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德才(中國科大文物保護科學基礎研究中心主任)

龔德才(中國科大文物保護科學基礎研究中心主任)

龔德才,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11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研究員,第五屆江蘇省優秀知識分子。目前任教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並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物保護科學基礎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龔德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南京
  • 出生日期:1960年11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 性別:男
  • 專業職務:教授
個人簡歷,教育簡歷,工作簡歷,海外遊學經歷,主要研究方向,學術兼職,獲獎情況,學術簡介,著作,外文期刊文章,中文期刊文章,報紙文章,學術會議文章,承擔項目,所獲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制定行業標準,

個人簡歷

教育簡歷

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3年受國家文物局委託培養,在復旦大學攻讀古代紙張和紡織品保護碩士課程,並獲得碩士學位
2002-2006年在北京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攻古代絲織品保護研究,並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1982 -1987年,在南京第50中學從事化學教學工作。
1987-2008年,在南京博物院從事文物科技保護,1992年擔任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2003年成功組建了“中國—新加坡派拉綸文物保護實驗室”
2008年至今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任教,創建了文物保護科學基礎研究中心,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古殘留物分析實驗室、文物保護實驗室、文物修復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室;創辦了中國文物保護學術交流網,徽派文化遺產保護基地網站。

海外遊學經歷

1998- 1999年於日本石川縣美術館和埋藏文化財中心學習

主要研究方向

紙質和紡織品文物保護,有機質文物的蟲霉防治,古建築彩繪保護及白蟻防治,文物保護理論研究。

學術兼職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理事,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理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文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紡織品鑑定保護中心兼職研究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文物保護兼職研究員、中國文物修復協會理事、ICOMOS西安文保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化學學會文物保護與科技考古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安徽博物院科技顧問、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獲獎情況

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三項,獲省廳科技進步獎三項。

學術簡介

著作

龔德才 魏彥飛. 出土灰化紡織物保護研究[M].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16.
龔德才 胡石. 江南古建彩畫保護技術及傳統工藝研究(十一五文化遺產保護領域[M]. 文物出版社, 2013.

外文期刊文章

1.Zhu Z, Liu L, Gong D. Transglutaminase-mediated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silk and its ageing resistance[J]. Heritage Science, 2013, 1(1): 13.
2.Gong D, Yang H. The discovery of free radicals in ancient silk textiles[J].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13, 98(9): 1780-1783.
3.Bai X, Gong Y, Yang H, Gong D. A potential scavenger of carbon radicals for ancient carbonized silk fabric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J]. Heritage Science, 2014, 2(1): 27.
4.Zhu Z, Gong D. Deter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transglutaminase-mediated restoration of thermal aged silk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4, 15(1): 18-25.
5.Bai X, Gong Y, Yang H, Gong D. A potential scavenger of carbon radicals for ancient carbonized silk fabric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J]. Heritage Science, 2014, 2(1): 27.
6.Zhu Z, Chen H, Li L, Gong D, Gao X, Yang J. Biomass Spectrometry Identification of the Fibre Material in the Pall Imprint Excavated from Grave M1, Peng‐state Cemetery, Shanxi, China[J]. Archaeometry, 2014, 56(4): 681-688.
7.Zhu Z, Gong D, Liu L, Wang Y. Micro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historic silk (Bombyx mori)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J].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4, 406(11): 2709-2718.
8.Gong Y, Geng L, Gong D. Characterization of Ancient Tripitaka[J]. 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5, 40(5): 159.
9.Gong D, Zhu Z, Liu L. Micro-mechanism elucidation of the effects of dehydration on waterlogged historic silk (Bombyx mori)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J].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15, 60(5): 284-290.
10.Gong Y, Bai X, Liu L, Gong 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special crafts used in Ancient Tripitaka[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5, 16(6): 928-933.
11.Li L, Gong Y, Yin H, Gong D. Different types of peptide detected by mass spectrometry among fresh silk and archaeological silk remains for distinguishing modern contamination[J]. PloS one, 2015, 10(7): e0132827.
12.Liu L, Wu H, Liu W, Gong D, Zhu Z. Lacquering craft of Qing Dynasty lacquered wooden coffins excavated from Shanxi, China–A technical study[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6, 20: 676-681.
13.Gong Y, Li L, Gong D, Yin H, Zhang J. Biomolecular Evidence of Silk from 8,500 Years Ago[J]. PloS one, 2016, 11(12): e0168042.
14.Xu J, Wei Y, Jia H, Xiao L, Gong D. A new perspective on studying burial environment befor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nalyzing bacterial community distribution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15.Yu X, Gong Y, Tan P, et al.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textile used in decorating the coronet of Empress Xiao of the Sui Dynasty (581–618 AD)[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7, 25: 185-188.
16.Yu X, Li C, Wang J, et al.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sealing material of 600 years ago[J]. Thermochimica Acta, 2017, 653: 79-82.

