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短尾麗椋鳥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鳥綱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亞種分化,分布範圍,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基本信息
【中文別名】青銅尾椋鳥
【拉丁學名】Lamprotornis chalcurus
【命名者及時間】Nordmann, 1835
【英文名稱】Bronze-tailed Glossy-starling, Bronze-tailed Glossy-Starling, Bronze-tailed Glossy Starling, Bronze-tailed Starling
形態特徵
耳覆羽紫色,頦、喉、胸、大腿和尾下覆羽形成的藍綠色與下體紫色腹部形成鮮明的對比。翅膀羽毛藍綠色,但一級和二級飛羽有深藍色和紫藍色,內螺紋稍呈鋸齒狀,下體羽毛紫色。整體羽毛有輕微的青銅光澤,最外層的尾羽藍色。虹膜黃色,喙和爪黑色。
嘴形幾直而尖,嘴緣平滑或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須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為垂羽所蓋。翅長適中,初級飛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狀,尾羽12枚。腳長而強健,前緣具盾狀鱗。雌雄形態相似;幼鳥體羽具縱紋。
生活習性
棲息於開放的林地和多刺高灌叢地區,常見於熱帶地區,主要是開闊的林地。晚上棲息在樹枝間,也生活在村莊附近的蘆葦叢或灌木棘叢。一般集30隻左右的小群。由於特殊的鋸齒狀翅膀,飛行時相當嘈雜。這些鳥喜歡在地面跳躍移動或行走。主食為植物果實和漿果,亦兼食昆蟲;營巢於樹洞中、土崖壁洞中或裂縫洞中,鳥營巢於樹洞中、土崖壁洞中或裂縫洞中。將巢建在離地面3至13米以上的樹洞內,使用天然樹洞和或舊巢,巢用草、樹葉和羽毛等內襯。每巢產3~5枚卵,由雌鳥單獨孵化13或14天。幼鳥留巢期為23天,小鳥最初的食物是昆蟲,水果和漿果。每年僅秋季換羽。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分布範圍
分布於貝寧,布吉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馬里,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南蘇丹,蘇丹,多哥,烏干達。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