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貨幣政策

結構性貨幣政策

結構性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了促進經濟的快速有效協調發展,所採取的不同於統一貨幣政策的有差異化的貨幣政策。由於我國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發展不均衡情況的存在,需要央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不能一視同仁,應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發展需求來制定相應的貨幣政策。中央銀行一般會根據本國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再結合貨幣政策的目標來實施具體的政策措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貸款優惠、利率優惠、消費者信用管制、證券保證金比率等等。值得提出的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對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的影響是局部性的,而非全局性質的,所以結構性貨幣政策又稱為差異性貨幣政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性貨幣政策
  • 定義:指中央銀行為了促進經濟的快速有效協調發展,所採取的不同於統一貨幣政策的有差異化的貨幣政策
  • 類型:經濟術語
  • 優勢:優勢一:充當危機救助。優勢二:引導信貸流向。優勢三:引入激勵相容
  • 主要影響:1、結構性貨幣政策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2、結構性貨幣政策促進不同區域經濟協調穩定發展3、實施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國外經驗
優勢,主要影響,

優勢

優勢一:充當危機救助。從美聯儲TAP和TSLP的經驗來看,此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在次貸危機爆發後確實扮演了重要的救市角色。其主要原因在於,次貸危機後,受“流動性陷阱”的約束,總量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及傳導機制無法發揮作用。而央行可以憑藉結構性貨幣政策向金融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提高金融機構的資金可得性。這在恐慌情緒導致金融市場流動性迅速枯竭之際,對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阻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蔓延均具積極意義。
優勢二:引導信貸流向。結構性貨幣政策發端的最大肇因就是,各國相繼出現了商業銀行“惜貸”的問題。總量型貨幣政策雖能改善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但卻未必能夠提振商業銀行的放貸意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傳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遇到了梗阻。於是,各國央行競相創新貨幣政策的工具,其要義就在於,將央行的基礎貨幣注入與商行的放貸行為更緊密地掛鈎,以提升對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雖說投出去的錢,就像潑出去的水,其最終流向殊難控制,但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卻可通過激勵機制上的設計和調試,在引導信貸資金流向上做出積極的嘗試。
優勢三:引入激勵相容。為實現定向調控的效果,結構性貨幣政策將委託代理理論中的激勵相容機制引入其操作框架,這是其相對於傳統貨幣政策的最大創新。此舉既夯實了貨幣政策的微觀基礎,又拓展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邊界。從英國央行融資換貸款(FLS)和日本央行刺激銀行借貸便利(SBLF)的經驗來看,若沒有激勵相容機制的引入,其所謂的“定向滴灌”根本無從談起。例如,英國央行為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在申請FLS額度時將中小企業新增貸款的權重放大至5倍;日本央行為激勵銀行增加放貸,在延長期限後的SBLF中亦提供2倍於銀行貸款餘額淨增量的資金

主要影響

1、結構性貨幣政策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充分運用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最佳化金融機構存貸款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是產業結構合理化。在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基礎上,我們要努力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可以更有效地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首先要尊重市場機制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我國三大產業發展的狀況是第二、三產業發展較快,第一產業發展比較滯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實施應該對農業給以足夠的政策傾斜,促進三大產業的協調發展、產業結構的最佳化。政府已經對農業發展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在惠農發麵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結構性貨幣政策對信貸結構與利率等的調節能大體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引導資金流向效益好的領域,促進生產率的提高。
2、結構性貨幣政策促進不同區域經濟協調穩定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表的報告指出,應把中國內地主要區域劃分為東、中、西以及東北四大主要區域。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趨勢逐步加大。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經濟金融活動活躍,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很大,同時,其貨幣來源渠道也相對較寬。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部地區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經濟不發達,金融活動不活躍,資金創造能少於相對還比較弱。隨著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情況的發生,政府也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以及“振興東北”等區域發展戰略。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往往離不開貨幣政策的支持,特別是根據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所實施的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如國家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所實施的金融支持政策和靈活的投融資政策。
3、實施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國外經驗
在國際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許多國家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促進本國經濟的協調穩定發展。以德國為例,在20世紀70年代,德國為了阻比遊資流入,防比破壞本國經濟的穩定發展,聯邦銀行臨時規定只允許銀行使用再貼現額度內的一定比例,不允許銀行全部使用。到1990年7月東德和西德完成貨幣統一後,鑒於東德經濟發展落後於西德的經濟發展,為了支持東德經濟的發展,德國聯邦銀行再一次運用了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了再融資工具的結構調控功能:一方面降低東德銀行的再貼現率;另一方面提高對東德銀行的資金支持力度,提高東德銀行的再融資額度。與此同時,德國聯邦銀行也實施了其他的結構性的政策促進經濟的協調有效發展。通過靈活的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運用,德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發展勢頭良好。德國的經濟實力以及政治地位在全世界中日益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