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鱗鯻

細鱗鯻

細鱗鯻,潮汕俗稱斑豬。體高而側扁,呈長橢圓形;頭背平直;體背部輪廓約略同於腹部輪廓。為熱帶、亞熱帶底層魚類,主要棲息於沿海、河川下海及河口區,砂泥底質之底棲性魚類。肉食性,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鱗鯻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有頜上綱Gnathastomata
  • 亞綱:幅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鱸形目Perciformes
  • :鱸總科Percoidea
形態特徵,營養價值,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呈長橢圓形;頭背平直;體背部輪廓約略同於腹部輪廓。口中大,前位,上下頜約略等長;吻略鈍;唇不具肉質突起。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鰓蓋骨上具2棘,下棘較長,超過鰓蓋骨後緣,上棘細弱而不明顯。體被細小櫛鱗,頰部及鰓蓋上亦被鱗;背及臀鰭基部具弱鱗鞘。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XII,軟條數10;臀鰭硬棘III,軟條數9-10。體背黃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3條成弓形的黑色縱走帶,以腹部為彎曲點,其最下面一條由頭部起經尾柄側面中央達尾鰭後緣之中央;背鰭硬棘部第IV-VII棘間有一大型黑斑,軟條部有2-3個小黑斑;尾鰭上下葉有斜走之黑色條紋。各灰白色至淡黃色。主要棲息於沿海、河川下海及河口區砂泥底質之底棲性魚類。一般活動於較淺水域,亦可至深達20公尺處,甚至侵入河口內,屬廣鹽性。肉食性,以小型類、甲殼類及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羅得豪島。

營養價值

細鱗鯻肌肉(鮮樣)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質量分數分別為76.69%、19.36%、4.34%和1.38%。肌肉中共檢測到18種胺基酸,其水解胺基酸總量(AA)占鮮樣的質量分數為18.66%,其中谷氨酸質量分數最高,占鮮樣的2.98%;色氨酸質量分數最低,占鮮樣的0.10%;必需胺基酸(EAA)占鮮樣的質量分數為7.63%,占胺基酸總量的質量分數為40.88%,占非必需胺基酸(NEAA)總量的質量分數為80.83%;鮮味胺基酸(DAA)占鮮樣的質量分數為7.20%,占總胺基酸的質量分數為38.60%。肌肉中必需胺基酸的胺基酸評分(AAS)平均值為0.97,化學評分CS平均值為0.70,必需胺基酸指數(EAAI)為66.87。第一限制性胺基酸為色氨酸(Trp),第二限制性胺基酸為纈氨酸(Val),必需胺基酸的質量分數接近FAO/WHO推薦模式。細鱗鯻肌肉中共檢測到15中脂肪酸,其中飽和脂肪酸(SFA)6種,占乾樣的質量分數為39.68%;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4種,占乾樣的質量分數為23.56%;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5種,占乾樣的質量分數為35.72%;DHA與EPA總量占乾樣的質量分數為達到32.49%。細鱗鯻屬營養價值較高、海鮮味較濃郁的優質魚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