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萸香慢·近重陽偏多風雨

紫萸香慢·近重陽偏多風雨》是宋末詞人姚雲文的詞作。此詞緊扣重陽節之習俗,描繪物是人非蕭索淒涼的景象,抒發了遺民不忘故國的憶舊情懷。上闋敘寫樽前懷友之情,下闋抒發憶昔傷今之慨。全詞從重陽入筆,語言平實,又不失跌宕起伏,整首詞從出遊始,於登高處終,章法渾成,意蘊豐厚,讀來悽愴感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紫萸香慢·近重陽偏多風雨
  • 創作年代:宋末元初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姚雲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紫萸香慢
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問秋香濃未,待攜客、出西城。正自羈懷多感,怕荒台高處,更不勝情。向尊前,又憶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無老兵
淒清,淺醉還醒,愁不肯,與詩評。記長楸走馬,雕弓笮柳,前事休評。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盡烏紗便隨風去,要天知道,華發如此星星,歌罷涕零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紫萸(yú)香慢:詞牌名。姚雲文創調,詞中有“問秋香濃未”、“紫萸一枝傳賜”句,故取以為名。紫萸:茱萸。
⑵重陽:節日名。古以九為陽數之極。九月九日故稱“重九”或“重陽”。 魏晉後,習俗於此日登高游宴。
⑶極其喜愛。宋楊萬里暮寒》詩:“絕憐晴色好,無奈暮寒何。”暄明:暖和而明亮。唐李商隱《燈》詩:“冷暗黃茅驛,暄明紫桂樓。”
⑷正自:正好。羈(jī)懷:客居他鄉的情懷。唐司空曙《殘鶯百囀歌》:“謝朓羈懷方一聽,何郎閒詠本多情。”多感:謂易傷感;多感觸。
⑸荒台:又稱戲馬台,在今江蘇省徐州市,舊傳為項羽閱兵之地。六朝宋武帝劉裕曾在此大宴賓客,後世以此為登高遊樂之所。
⑹漉(lù)酒插花人:典出東晉陶淵明,此處代指故人。漉酒:濾酒。《南史·隱逸傳上·陶潛》:“郡將候潛,逢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⑺老兵:指謝奕事。據《晉書》載,奕嘗逼桓溫飲酒,溫走避之。奕遂引溫一兵帥共飲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此處亦代指舊友。
⑻還(huán)醒:稱醉酒後神志恢復正常狀態。唐錢起開元觀遇張侍御》詩:“欲醉流霞酌,還醒度竹鐘。”
⑼長楸(qiū):喬木林。古時道邊種楸樹,綿延很長,稱“長楸”,走馬:騎馬疾走;馳逐。《詩經·大雅·緜》:“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⑽雕弓:刻繪花紋的弓;精美的弓。笮(zuó)柳:以箭射柳。喻指箭術高明。笮:竹製盛箭器,引申為射擊。
⑾漢家陵:此處代指宋朝帝王的陵墓。
⑿烏紗:指古代官員所戴的烏紗帽。唐皮日休《夏景沖淡偶然作》詩:“祗隈蒲褥岸烏紗,味道澄懷景便斜。”
⒀華發:白髮。星星:頭髮斑白的樣子。
⒁涕零:流淚;落淚。《詩經·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白話譯文

偏偏是臨近重陽風雨越多,今日如此溫暖明麗特別叫人愛惜。試問秋花的芳香是否濃郁?我欲攜同朋友走出西城遊歷。我正自飄泊羈旅,滿懷著無限愁緒,就怕登上荒台的高處,更是難以承受悲戚。面對著酒宴,又將濾酒、插花的友人回憶,只是座席上已沒有昔日的舊侶。
我感到悲楚淒清,微酒入腸淺醉又醒。積鬱的愁情比詩篇抒寫的更加沉重。記得沿著楸樹茂盛的大道乘馬奔行,手持雕弓,施展百步穿楊的技能,這些往事休再論評。記得重陽節朝廷傳賜紫萸,而今有誰夢到故國園陵?任憑烏紗帽隨風吹去,要讓老天知道,我的白髮已如此叢生,我感慨長歌,涕淚飄零。

創作背景

這首《紫萸香慢》是作者在重陽節前的感懷之作,當作於南宋滅亡之後。當時作者在元朝任職。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紫萸香慢》應為姚雲文自創詞調。此詞借重陽佳節發羈愁、念遠之慨,含蓄而深沉地表達自己的亡國之哀,流露出壯志難酬的滄桑之痛。
“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問秋香濃未?待攜客、出西城。”首句交待了大致背景,時近重陽,陰雨連綿,難得遇上一個晴朗的好天氣,故與友人結伴出城秋遊。
“正自羈懷多感,怕荒台高處,更不勝情。”南朝時宋武帝劉裕北伐前曾於重陽日在荒台大宴官兵。“正自”句隱含了詞人對故國的思念,對南宋不思振作終至亡國的憤慨。怕登高台,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國破家亡的傷痛。
“向尊前、又憶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無老兵。”據蕭統《陶淵明傳》記載,陶淵明曾取頭上葛巾濾酒。老兵此處應指當初和自己同生共死的戰友。結句無限淒清,從文中的“荒台”、“老兵”可以想見,詞人曾經參加過抗元戰爭,有過戎馬生涯。“座上已無老兵”,舊友或已亡故沙場或已風燭殘年,已經不能和從前一樣漉酒插花,指點江山了,想起這些,心中無限的感傷。
“淒清。淺醉還醒。愁不肯、與詩平。”過片幾句通過環境的淒清表現心中的淒清,憂愁實在是太深了,儘管一個勁兒地作詩填詞,也無法抹平這份久久的積怨。
“記長楸走馬、雕弓笮柳,前事休評。紫萸一枝傳賜,夢誰道、漢家陵。賜,夢誰道、漢家陵。”此處化用曹植名都篇》:“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古時的風俗,重陽節登高要插戴茱萸。詞人回憶當初,感慨萬千,於悽愴之中流露出憤激之情。“紫萸”句暗示故國已亡。
“盡烏紗、便隨風去,要天知道,華發如此星星。歌罷涕零。”烏紗,此處用典《舊唐書輿服志》“烏紗帽者,視朝及見宴賓客之服也。”此處用晉朝孟嘉登高落帽的故事。束片,滿是深沉的哀痛。

名家點評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畢寶魁《宋詞三百首譯註評》:全詞用典貼切而意蘊豐厚,感情轉宕變化自然,意脈清晰,章法渾成。

作者簡介

姚雲文(生卒年不詳),字聖瑞,高安(今屬江西省)人。鹹淳四年(1268年)進士。入元授承直郎,撫、建兩路儒學提舉。有《江村遺稿》,不傳。存詞九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