紞

紞,讀作:dǎn。漢字基本字義是古時冠冕上用來系瑱(tiàn)的帶子或縫在被端用以區別上下的絲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紞
  • 拼音:dǎn
  • 注音:ㄉㄢˇ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筆畫編碼,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方言集匯,

筆畫編碼

田字格中的“紞”字田字格中的“紞”字
部外筆畫:4
倉頡:VFLBU
鄭碼:ZWRD
四角號碼:249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D1E

基本字義

◎ 古時冠冕上用來系瑱的帶子:“王后親織玄~。”
◎ 縫在被端用以區別上下的絲帶:“緇衾,赬里,無~。”
◎ 敲;擊。
◎ 擊鼓聲:“~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

詳細字義

◎ 紞 dǎn
〈名〉
紞,冕冠縣塞耳者。從糸,冘聲。——《說文》。
王后親織玄紞。——《國語·魯語》
(1) 又如:紞纊。
(2) 縫在被端的絲帶。
(3) 象聲詞。擊鼓聲 。如:紞如(形容擊鼓的聲音);紞紞然(形容似擊鼓之聲);紞紞(擊鼓聲)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紞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感切,音眈。《說文》冕冠塞耳者。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髧,非是。《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注》紞,冠之垂者。《疏》紞者,縣瑱之繩,垂於冠之兩旁,若今之絛繩。 又《儀禮·士喪禮》緇衾赬里無紞。《注》紞,被識也。《禮·喪大記》紟五幅無紞。《》紞以組類為之,綴之領側。《疏》為緣飾為識。 又擊鼓聲。《晉書·鄧攸傳》紞如打五鼓。

說文解字

【卷十叄】【糸部】紞
冕冠塞耳者。從糸冘聲。都感切《》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髧,非是。

方言集匯

粵語:daam1 daam2
客家話:[客英字典] dam3 [台灣四縣腔] dam3 [梅州腔] dam3 [海陸豐腔] dam3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