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頭麗椋鳥

紫頭麗椋鳥

紫頭麗椋鳥(學名:Lamprotornis purpureiceps)屬中型鳥類,體形大小適中。嘴形幾直而尖,嘴緣平滑或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須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為垂羽所蓋。翅長適中,初級飛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狀,尾羽12枚。腳長而強健,前緣具盾狀鱗。雌雄形態相似;幼鳥體羽具縱紋。棲息地是開放的林地和多刺高灌叢地區。主食為植物果實和漿果,亦兼食昆蟲;營巢於樹洞中、土崖壁洞中或裂縫洞中。每年僅秋季換羽。 分布於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等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頭麗椋鳥
  • 拉丁學名:Lamprotornis purpureicep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椋鳥科
  • 麗椋鳥屬
  • 命名者及年代:Verreaux & Verreaux, 1851
  • 英文名稱 :Purple-headed Glossy-starling
  • 英文名稱:Purple-headed Glossy-Starling
  • 英文名稱:Purple-headed Glossy Starling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紫頭麗椋鳥體長17~18厘米,雄鳥體重54~79克,雌鳥體重50~70克,屬中型鳥類。成鳥眼先和額頭是亞光黑色,頭部,下頦,喉嚨和胸部是深而明亮的黑紫色;後枕、、背部、上尾覆羽、腹部和側面是藍綠色;尾底部有黑色與藍色的反射光澤;翅膀是閃光的藍色,有紫色外緣;尾巴是黑色與淺紫色。雌雄形態相似;幼鳥菸灰色,翅膀上有一些明亮的斑點。
紫頭麗椋鳥紫頭麗椋鳥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茂密的森林的樹梢,可上達2000米的喀麥隆山的山坡上,在Rumpi山可高達1000米。在薩伊則常見於1000米以下。這些鳥是來自非洲大陸,分布於赤道兩側。

生活習性

一般以家族為單位組成4至5隻的小群,集20隻的小群更普遍,偶爾可見超過百隻的大群。在薩伊往往與其他物種混群。喜歡在樹木的枝頭活動。由於特殊的鋸齒狀翅膀,飛行時相當嘈雜。這些鳥喜歡在地面跳躍移動或行走。吃水果和漿果等植物性食物,夾竹桃和月桂。亦兼食昆蟲,甲蟲,黃蜂,蚱蜢,螞蟻。當一棵樹上有許多水果時,它們會停留很長一段時間,並將吞食的種子播落到地面,從而促進其擴散。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加彭、奈及利亞、烏干達。
紫頭麗椋鳥分布圖紫頭麗椋鳥分布圖
不確定的分布:貝寧、象牙海岸、幾內亞。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在喀麥隆是6月、烏干達是4月、在加彭從12月到2月、在薩伊是6月和10月之間。在烏干達是4月和5月。
在薩伊,築巢在離地面9米以上的樹洞內,用草、樹葉和羽毛等內襯。每窩產3~4枚卵,卵外殼藍色,形成了一些環褐色斑點,重約4克。父母雙方負責養育。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註:紫頭麗椋鳥圖冊網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