絛柳(變型)

絛柳,拉丁學名:Salix matsudana f.pendula,主幹通常在而三米處就長出分支,光滑柔軟的枝條狀若絲絛,紛披下垂。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上海等中栽培,常被誤認為是垂柳。小枝黃色,葉無毛,葉柄長5-8毫米,雌花有2腺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絛柳(變型)
  • 學名:Salix matsudana f. pendulaSchneid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楊柳目
  • :楊柳科
  • :柳屬
  • 柳組
  • 旱柳
  • 變種:旱柳 (原變種) 
  • 品種:絛柳(變型)
  • 分布區域: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上海等地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旱柳(原變種)
喬木,高達18米,胸徑達80厘米。大枝斜上,樹冠廣圓形;樹皮暗灰黑色,有裂溝;枝細長,直立或斜展,淺褐黃色或帶綠色,後變褐色,無毛,幼枝有毛。芽微有短柔毛。葉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1.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窄圓形或楔形,上面綠色,無毛,有光澤,下面蒼白色或帶白色,有細腺鋸齒緣,幼葉有絲狀柔毛;葉柄短,長5-8毫米,在上面有長柔毛;托葉披針形或缺,邊緣有細腺鋸齒。花序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圓柱形,長1.5-2.5 (-3)厘米,粗約6-8毫米,多少有花序梗,軸有長毛;雄蕊2,花絲基部有長毛,花葯卵形,黃色;苞片卵形,黃綠色,先端鈍,基部多少有短柔毛;腺體2;雌花序較雄花序短,長達2厘米,粗4毫米,有3-5小葉生於短花序梗上,軸有長毛;子房長橢圓形,近無柄,無毛,無花柱或很短,柱頭卵形,近圓裂;苞片同雄花;腺體2,背生和腹生。果序長達2(2.5)厘米。花期4月,果期4-5月。產東北、華北平原、西北黃土高原,西至甘肅、青海,南至淮河流域以及浙江、江蘇。為平原地區常見樹種。耐乾旱、水濕、寒冷。模式標本采自甘肅蘭州。朝鮮、日本、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用種子,扦插和埋條等方法繁殖。木材白色,質輕軟,比重0.45, 供建築器具、造紙、人造棉、火藥等用;細枝可編筐;為早春蜜源樹,又為固沙保土四旁綠化樹種。葉為冬季羊飼料
絛柳(中國樹木分類學)(變型)
f. pendula Schneid. in Bailey, Gentes Herb. 1: 18. 1920; Hao in Fedde, Rep. Beih. 93: 67. 1936;陳嶸, 中國樹木分類學, 125. 1937;秦嶺植物志1 (2): 34. 1974 (sphalm. ut var. pendula Schneid.).
本變型枝長而下垂,與垂柳S. babylonica L.相似其區別為本變型的雌花有2腺體,而垂柳只有1腺體;本變型小枝黃色,葉為披針形,下面蒼白色或帶白色,葉柄長5-8毫米;而垂柳的小枝褐色,葉為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下面帶綠色。
產東北、華北、西北、上海等地,多栽培為綠化樹種。模式標本采自上海。
絛柳(中國樹木分類學)(變型)
  
本變型枝長而下垂,與垂柳S. babylonica L.相似其區別為本變型的雌花有2腺體,而垂柳只有1腺體;本變型小枝黃色,葉為披針形,下面蒼白色或帶白色,葉柄長5-8毫米;而垂柳的小枝褐色,葉為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下面帶綠色。

分布範圍

產東北、華北、西北、上海等地。

主要價值

多栽培為綠化樹種。對空氣污染、二氧化硫及灰塵的抵抗力強。適合於都市庭院中生長,尤其於水池或溪流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