中文期刊文章

1.龔德才, 單紅彬, 楊企鵬. 紙質文獻拆封剝離劑的研究[J]. 新世紀圖書館, 1991(5):36-38.
2. 龔德才, 徐飛. 南通圖書館古籍書庫的防霉處理[J]. 東南文化, 1991(5):308-310.
3. 龔德才, 奚三彩, 王勉. 派拉綸成膜技術在文物及圖書保護中的套用研究[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1996 (1): 29-34.
4. 龔德才. 淺論博物館陳列文物的保護[J]. 東南文化, 1996 (1): 126-130.
5. 龔德才, 奚三彩, 唐靜娟. 紙質文物保護研究[J]. 東南文化, 1997 (4): 126-131.
6. 龔德才, 張金萍. 現代科技與考古科學[J]. 文物世界, 1998(3):92-94.
7. 奚三彩, 王勉, 龔德才, 等. 化學材料在南通天寧寺古建築維修中的套用[J]. 東南文化, 1999 (5): 124-126.
8. 龔德才, 周健林, 于軍. 無錫曹家祠堂古建築保護[J]. 東南文化, 1999 (6): 125-126.
9. 龔德才, 李曉華, 何偉俊,等. 南京圖書館館藏古籍防霉防蟲處理[J]. 東南文化, 2000(3):127-128.
10. 龔德才, 何偉俊. 青銅文物複製中常用的作偽方法[J]. 東南文化, 2000(4):94-96.
11. 龔德才, 何偉俊. 古陶瓷常見作偽手法及鑑別[J]. 東南文化, 2000(6):103-105.
12. 龔德才, 何偉俊, 楊毅. “中國文物保護學術交流網”的創辦思想[J]. 東南文化, 2001(1):95-96.
13. 龔德才, 奚三彩, 李曉華,等. 新型乾燥劑WG-1的研製及套用[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01, 13(2):30-34.
14. 龔德才, 奚三彩, 張金萍, 等. 常熟彩衣堂彩繪保護研究[J]. 東南文化, 2001 (10): 80-83.
15. 龔德才. 考古發掘現場保護的理念與實踐[J]. 中國文物報, 2003: 05-30.
16. 龔德才. “相關元素法則”在古代絲織品媒染劑研究中的套用[J]. 文物世界, 2003(5):37-41.
17. 龔德才, 奚三彩, 孫淑雲. 古代絲織品的劣化機理研究方法綜述[J]. 考古與文物, 2003 (6): 87-93.
18. 龔德才, 楊軍昌. 一種鑑定古代絲綢的新方法[J]. 收藏界, 2003(9):73-75.
19. 龔德才, 何偉俊, 張金萍, 等. 無地仗層彩繪保護技術研究[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04, 16(1): 29-32.
20. 毛科人, 邱建輝, 龔德才. 低聚物又對紙質文物加固保護適用性研究[J]. 文物世界, 2004(2):32-36.
21.龔德才. 古代紡織品保護研究[J]. 中國文化遺產, 2004, 3: 062.
22. 龔德才, 南京博物院. 文物保護科學與文物的科學保護[J].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二屆學術年會, 2008.
23.龔德才, 王鳴軍. 傳統材料及方法在江蘇古建築彩繪保護中的套用-漫談江蘇常熟嚴吶宅明代彩繪的保護研究[J]. 文博, 2009, 2009(6): 422-425.
24.陳華鋒, 龔德才, 黃文川,等. SDS-PAGE分析遼寧法庫葉茂台出土遼代絲綢的老化特徵[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0, 22(4):9-13.
25.陳華鋒, 龔德才, 劉博. 二階導數紅外光譜分析遼代絲綢的降解特徵[J]. 絲綢, 2011, 48(1): 1-4.
26.龔德才,楊玉璋. 探索未解之謎的寶庫——殘留物分析在考古學研究中的套用[J].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1,(01):54-59.
