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是蔣益民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3月。

該書主要研究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假設之下,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存在性、產生的原因及其應對的方法,闡述了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區域經濟結構、區域金融結構三者的關係及其對於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影響,最後還討論了中央銀行體系構建與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
  • 作品別名: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生產力不平衡結構視角的分析
  • 作者:蔣益民
  • 首版時間:2013年3月
  • 字數:215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六章。第一章為導論,從選題依據和寫作背景入手,闡述了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以及全書的主要研究內容、結構安排、研究方法、創新之處等。第二章在對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中外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於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假設的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理論框架。第三章運用SVAR模型及其脈衝回響函式對中國八大經濟區的實證檢驗表明,中國存在明顯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第四章在前面討論的基礎上,試圖深入分析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區域經濟結構、區域金融結構三者之間的關係及其對於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影響。第五章討論貨幣政策制定者——中央銀行體系的構建問題。第六章是全書的結論概要和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選題的意義
第三節 主要內容與研究方法
第四節 章節安排及研究架構
第五節 創新點及其局限
第一節 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的理論綜述
第二節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解釋框架與理論實證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實證檢驗
第四章 生產力不平衡結構下的中國經濟結構、金融結構與貨幣政策傳導
第一節 實證檢驗的方法
第二節 區域的劃分與選擇
第三節 模型的確定和變數、數據的選取
第四節 實證檢驗過程
第五節 結論與啟示
第一節 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影響下的中國經濟結構
第二節 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影響下的中國金融結構
第三節 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影響下的中國貨幣政策傳導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中央銀行體系構建與貨幣政策區域效應
第六章 結論概要及政策建議
第一節 美聯儲系統的發展變化及其啟示
第二節 中國中央銀行體系的構建及其合理性的實證檢驗
第三節 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對中國中央銀行體系的影響
第四節 小結:中國的選擇
第一節 結論概要
第二節 政策建議
附錄/參考文獻/後記

創作背景

在經典的經濟金融學教科書中,貨幣政策一直被視為總量性的調控工具,然而中國的貨幣政策實踐表明,總量性的貨幣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常遇到“一刀切”的難題和尷尬,當一項擴張(或收縮)的貨幣政策付諸實施後,往往會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產業產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效果。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時期,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突出,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平衡,常常是東部沿海的經濟有“過熱”跡象了,而西部省份的經濟可能還“偏冷”,面對這樣的情形,如果實施統一的總量性貨幣政策,其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因為不論是實施放鬆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都會是個兩難的選擇:放鬆銀根也許會有利於西部省份的經濟發展,但對於東部地區經濟而言可能是“火上澆油”;收緊銀根,也許能減小東部經濟通脹的壓力,可對於西部省份的經濟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可見,當統一的貨幣政策遭遇到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時,兩難的問題就會產生。鑒於此,《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闡述了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區域經濟結構、區域金融結構三者的關係及其對於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影響。

作品思想

該書通過研究,得出主要結論:首先,貨幣政策理論的產生、發展及其套用是與一國或地區的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的。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發展一般處於生產力平衡結構的環境下,總量性貨幣政策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中國的經濟發展長期處於生產力不平衡結構的狀態,總量性貨幣的政策難以充分發揮其效力,在此情形下,中國貨幣政策具有總量性和結構性的雙重屬性,也擔負著雙重任務,即在進行總量控制的同時兼具部分經濟結構調整的職責。
其次,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該書建立SVAR模型實證檢驗的結果表明,在八大區域劃分的條件下,區域金融結構指標與貨幣脈衝回響最大值的相關性略低於區域生產力水平指標,但總體上要高於區域經濟結構指標。結合生產力不平衡結構理論分析,作者認為,區域經濟結構、區域金融結構的差異是產生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金融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是內生於經濟結構的,因此,從理論分析的層面看,經濟結構應該是產生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更深層的原因;但如果從改變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現實性來考慮,金融結構則更應該得到重視;而從中國生產力不平衡結構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來看,不論是經濟結構還是金融結構都要受其影響,與西方已開發國家比較而言,生產力不平衡結構是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產生的特殊內因。
再次,該書實證檢驗的結果還表明,中國生產力水平越高的區域其貨幣脈衝回響的峰值可能越大,即受貨幣政策的衝擊效應也越大,其產出對於貨幣供應的依賴越弱;反之,生產力水平較低區域受貨幣政策的衝擊效應越小,其產出對於貨幣供應的依賴越強。實證檢驗也間接地表明中國貨幣政策傳導的利率渠道相對較弱。貨幣當局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該考慮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不同的特點,靈活搭配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和把握政策工具使用的不同力度,努力避免“一刀切”式的做法給經濟協調發展帶來的傷害。同時,應該進一步改革利率管理體制,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
最後,生產力不平衡結構對於中國中央銀行體制模式的建立和獨立性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央銀行體系的恰當構建能增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弱化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負面影響,促進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該書考察的結果表明,美聯儲系統的總體構建採取“折中平衡”的原則,各大聯邦儲備銀行的設定採取“綜合考量”的原則,各大聯邦儲備銀行在其發展的初期擁有較大的自主權,有利於制定和實施更加符合美國各大聯邦區自身特點的貨幣政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美聯儲系統與中國人民銀行體系的比較表明,中、美兩國的中央銀行有著不同的發展演變的軌跡和特點,美聯儲系統有值得借鑑的地方,但中國的國情決定了完全照搬國外經驗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
2013年3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004-9833-9

作者簡介

蔣益民,男,湖南衡陽人,經濟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後,雲南民族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巨觀經濟分析、貨幣銀行理論、金融風險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