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纓者言

絕纓者言

絕纓者言是古代的一個典故,選自漢初韓嬰的《韓詩外傳》,題目是後世所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絕纓者言
  • 外文名:The vast tassel statement
  • 別名:絕纓宴  楚莊王絕纓   滅燭絕纓
  • 出自:漢初韓纓的《韓詩外傳》
絕纓者言①,翻譯,注釋,故事發生,又名,

絕纓者言①

楚莊王賜其群臣酒②。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燭滅,有牽王后衣者。後扢冠纓而絕之③,言於王曰:“今燭滅,有牽妾衣者,妾扢其纓而絕之。願趣火視絕纓者④。”王曰:“止!”立出令曰:“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為樂也。”於是冠纓無完者,不知王后所絕冠纓者誰。於是,王乃遂與群臣歡飲,乃罷。
後吳興師攻楚,有人常為應行合戰者⑤,五陷陣卻敵,遂取大軍之首而獻之⑥。王怪而問之曰:“寡人未嘗有異於子⑦,子何為於寡人厚也?”對曰:“臣,先殿上絕纓者也。當時宜以肝膽塗地⑧;負日久矣,未有所效⑨。今幸得用於臣之義⑩,尚可為王破吳而強楚。”《詩》[11]曰:“有璀者淵,萑葦淠淠[12]。”言大者無所不容也。

翻譯

楚莊王設酒宴賞賜他的群臣。傍晚時分,酒興正濃,旁邊侍候的人都醉了,大殿上的蠟燭也滅了,這時有人在暗中拉扯王后的衣服。王后摸到他的帽纓給揪了下來,對楚王說:“這會蠟燭滅了,有人拉扯我的衣裳,我摸到他的帽纓揪下來了。趕快叫人拿燭火來,看被揪了帽纓的是誰。”楚王說:“停!”馬上下令:“和我一起喝酒,誰不把帽纓揪下來, 就不夠盡興。”於是,沒有一個人有帽纓了,也就不知道被王后揪下帽纓的是誰了。這樣,楚莊王又與群臣歡樂飲酒,直到宴會結束。
後來吳國興兵攻打楚國,有一個人在戰鬥中常打頭陣,五次衝鋒打退敵人,取到敵方將軍的頭獻給楚王。楚王感到奇怪而問他道: “我對你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恩寵,你為何對我這么好呢?”回答說:“我就是早先在殿上被揪下帽纓的那個人啊。當時就應該受刑而死,至今負罪很久了,沒能有所報效。現在有幸能做一個臣子理應做的事,並且可以為您戰勝吳國而使楚國強大。”《詩經》上說:“廣闊的水潭啊,蘆葦多么豐茂。”說的是寬闊偉大的胸襟,什麼都能容得下的。

注釋

①絕纓者言(yué yīng zhě yán),韓嬰,西漢初年講《詩經》的學官、專家、學者,研究詩經的韓氏一家創始人。著有《韓詩》內傳、外傳,內傳是闡釋含義的,外傳是用事實證詩的。纓:系在脖子上的帽帶。
楚莊王:著名的楚國國君,名熊侶,為春秋五霸之一。
③後:王后,扢(jié):猛然揪住。
④趣:同“促”催促。火:燈火、燭火。
⑤應行:即“顏行”,顏指頭,“顏行”即打頭陣。合戰:交戰、交鋒。
⑥大軍之首:領兵將軍的頭顱。
⑦異:特殊、特別。這裡指特殊待遇恩惠、特別的關照寵信。⑧肝膽塗地:又作肝腦塗地,內臟流在地上,指受刑慘死。
⑨負:虧負、負疚。效:報效。
⑩義:按道理應該做的。
[11]《詩》:指《詩經》,我國古代的一部詩歌總集。引文見《詩經·小雅·小弁》
[12]璀璀(cúi璀):深廣的樣子。萑huán環):水邊的蘆類植物。淠淠(pèi配):茂盛的樣子。

故事發生

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了。這時一位官員斗膽拉住了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並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纓帶。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卻傳令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現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
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下,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席散回宮,許姬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係。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豈不大剎風景?”
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宴”。
7年後,楚莊王伐鄭。一名戰將主動率領部下先行開路。這員戰將所到之處拼力死戰,大敗敵軍,直殺到鄭國國都之前。
戰後楚莊王論功行賞,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賞賜,坦承7年前宴會上無禮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舉全為報7年前不究之恩。
楚莊王大為感嘆,便把許姬賜給了他。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多施恩,少結怨,善惡總有回報。

又名

絕纓宴 楚莊王絕纓 滅燭絕纓 絕櫻會 絕纓之會 楚王絕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