27.孫紅燕, 龔德才, 黃文川, 等. 長沙風篷嶺漢代漆器製作工藝中澱粉膠黏劑的分析[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1, 23(4): 52-58.
28.孫紅燕, 龔德才, 黃文川.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金箔層的軟化與回貼技術研究[J]. 四川文物, 2011 (5): 87-90.
29.楊海艷, 郭金龍, 龔德才. 古紙纖維形態特徵與傳統造紙工藝的對應關係[J]. 中國造紙, 2011, 30(12): 32-35.
30.範文奇, 龔德才, 姚政權, 等. 六安北宋墓出土炭化茶葉疑似物的鑑定分析[J]. 農業考古, 2012 (2): 212-217.
31.柏小劍, 龔德才, 郭金龍, 等. 山普拉墓地出土漢晉時期織金織物的分析與研究[J]. 考古人類學刊, 2013 (79): 105-120.
32.龔鈺軒, 柏小劍, 龔德才. 武威市博物館館藏《藏文大藏經》的檢測分析與保護研究[J]. 中國藏學, 2014 (3): 176-179.
33.龔德才, 楊海艷, 李曉岑. 甘肅敦煌懸泉置紙製作工藝及填料成分研究[J]. 文物, 2014 (9): 85-90.
34.龔德才, 徐津津. 論文物保護學的理論模型[J]. 東南文化, 2015 (1): 16-21.
35.張楊, 龔德才, 楊中華, 等. 山東沂源出土戰國皮革文物的材質鑑別[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5 (1): 59-64.
36.龔德才, 徐津津. 文物保護學視角下的文物信息學[J]. 中國文化遺產, 2015(2).
37.符津銘, 柏小劍, 黃斐, 龔德才, 黃文川, 吳銳. 佛光寺彩畫加固保護材料的選擇實驗研究[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5 (3): 14-19.
38.龔德才, 劉柳, 朱展雲. 紅外光譜在古代絲織品的纖維聚集態結構表征中的套用研究[J]. 蠶業科學, 2015, 41(4): 694-700.
39.符津銘, 柏小劍, 黃斐, 龔德才, 黃文川. 佛光寺東大殿彩畫製作材料及工藝研究[J]. 文物世界, 2015 (4): 73-77.
40.龔德才, 餘子驊. 文物修復可識別新方法探討[J]. 文物修復與研究, 2016: 135.
41.李碧薇,劉晚香,黃繼忠,龔德才. 九原崗輔國將軍墓壁畫表面結殼的形成與清除研究[J]. 文物世界,2016,(01):3-7.
42.餘子驊, 龔德才. 文物修復的可識別原則探討——以青銅文物修復為例[J]. 中國文化遺產, 2016, 6: 011.
43.王通洋,姚政權,陳華,徐津津,盛建東,龔德才. 六安雙墩一號墓土體性能分析與保護對策研究[J]. 華北國土資源,2016,(06):46-50.
44. 胡珺, 陳超, 秦潁, 龔德才. 柳孜運河遺址出土待修瓷器的檢測分析——以刻蓮瓣白釉盞和青白釉碗為例[J].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2016, 10: 007.
45.李力,鄧天珍,王輝,龔德才. 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M21墓葬中鐵器表面紡織殘留物的鑑定[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7,29(01):1-7.
46.劉峰,龔德才. 蠶絲蛋白殘留物提取與鑑定方法的改進研究[J]. 絲綢,2017,54(02):1-5.
47.張楊,陳子繁,龔德才. 糟朽皮革保護加固材料的研究[J]. 中國皮革,2017,46(03):22-26.
48.耿璐,魏彥飛,龔鈺軒,龔德才. 脆弱黏結出土絲織品文物揭展技術研究及套用[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7,29(03):6-13.
49.鐘博超,龔德才. 山西博物院館藏青銅器的鏽蝕產物分析[J]. 表面技術,2017,46(08):226-233.

