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化貨幣政策的產業結構調整效應及最優規則研究

《差別化貨幣政策的產業結構調整效應及最優規則研究》是胡育蓉為項目負責人,寧波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差別化貨幣政策的產業結構調整效應及最優規則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胡育蓉
  • 依託單位:寧波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結構性失衡背景下,我國總量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遇到梗阻,差別化貨幣政策成為央行主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本課題將從差別化貨幣政策的識別入手,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探究差別化貨幣政策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並考察基於產業結構調整的最優差別化貨幣政策規則。一、通過歷史分析法對差別化貨幣政策進行定性識別,並採用數值編碼法和因子分析法進行定量識別,進而對我國差別化貨幣政策展開分析和評估。二、對差別貨幣政策的產業結構調整機制進行梳理,構建非平衡產業結構調整模型展開理論探討,並採用時變權重法構建產業結構調整指數,運用GMM和中介效應模型進行經驗檢驗。三、建立包含產業結構扭曲的二次型損失函式,展開最優差別化貨幣政策規則研究。四、根據研究結論,從健全差別化貨幣政策調控體系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議。本研究對豐富貨幣政策理論,及深化其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在線上制,完善貨幣政策管理框架,有重要價值。

結題摘要

近年來貨幣政策當局一直強調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同時主張開展定向操作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以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差別化貨幣政策作為總量貨幣政策的有益補充,主要通過調整貨幣政策工具的鬆緊差異,改變各細分市場貨幣資金的結構流向和流量,進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變化、轉換與重塑。本課題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從基本內涵、運用動因、傳導機制、運用空間、調整效果評估、最優規則及與總量貨幣政策的配合等方面探討差別化貨幣政策實施的邏輯,並據此提出政策建議。 第一,結合國內外貨幣政策實踐,系統梳理差別化貨幣政策的內涵、類型、操作背景及特徵,區別其與財政政策中的“扶植補貼”政策的異同。並利用數值編碼法識別差別化貨幣政策實施動態。依據與總量型貨幣政策的調控差異,差別化貨幣政策在應對經濟體不對稱衝擊、改善總量貨幣政策異質性效應和促進產業戰略性發展等方面有可為空間。 第二,理論梳理差別化貨幣政策的產業結構調整機制,表明其可通過導流效應、截留效應、成本效應和信號效應對產業結構產生正向作用。但上述效應會發生漏損,能否產生預期的效果,取決於傳導過程中微觀主體能否產生與政策相容的一致性行為和道德風險的程度。 第三,構建兩部門非平衡市場模型,得出差別化貨幣政策的實施存在條件依賴性,其發揮作用的大小依賴於貨幣資金市場供需形式和資金轉換成本參數,當差別化貨幣政策的實施超出了一定的區間後,其作用效力將弱化。 第四,構建計量模型,分析差別化貨幣政策的產業調整效應。分析結果表明,差別化貨幣政策對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的影響並不顯著,但對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的影響顯著為正。 第五,構建DSGE模型,對差別化貨幣政策規則及其與總量貨幣政策的配合進行了分析。首先考察包含房地產部門與非房地產實體部門時差別化貨幣政策規則;其次考察有高、低全要素生產率部門差異時定向降準等差別化貨幣政策的調控策略。結果表明,總量型貨幣政策具有顯著的結構效應;能夠找到最優差別化貨幣政策參數的一個內點解,使得目標福利損失函式值最小化,改善總量貨幣政策的巨觀經濟效應,同時產生效應的前提是不破壞總量貨幣政策的基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