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古戲台建築藝術

紹興古戲台建築藝術,中國浙江省紹興市傳統技藝,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紹興古戲台建築藝術
  • 主題詞:紹興,古戲台,建築,藝術,傳統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起源時間:明朝
  • 認證時間:2007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紹興市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紹興古戲台俗稱萬年台,始於宋,盛於清。紹興是戲曲之鄉,明、清以來戲曲聲腔繁榮,音律家、劇作家和著名藝人名揚大江南北。紹興的古戲台匯集了建築、戲曲、書法、宗教等多方面藝術文化,是明、清以來紹興境內戲曲聲腔發展和繁榮的見證。紹興古戲台可分成廟台、祠堂台、河台(水台)、街台、草台、會館戲台等幾種。其建築之美,融木雕、石雕、磚雕、彩繪於一體,展示紹興民間工藝之高超。

歷史淵源

紹興古戲台的產生、發展與紹興戲曲的孕育、發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紹興古戲台俗稱萬年台,始於宋,盛於清。經過長時期的發展,明朝以來,戲曲轉入發展和繁榮時期,紹興古戲台也相繼出現。張岱的《陶庵夢憶》中就記載有紹興陶堰司徒廟中古戲台演出社戲的場景。

基本內容

現存的紹興古戲台主要有五種類型:廟台,祠堂台,草台,河台,街台。此外,舊時還有會館戲台和大戶人家中的家庭戲台,但目前已經消失。
紹興古戲台的建造分基礎、主體、屋面、裝飾四個過程。它的構件,一般由台基、石柱、台板、屏風、構欄、藻井、台獅、牛腿、屋脊瓦件等組成。楹聯也是古戲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蘊藏著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為戲台建築增光添彩,還承擔了高台教化的功能。素受人民民眾喜愛。
紹興的古戲台有台無樓,空靈含蓄。設計靈巧,造型簡約,結構嚴密,工藝精湛,極富江南水鄉之韻致。紹興古戲台的建築形式,均遵循著一條傳統的營建規律,即“三面可觀,伸出庭院”。建築材料大都採取木石結構,有的戲台還用到磚雕;在山區,也有通體木構的。
河台是紹興最具特色的戲台,或傍岸,或倚橋,挑角伸展,古樸綺麗,形成了紹興特有的“水鄉舞台”。紹興古戲台臨河而建的格局,既方便了戲班班船的直接停靠,又給觀眾創造了既可以站在河岸上,也可以搖著船在河裡觀看社戲演出的條件。魯迅先生在《社戲》一文中,就以生動的筆調描述了自己幼年時在船上觀看河台社戲演出的具體情景。

基本特徵

紹興傳統戲台在屋頂上多採用歇山式屋頂,屋檐起翹較高,多為單檐歇山頂,也有重檐歇山頂,甚至三重檐歇山頂,如紹興舜王廟戲台。戲台屋脊多置魚吻或龍吻,有的還插劍,意為防火。在空間上用三面伸出式的開放建築形制,以此擴大與觀眾的接觸面。從戲台的結構看,紹興傳統戲台三面開放並伸出,一面留出與廂房相連,舞台與後台之間通常用一道牆壁隔離,在左右兩側各開一小門,作為劇中角色出入舞台的通道,一般稱它為上下場門或“出將”“入相”。舞台台口常有兩個立柱作為支撐。

主要價值

紹興古戲台是紹興古建築中的一朵奇葩,它集木雕、磚雕、石雕、彩繪、堆塑等工藝為一體,涵蓋了歷史、地理、文學、建築、繪畫、哲學等方方面面,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形成了濃厚的地域文化氛圍。各個時期的古戲台是一部生動的實物舞台史,反映了紹興建築藝術的造詣和成就,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美學和科學價值。
目前紹興保留下來的古戲台有200多座,這些戲台內容豐富,極富紹興水鄉地域性特點,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民間建築的藝術風格,更體現了幾百年前紹興經濟文化的重要特徵和鄉風民俗。

瀕危狀況

時至今日,紹興境內仍保存著數百座古戲台,社戲演出也幾百年如一日地延續著,紹興古戲台的建築技藝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後人手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與提高。但目前因多種原因,古戲台的保護和建築技藝的傳承出現了瀕危狀況,亟待保護。

保護措施

作為紹興古戲台傳統技藝傳承人的徐關根,他1964參加工作,1980年參與紹興魯迅故里塔子橋橋亭(土谷祠戲台)的測繪修復,1982年參與府山越王殿工程的製圖工作,2000年參與紹興市環城河綜合整治稽山公園河上戲台建築等。現在雖然已退休7年,但仍在從事古戲台建築技藝工作。他參與建築的塔子橋土谷祠古戲台是魯迅故里所屬的一個重要景點,現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