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古鎮在浙江省嵊州之西,距離嵊州市區西北約11公里,背倚五龍山,長善溪穿鎮而過。追溯崇仁的歷史,我們至少可以回望到1700多年前。位於古鎮西北的“方井”是嵊州境內目前發現年代最久遠的古井,井旁有一石碑刻有“赤烏二年(239年)”字樣,可見早在三國時期,這裡已經有先民居住。歷史記載,在裘姓遷此之前,崇仁已經相當繁榮,張、黃、李、段、白五大姓聚居,曾有五廟、大悲樓、煮茗窩等建築。宋慶曆年間,裘氏遷居崇仁長善溪東八角井旁,為崇仁裘氏第一世祖。隨後,裘氏大家族在此繁衍生息,並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仁古鎮
- 外文名稱:Chongre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嵊州市
- 政府駐地:下應村
- 電話區號:0575
- 郵政區碼:312473
- 地理位置:距離嵊州市區直線約11公里
- 面積:30公頃
- 方言:吳語-寧紹小片嵊州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杭州蕭山機場
- 火車站:紹興站
古鎮簡介,景色特點,相關名人,建築特色,文化的傳承,
古鎮簡介
崇仁古鎮在浙江嵊州之西,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寧年間,受皇帝敕封的義門裘氏從婺州分遷此地,裘氏以崇尚仁義為本,故名其地為崇仁。自南宋以來,出過不少人才,單裘氏一族,就有4個進士,38名舉人,仕宦者幾十人。
景色特點
崇仁,是一座美麗幽靜的江南古鎮。它至今仍保留著龐大的古建築群,雖然歷經千年但風貌依舊。古建築連片成群,具有宋朝遺風、明清特色。群內廟宇、祠堂、古戲台、民居、牌坊、藥鋪、店房、橋樑、池塘、水井一應俱全。以玉山公祠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門就有100餘座,台門之間用跨街樓鉤連,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體現了先人“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遺風。
相關名人
光緒年間,崇仁有圍棋五虎。清末,上海圍棋名手潘朗東設擂杭州,就是敗在崇仁五虎之首的沈守庚手下。民國時,又有一個上海名手在杭州擺擂,崇仁新五虎的裘忱法,又大勝對手。當然,崇仁最出名的棋手還是馬曉春,他祖籍崇仁,由崇仁人董樟根啟蒙。
越劇的創始人之一馬潮水,也是崇仁人,15歲開始“唱書”生涯,創辦了越劇史上的第一個男科班。1930年,裘光賢在鎮西戒德寺創辦女子科班“高升舞台”、“小高升舞台”,像“越劇皇后”筱丹桂、“金嗓子”傅全香均出自其門下。
晚清民國,崇仁還是浙東經濟發達的一個古鎮,20世紀三十年代時,資產10萬以上的絲廠、茶廠、布廠不下十幾家,有浙東小上海之稱。
崇仁是嵊州紫砂工藝品的主要產地,到了崇仁別忘品嘗很有名氣的陳氏燉鴨,還可以買點溪灘榨面、西青豆腐皮、桂岩霧尖茶葉等當地土特產品。
建築特色
崇仁古鎮規模宏大,總面積達30公頃,其中精華區域面積3公頃。崇仁古建築數量眾多,從明、清至民國序列完整,類型豐富。保存基本完整的民居、宗祠等建築154處,茶亭、路亭等14處,賭場、郵局等近代建築50餘處。其眾多的建築類型,特別是大型的老台門、宗廟建築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建築工藝精美、規模宏大、用材考究,代表清中後期地方民居建築設計和施工的高超工藝水平,在建築歷史及傳統民居建築等領域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尤其是其建築裝飾精工細作,石雕、磚雕、木雕、灰塑、題刻、書法、彩繪技藝熟練、工藝水平高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
崇仁的明清建築多為封閉式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其屋脊、出檐、馬頭牆有磚雕裝飾,氣勢雄偉,典雅莊重。其中敬承書屋照壁的磚雕堆塑,數量之多、工藝之精、構思之巧妙,堪稱一絕。
崇仁古建築的石材多取於村北五里許的石宕,一座台門建築需上百噸石材,門框、門檻、台階、沿階石、柱礎等用的都是石材。值得一提的是翰平台門的石雕,石門楣刻“佳氣絪靈”四個陽文大字,俊秀清晰,兩旁浮雕鳳凰,鳳凰舒展著美麗的長尾羽,門框的上框底面正中鏤刻半球形龍頭,玲瓏剔透,凸顯石匠雕刻的功夫不凡。
在崇仁古鎮,木雕是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幾乎每家台門室內的窗、側屋的門、屋檐下的牛腿都是做工精巧,雕刻有人物傳奇、花卉鳥獸等,藝術題材豐富。如朝北台門的道地四周全是雕花門窗,眾多人物儀態萬方,細膩逼真,呼之欲出。而百鹿台門的檁有99隻姿態不同的鹿,加上道地中央石子嵌成的一隻鹿,上下呼應,總共有一百隻鹿。
