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文物保護與修復

紙質文物保護與修復包括古代文獻檔案、古代書籍和古代字畫等的保護與修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紙質文物保護與修復
  • 包括內容:古代文獻檔案、古代書籍等
正文,防護措施,

正文

紙質文物包括古代文獻檔案、古代書籍和古代字畫等。紙質文物的保護與酸度、微生物、溫度、濕度、氣體都有關係。
紙張脫酸 紙張的酸性有的是由於年代久遠變質所致,有的是在製造過程中遺留的。現代的機製紙,都是經過強力的化學作用加以清洗和漂白的。因此,在紙中還殘留有硫酸、明礬和氯漂白劑等。這些都容易引起紙張腐蝕、朽壞。酸性紙的耐折力低,當紙張的pH值低到4~4.5之間時,就變得相當脆弱。如果發現紙的pH值低於 5.6,就應當採取脫酸措施。

防護措施


脫酸的方法可用石灰水 (氫氧化鈣溶液) 飽和溶液(濃度約0.15%)或碳酸氫鎂溶液浸漬紙,約20分鐘後,紙的酸性即被中和。不用水的脫酸方法可用氫氧化鋇甲醇溶液浸漬、甲基化鎂作煙霧劑或採用氣相二乙基鋅除去舊紙張的酸性。
紙張的防黴菌和防蟲 紙張的纖維是有機物質,在製紙過程中大多還要加入動物膠、澱粉等,加之在裝訂書籍時所用的各種漿糊原料等,都提供了黴菌和蟲害生長的食物。一旦環境氣候條件適合(如溫暖、潮濕),菌、蟲害便會很快蔓延,不僅使紙張性能變得脆弱,還會造成顏色污染。所以紙質文物的保存,必須經過消毒處理,以達到防霉、殺菌的目的。紙張的消毒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殺菌、殺蟲劑進行熏蒸。常用於紙張消毒的熏蒸劑有麝香草酚、甲醛蒸氣和環氧乙烷氣體等。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防霉藥紙。它的種類和製法較多,如麝香草酚藥紙是用白吸墨紙,放在10%麝香草酚酒精溶液中浸透後,讓溶劑揮發掉,留下麝香草酚均勻地分布在紙上而成。將這種紙夾入書中,可起到防霉殺菌作用。某些大型的捲軸,可選用毒殺效力較高的消毒劑,如五氯酚鈉藥紙。製法是拿一卷薄紙在10%五氯酚鈉水溶液中浸漬一遍,乾燥後即可使用。紅丹(即四氧化三鉛)製成的防蠹紙亦具有防蠹作用。常用的殺蟲藥有對位二氯苯、萘、菸草等。
紙張的保存環境氣候 紙張易於吸水,過量的水分會使紙張性能減弱。因此,保存紙質文物時,必須注意防潮。庫存或陳列時的氣候條件應當穩定。溫度應保持在15.5℃,濕度保持在60%。光線是致使紙張變質的重要因素。陳列紙質文物時,一定要嚴格控制好光源的照明強度。照明水準不宜超過50勒克司 (Lux)。對於特別珍貴的字畫,應儘量縮短陳列的時間,珍品最好在暗處保存,以複製品陳列為妥。空氣中有害氣體對紙的變質起加速作用,存放環境必須保持潔淨。
被污染紙張的清洗 紙張易被泥土、霉斑、墨水、油脂等污染,可先在通風的情況下,用軟毛筆或軟毛刷輕輕地刷去浮面的灰塵、泥垢和黴菌。刷不掉的污斑再用水、有機溶劑或混合溶劑清洗掉。霉斑、蟲斑或墨水斑跡,可用比較溫和的漂白劑氯胺── T去除。油脂類污斑,可用有機溶劑去除。
紙張的加固 脆弱的紙張,用“夾襯法”加固。夾襯法有兩種:一種是在紙張的前後兩面各罩上一幅絲網,用澱粉漿糊作粘著劑;另一種是把紙張夾在兩層醋酸纖維素的薄膜中間,加熱壓合。夾襯只有在酸性去除後(pH6~9之間)做才有效,否則不能阻止紙張繼續變質。
紙張的修復 消除紙上的摺痕,只要使紙微濕,再用烙鐵燙一下即可。粘接撕破的紙,可將紙面向下,放在一塊玻璃托板上浸入水中,把撕破的紙小心地盪到它們的正確位置上,再慢慢地把托板連著紙張托出水來。待半乾之後,用小器物順著接縫線上輕輕敲叩,使破裂面貼合在一起, 再適當加一點漿糊以加強粘接力, 需要時可貼上補釘。修補機製紙所用補釘紙的紋理必須和原紙張的紋理配齊。撕破的紙用漿糊等粘合劑對口粘接。嵌補紙應該和原紙同一時代、同一類型。嵌補紙和原紙的邊緣應當用人工磨出一個斜口,在紙邊上塗上漿糊,將嵌補紙貼到正位上去,放到壓書機下壓平。脆弱的紙張,有時需要重新上一次膠。將新配製的動物膠,用刷子刷到紙上。也可以將紙張浸入膠水中上膠。漂白後的紙或嵌補的紙可以適當做舊,以使色調和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