方早採用了400多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統天曆
- 外文名:The calendar days
- 時間:宋代慶元五年
- 作者:楊忠輔
統天曆,是宋代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施行的曆法,由楊忠輔創製。此歷不用上元積年的方法,以29.530594日為一月,以365.2425日為一年,只比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的周期差26秒,和現行公曆的一年長度完全一樣,但比西方早採用了400多年。
統天曆,是宋代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施行的曆法,由楊忠輔創製。此歷不用上元積年的方法,以29.530594日為一月,以365.2425日為一年,只比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的...
慶元四年(1198年),因所用《紀元歷》占候多差,宋寧宗下令更造新曆。慶元五年(1199年)五月,楊忠輔創製新曆,寧宗賜名為《統天曆》。這與現代所測數值只相差26...
宋代在三百餘年內頒發過18種曆法,其中以南宋楊忠輔制定的《統天曆》最優。《統天曆》取回歸年長為365.2425日,是當時世界上最精密的數值,歐洲著名的《格里高歷...
這其中主要有《三統曆》、《四分曆》、《乾象曆》、《太明歷》、《戊寅元歷》、《大衍曆》、《統天曆》、《授時曆》、《時憲歷》等。直到今天,漢族仍然...
1199年五月,由楊忠輔創製的新曆成,賜名為《統天曆》。該歷確定回歸年的數值為三百六十五萬二千四百二十五日,與現行公曆一年的長度完全一樣,這比公曆頒行早...
次年,其歷驗證月食有誤差,被罷遣。後入太史局。慶元四年(1198)奉命制《統天曆》,次年頒行,共包括《歷經》等天文歷算著作十四種二十八卷。嘉泰二年(1202),...
《統天曆》還提出的回歸年的長度在變化,它的數值古大今小。宋代的思想家對自然現象有較多的討論。在天文學方面討論得較多的是天體的運行和天體的形成問題。其中...
漢族地區使用的漢歷,在辛亥年民國改用西洋歷後被叫做夏曆或舊曆,文革時被改稱了農曆,[2]它是一種陰陽合歷,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陽定年周期。以太陽和月亮同時升起...
甲子元歷是在中國古代曾經使用過的一種曆法。由祖沖之制定,462年成歷,510年施行。共實行了80年。甲子元歷規定一回年為365.2428日,這個數據在趙宋統天曆(1199...
道歷76、遼大明曆77、儀天曆78、乾興歷79、崇天曆80、明天曆81、奉元歷82、十二氣歷83、觀天曆84、占天曆85、紀元歷86、大明曆87、大明曆88、統元歷89...
由於採用我國南宋時期楊忠輔編撰的《統天曆》的策法和歲分的商作為計算的數值,所以以楊忠輔名字命名為“忠輔倒紀日連續遞增體系”。簡稱“忠輔日”。...
在敘列黃氏著述時稱有關天算學的有“《授時歷故》一卷、《大統歷推》一卷、《授時曆假如》一卷、《西曆假如》一卷、《回曆假如》一卷、《氣運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