崇仁的核心保護區傳統村落風貌保存相對完整,類型多樣。自三國時至解放後,歷代遺蹟均有保存或記載。崇仁有“上裘和下裘”之分,民諺有“打架驗傷井頭房、穿靴戴頂後門塘、挑腳掮樹上二房”,具體就是說井頭房(現石井台門周圍)都是當官有權勢的,後門塘周圍住的都是有錢的富產,而上裘二房就是下層出賣勞動力的,因此其建築特徵具有明顯的不同。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抗日戰爭時,由於崇仁未遭日寇破壞,經濟繁榮,商號林立,商鋪、藥店、郵局、染坊、酒肆、賭場、當鋪等一應俱全;更出現了代表地方權利高度自治的權利機構——法院和警署,這在國內鄉鎮一級的權利機構設定歷史中尚不多見。在大地主裘祝馨的統治下,還擁有自己的地方武裝,儼然是一個獨立王國,此時留下了大量的近代歷史遺蹟,堪稱是清末、民國時期鄉鎮政權結構演變的“活化石”。
崇仁古鎮城鎮建設結構體系完整,堪稱浙江傳統村落建設的典範。崇仁的傳統村落從選址到建設,從建築到街道格局,從功能結構到空間結構,從基礎設施到防禦體系布局合理,結構完備。崇仁曾經還有完善的安全防禦和管理體系,根據當地人的回憶和家譜記載,在古鎮東西南北四個入口處原來各有一“柵門”,分別有“古杏花村”“吾道南行”“義門理路”和“北道管鑰”四塊匾額,實際上相當於進鎮的四個城門,柵門關閉後外人無法進入鎮內。在鎮內又有若干個小柵門,將全鎮劃分為若干個街坊,夜晚關閉互不干擾。崇仁古鎮內還有古井51口,加上幾處布局均衡的池塘,形成了完備、合理的消防系統。
文化的傳承
崇仁古建築群保存數量眾多,類型豐富,是兼有居住、祭祀、公共服務和商業功能的古鎮,它因裘氏家族聚族而居而發展、繁榮,其歷史文化內涵融合了裘氏義門“分戶合族、聚只一家”和“耕讀傳家”的傳統家族文化,同時這塊古老的土地也孕育和發展了越劇、圍棋等特色文化,在全國同時代、同類型的歷史遺存中特色突出,彌足珍貴。
裘氏家族“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治家準則由來已久,根據《裘氏宗譜》記載:“先祖裘睿(西晉大司馬),於建興四年(316年)隨晉元帝南渡,隱居婺州(今金華)。子裘尚(晉黃門侍郎)於義熙中徙會稽(今紹興)雲門,世耕桑,守以仁義,幾十九代,歷十三朝,六百餘年,聚族六百,人不異居,家不分炊,循規蹈矩,盡繩家法。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皇帝敕旌表其號義門,以勵風俗。”
裘氏定居崇仁後,這一治家準則一直得以延續和發展。現存崇仁最有特色的台門建築群——五聯台門就是崇仁義門“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治家準則的體現。五聯台門系明晚期開始建造,至清代中期全部完工,以敬承書屋為中心,大夫第台門、樵溪台門、老屋台門、靜軒台門、雲和台門、翰平台門環列四周,總面積達6600平方米,各建築既獨立成院,底層又有邊門、樓上有過街樓與鄰院相通。每家人雖分居分炊,卻往來方便密切,仍如一家,因此稱為“五聯台門”。反映了孝義睦族的義門精神,是崇仁義門裘氏特有的宗族血緣關係的物化。
耕作是農業社會許多家族的持家之本,在裘氏家族,除了耕作,讀書入仕被看作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以敬承書屋為中心構築五聯台門建築群,同時也是裘氏義門“耕讀傳家”傳統家族文化的鮮明印證。在這種“耕讀傳家”傳統家族文化的薰陶下,裘氏後裔人才輩出,科第不絕。自宋至清,有敕命、敕書、誥命等三十餘道,仕官132人,其中宋代鄉員2人、明清兩代進士4人、文武舉人37人、秀才476人。
由於深厚的歷史底蘊,崇仁古鎮還孕育和發展了越劇、圍棋等特色文化。提起越劇的發展史,不能不提及位於崇仁古鎮的玉山公祠。玉山公祠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崇仁規模最大、建築最精、保存最好的宗祠建築。玉山公祠整組建築雕刻精美,尤其是戲台,造型獨特,工藝精湛,是古戲台建築中的典範之作。民國時期,玉山公祠戲台曾衝破幾千年來女子不得登台演戲的封建禁忌,上演了由傅全香主演的《夜半鐘聲》,推動了女子越劇在民間的發展步伐。後來,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著名越劇藝人周寶奎、筱丹桂、張茵等都曾在此登台演出。1930年,鄉人裘光賢還在崇仁戒德寺創辦女子越劇科班,培養出筱丹桂、賈靈風等一大批名伶。崇仁還是著名的圍棋之鄉,清末有“崇仁五虎”,近代有“新五虎”,建國後又冒出“小五虎”,可謂高手輩出,戰績顯赫。著名棋手馬曉春祖籍崇仁,其啟蒙老師亦是崇仁人。
縱觀崇仁古鎮的歷史發展脈絡、建築特色與文化內涵,其中的許多現象值得深入研究。在一定意義上,它體現了浙東山區中小城鎮的歷史發展、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的衍化過程,是當時社會發展水平和文化狀況的標尺。崇仁古鎮,是江南民居建築技術、傳統文化與歷史記憶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