報紙文章

1. 龔德才. 文物保護的可逆性[N]. 中國文物報,2005.李碧薇,
2. 龔德才. 標準樣品在古代絲織品保護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N]. 中國文物報,2006-08-11(008).
3. 龔德才. 絲綢起源或不再是難解之謎[N]. 中國文物報,2011-03-04(004).
4. 龔德才, 楊弢, 葛明宇.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絲綢消失之謎探析[N]. 中國文物報,2013-01-11(007).
5. 龔德才, 朱展雲. 文物本體的定義與套用[N]. 中國文物報,2013-10-18(007).
6. 俞翔, 龔德才. 安徽南陵縣北宋墓出土絲織品的室內揭取[N]. 中國文物報,2016-01-08(007).
7. 劉峰, 龔德才. 出土絲織品“半乾半濕”研究[N]. 中國文物報,2016-01-22(007).
8.張揚, 龔德才. 皮革文物保護的新嘗試[N]. 中國文物報,2016-02-05(007).
9.王玥. 大同善化寺遼金彩塑的保護對策[N]. 中國文物報,2016-04-01(007).
10.楊海艷, 龔德才. 古代絲織品炭化研究進展[N]. 中國文物報,2016-04-15(007).
11.耿璐, 龔德才. 出土黏結脆弱絲織品文物揭展技術新突破[N]. 中國文物報,2016-04-29(007).
12.吳玥, 龔德才. 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風險管理原則[N]. 中國文物報,2016-07-22(006).
13.何鑫, 龔德才. 古紙分析新思路[N]. 中國文物報,2016-08-19(007).
14.李碧薇, 龔德才. 紅岩革命文物的材質分析與病害防治[N]. 中國文物報,2017-01-06(007).
15.劉柳. 古絲綢結構缺陷與保護研究[N]. 中國文物報,2017-03-17(007).
16.岳婧津. 古代黃蠟的用途[N]. 中國文物報,2017-03-31(007).

學術會議文章

1. 李力, 龔德才. 絲綢腐蝕殘留物的研究——探索絲綢起源證據的新方法[A]. 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ast Asia[C].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2013:4.
2. 楊弢, 龔德才. 淺談埋藏環境中古代絲綢的腐蝕原因——以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為例[A]. 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ast Asia[C].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2013:2.
3. 孫紅燕, 龔德才. 魚鰾膠-海藻酸鈉混合溶膠在文物保護修復中的套用[A]. 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內蒙古博物院、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內蒙古博物院、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2011:8.

承擔項目

2016年至今,國家可移動文物保護十三五規劃研究
2015年至今,館藏文物保護與管理基礎標準研究,國家文物局計畫
2013年至今,潮濕地區古代墓葬中絲織品保存狀況的預判研究,國家文物局計畫
2013年-2015年,出土有機質文物現場提取技術研究與套用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2012年至今,館藏文物保存設施文物包裝盒(囊匣),國家文物局計畫
2011年-2016年,館藏絲織品材料老化程度測定紅外光譜分析法,國家文物局計畫
2011年-2015年,中國古代植物染色技術研究和科學標準庫建設,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畫
2010年-2012年,出土灰化紡織物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2010年-2012年,博物館有機材質珍貴文物保護關鍵技術可行性研究,國家文物局計畫
2010年-2011年,石質文物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2009年-2010年,中國古紙的科學價值挖掘研究,國家文物局計畫

所獲發明專利

一種用於古代絲織品文物保護的加固液和加固方法,龔德才、耿璐、魏彥飛,CN104562669A,2015年04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一種用於紡織物灰化反應抑制劑超氧化物歧化酶/海藻糖復配劑在紡織物傷的套用,龔德才、朱展雲,CN102797154B,2014年01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一種用於古代絲織文物的保護加固液、製備方法及保護加固方法,龔德才、柏小劍,CN102877299B,2014年07月2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軟體著作權

紡織品類文物病害評估專用軟體V1.0,證書號0296019,著作權人龔德才、朱展雲,2014年05月18日。

制定行業標準

《可移動文物病害評估技術規程 絲織品類文物》行業標準,WW/T 0059-2014,2014年06月0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