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鵝觀草

細葉鵝觀草

RoegneriaC.Koch鵝觀草屬禾本科,約120種,大部產北溫帶,我國約有50種,大都分布北部,少數種類產西南部和中部,大都可為飼料。多年生草本,通常無地下莖;小穗無柄或近無柄,有2至數小花,頂生小穗正常發育,排列於總軸之兩側,為頂生、單生的穗狀花序;穎粗糙,常扁平;外稃扁平,大部有長芒;穎果腹面微凹陷或近扁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葉鵝觀草
  • :植物界
  • :種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鵝觀草屬
  • 分布區域:江蘇、浙江等省 ,朝鮮與日本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品類,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片寬3-6毫米;外稃先端芒長5-14毫米。多年生草本。鬚根深15~30厘米。稈直立或基部傾斜,疏叢生,高30~100厘米。葉鞘外側邊緣常被纖毛;葉舌截平,長0.5毫米;葉片扁平,光滑或稍粗糙。穗狀花序長7~20厘米,下垂,小穗綠色或呈紫色,長13~25毫米 (芒除外),含3~10花;穎披針形,邊緣為寬膜質,頂端具2~7毫米的短芒,有3~5脈,第一穎較第二穎短;外稃披針形,邊緣寬膜質,背部及基盤近無毛,芒長20~40毫米;內稃約與外稃等長,先端鈍,脊有翼。穎果稍扁,黃褐色,千粒重為1.9克。細胞染色體:2n=42。 約120種,大部產北溫帶,我國約有50種,大都分布北部,少數種類產西南部和中部,大都可為飼料。多年生草本,通常無地下莖;小穗無柄或近無柄,有2至數小花,頂生小穗正常發育,排列於總軸之兩側,為頂生、單生的穗狀花序;穎粗糙,常扁平;外稃扁平,大部有長芒;穎果腹面微凹陷或近扁平。
細葉鵝觀草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在北半球的溫帶和寒帶,如果採取春播或夏播,當年僅能形成基生葉叢,而不能抽穗結實,直至降霜後,地上部分枯死,其綠草期為96~132天。而生長2年以上的鵝觀草,一般於3月底或4月初返青,6月中旬開花,6月底或7月初果熟,10月初或中旬地上部分枯死,生育期為95~106天,青草期為199~208天。鵝觀草主要依靠種子繁殖。

分布範圍

細葉鵝觀草
主要分布於江蘇、浙江等省 ,朝鮮與日本也有分布。
鵝觀草屬是禾本科小麥族中的最大的屬 ,現知全世界有 4組、2 0系、1 2 6種 ,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和寒帶 ;中國有 4組、1 8系、79種 ,主要分布於西北、西南、華北和東北 ,是鵝觀草屬植物種類最為集中的區域 ;尤其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唐古特地區又是我國鵝觀草屬分布相對密集之地 ,有 3組、1 2系、30種 ,而且其間不同等級、不同演化水平的類群均有分布 ,該地可能就是該屬的現代分布中心。同時 ,唐古特地區多匯聚有鵝觀草屬不同等級的原始類群和與原始類群很近緣的短柄草屬植物 ,其中最原始的大柄鵝觀草特產於該區 ,而該區缺乏的是高級的大穎組類群 ,故推測唐古特地區可能又是該屬的起源地 ,起源時間大約在青藏高原明顯增高、氣候轉涼的晚第三紀初的中新世。鵝觀草屬起源後 ,在中國境內地質活動比較劇烈的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分化 ,但只有少數適應性較強的類群大概以 3條路徑擴展到國外 ,並向東到達北美的巴芬島 ,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濱岸 ,向北進入寒凍的北極地區。

栽培技術

種子成熟比較一致,利於一次收穫,產種量高。種子發芽率高,一般均在90%以上;分櫱力比較強,據對生長2年以上的植株進行統計,一般每叢可分櫱15~25枝,最多有達36枝;每年收割2茬,最多不能超過3茬,每次收割的間隔時間為60天左右,據吉林省畜牧研究所報導,每次刈割後到新草萌發需7~11天;在分櫱期利用,一般3天即可再生。鵝觀草分布的生態幅比較寬,適應的降水範圍是400~1700毫米;它既可在砂質土上生長,也可在黏質土上定居,適應的土壤pH4.5~8;適應的絕對最低溫-30℃、絕對最高溫為35℃。
細葉鵝觀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