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閣戲人

紗閣戲人

紗閣戲人俗稱紗閣人人,又簡稱紗閣,是流傳在山西省平遙縣的一種集雕塑、紙紮、戲劇、造型、色彩、舞美為一身,用獨特而高品位的藝術手段,展現了古代中國民間藝術匠師的超凡技藝。

紗閣因最初常置放於有碧紗罩遮的閣內,故名。是以傳統戲劇為題材,採用多種工藝和手法製作成戲劇人物,然後置於木閣內。一閣一戲,一戲一場,猶如小小舞台,供人欣賞。明清時流行於晉中一帶。

紗閣戲人是中國獨存的一種傳統藝術珍品,已成為研究中國傳統戲劇和民間美術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是平遙古城所獨有的一份珍貴的民俗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紗閣戲人
  • 別名:紗閣人人
  • 地點:山西省平遙縣
  • 性質:藝術手段
基本認識,歷史由來,文化淵源,種類劇目,道具製作,

基本認識

“紗閣戲人”也叫“紗閣”,是流傳在山西省平遙縣的一種集雕塑、紙紮、戲劇、造型、色彩、舞美為一身,用獨特而高品位的藝術手段,展現了古代民間藝術匠師的超凡技藝。以傳統的戲劇為題材,先製作一個木閣,然後在木閣內擺放用稻秸泥和灑金宣紙紮制而成的戲劇人物。一閣一戲,一戲一場,猶如一個小舞台,是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造型藝術。灑金宣紙的韌性、彈性以及表面張力都很強,紮成的服飾挺括平展,衣褶清晰自然,著色後顯得尤其絢麗多姿,就像真紗一樣,“紗閣戲人”的名稱由此而采。

歷史由來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平遙城內六合齋紙紮店的著名藝人許立廷(許老三)製作了36閣紗閣戲人,專門用於春節、元宵節期間舉辦社火活動時在市樓內展出,或民間喪事活動中在靈前擺放。據記載,這組戲人每閣工價兩千文, 閣高70厘米,戲人高50厘米左右,形體優美,眉目傳神,裝飾逼真, 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引人入勝,堪稱平遙紗閣戲人的代表之作。現保留下來的28閣真品藏在平遙清虛觀內。紗閣戲人的閣內橫額上題寫著劇名,有的還將劇名刻在木閣的底板上。歷經歲月侵蝕,時至今日,許立廷老人製作的每一閣戲人依然形象生動,光彩照人,猶如一幅幅工筆重彩畫,給人以美的享受。平遙紗閣戲人填補了我國古代造型藝術的一項空白,已成為研究我國傳統戲劇和民間美術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是平遙古城所獨有的一份珍貴的民俗文化遺產。
紗閣戲人紗閣戲人

文化淵源

與宋代以後民間喪葬禮儀中的紙紮明器傳承有關,與元代雜劇的空前興盛有關,也與明清時期民間祈子風俗有關,更與平遙晉商大都會的商貿習俗有關。明清時,平遙是商賈雲集之地,當地的紙紮業因喪葬習俗中的攀比之風而興盛,加上晉商與戲劇票友的推波助瀾,紗閣戲人逐漸成為當地的一道文化景觀。平遙古城街衢中心的市樓成為展出紗閣戲人的重要場所。市樓底層的平台廊柱間就是展出紗閣戲人的地方,廊柱四周恰好擺放36閣戲人。元宵節期間供人觀賞,節後便存放入市樓內。過去當地有新婚夫婦買燈祈子風俗,把蠟燭點燃置放於紗閣前進行許願、還願。民間百姓遇有新喪之事,租來幾閣紗人放在靈棚兩側,既表達了對先人的安慰,也反映了對民間戲曲的愛好。平遙紗閣戲人是民間工藝美術中一枝獨特而艷麗的小花,它不僅是中國古代喪葬風俗中造型藝術的典型史料,同時也為山西地方戲曲的發展與流變提供了形象的佐證,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義。

種類劇目

平遙紗閣戲人是全國獨存的一種藝術珍品,已成為研究我國傳統戲劇和民間美術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是平遙古城所獨有的一份珍貴的民俗文化遺產。
平遙紗閣戲人所表現的內容,多取材於當地老百姓熟知和喜愛的晉劇京劇崑曲舞台上的傳統劇目。36閣紗閣戲人取材廣泛,有神話故事、民間生活、俠義傳情、男女愛情等;形式有文戲、武戲、短打戲,閣閣不同;角色有生、旦、淨、末、醜,行當齊全。這些戲人,造型生動,情節引人,臉譜符合人物性格,神態符合劇情要求,閣閣皆有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平遙紗閣戲人所表現的戲劇內容十分廣泛,大致說來,有歷史劇14種,其中春秋戰國故事劇3種,分別為《八義圖》、《反棠邑》、《金台將》;秦漢故事劇兩種,分別為《大進宮》、《鴻門宴》;三國故事劇1種,即《趕龍船》;南北朝故事劇1種,即《春秋筆》;隋唐五代故事劇5種,分別為《南陽關》、《戰洛陽》、《雙帶箭》、《滿床笏》、《飛虎山》;宋元故事劇各1種,分別為《斬黃袍》和《百花點將》。除此之外還有俠義公案劇6種,即《司馬莊》、《鄧家堡》、《祥麟鏡》、《溪皇莊》、《畫春園》、《惡虎村》;英雄傳奇劇3種,即《余塘關》、《岳飛北征》、《困銅台》;神怪故事劇4種,即《鐵釘床》、《狐狸緣》、《借傘》、《五嶽圖》;家庭生活劇1種,即《三疑記》。 1979年收作館藏文物。至今一閣一閣形象生動,光彩照人,猶如一幅幅工筆重彩畫,給人以美的享受。
紗閣戲人紗閣戲人

道具製作

紗閣戲人製作工藝複雜,大致是構思戲劇場景、設計舞台場面、搭建木閣及分隔斷、題壁裝飾,然後依次給戲人搭骨架、設架式、制泥頭四肢、畫臉譜、裝安頭及四肢、狀服飾、貼刻花、繪布景、添道具等。以紙、泥、木頭、穀草、綢緞、皮毛、棉布、麻繩等為原料,集雕塑、繪畫、紙紮、立粉、描金、堆景等工藝於一體,根據傳統戲曲內容,塑造各種不同角色於一閣。著色完全用石質顏料,色彩絢麗,不易退色。每閣3到4個人物造型,生黑淨旦醜,樣樣皆有,個個臉譜性格鮮明,刻畫細緻。閣內戲人有文有武,有坐有立;有的張口高唱,有的刀槍對打。每閣就像小舞台一樣,展現剎那間的精彩場面,臉譜、姿態、手勢、表情、服飾等各異,樣樣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