瑱紞是漢語辭彙,讀音tiàndǎn,出自《詩·齊風·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瑱紞
- 拼音:tiàn dǎn
- 注音:ㄊㄧㄢˋ ㄉㄢˇ
- 出處:《詩·齊風·著》
瑱紞
古代冠冕上懸系塞耳玉的帶子。《詩·齊風·著》“充耳以素乎而” 漢 鄭玄 箋:“我視君子則以素為充耳,謂所以縣瑱者,或名為紞,織之,人君五色,臣則三色而已,此言素者,目所先見而雲。” 唐 李商隱 《祭韓氏老姑文》:“冕紘瑱紞,山蕨澗苹。”
瑱紞是漢語辭彙,讀音tiàndǎn,出自《詩·齊風·著》。
瑱紞是漢語辭彙,讀音tiàndǎn,出自《詩·齊風·著》。...... 瑱紞是漢語辭彙,讀音tiàndǎn,出自《詩·齊風·著》。中文名 瑱紞 拼音 tiàn dǎn 注音 ...
瑱是古時的一種耳飾,瑱的佩戴方式有三種說法,古代有注釋家認為是塞於耳中;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瑱是繫於筓簪,懸於耳側的方式佩戴;另有一些學者認為瑱是先在耳垂...
紞,讀作:dǎn。漢字基本字義是古時冠冕上用來系瑱(tiàn)的帶子或縫在被端用以區別上下的絲帶。...
《孔子家語·入官》:“古者聖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紘紞充耳,所以掩聰也。” ...... 古代垂於冠冕兩旁懸瑱的帶子 《孔子家語·入官》:“古者聖主冕而...
1.古代帝王冠冕上垂於耳旁用以系瑱的絲繩及塞耳用的絲綿絮。唐 楊炯 《盂蘭盆賦》:“聖神皇帝乃冠通天,佩玉璽,冕旒垂目,紞纊塞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