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標

紐約地標

《紐約地標》是2008年1月1日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艾瑞克·洪伯格(Honderger.E.)

基本介紹

  • 書名:紐約地標:文化和文學意象中的城市文明
  • 作者:艾瑞克·洪伯格(Honderger.E.)
  • 原版名稱:New York City:A cultural and literary companion
  • 譯者:瞿荔麗
  • ISBN:9787535550347
  • 類別:文化
  • 頁數:277
  • 定價:19.5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叢書:左岸文庫
  • 語言:漢語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艾瑞克·洪伯格在《紐約地標-文化和文學意象中的城市文明》中深度發掘紐約對美國歷史和文化的豐富貢獻。紐約是赫爾曼·梅爾維爾亨利·詹姆斯約瑟夫·海勒的出生地,是世界各地的詩人、劇作家、藝術家和激進主義者的第二故鄉,在顛覆我們的文化定式上,紐約從來都當仁不讓。從爵士到街舞,從裝飾藝術到現代主義,紐約總是處在革新時尚的最前沿。
權力和夢想之城:華爾街和美國資本主義的心臟;聯契約和全球政治;艾利斯島和永恆的移民夢。
戲劇、藝術和音樂之城:百老匯;丁盤路之光;美術館和藝術收藏;交響樂;歌劇和大眾文化的力量。
作家和幻想家之城:移民知識分子和持不同政見者;小說家和詩人;城市生活編年和城市邊緣人的聲音。

編輯推薦

《紐約地標:文化和文學意象中的城市文明》主要內容:紐約就是現代化的同義詞。紐約的摩天大廈、霓虹燈以及紐約城中的喧囂生活包含了現代都巾生活的一切激動和挫折。這是個舉世聞名的城中,象磁鐵一樣吸引著愛它和恨它的人們,9·11事件無疑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但是,這座城中強有力的現代化是直接根植于波瀾起伏的歷史之上的。紐約最初是荷蘭商人的定居點,後來屈服於英國艦隊的槍口之下,其逐漸演化成為一個大都市則是美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幕。紐約不僅是數代移民的家園,國際金融和時尚都會,而且也是自強不息、謀求發展的典範。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艾瑞克·洪伯格(Honderger.E.) 譯者:瞿荔麗
艾瑞克·洪伯格,紐約專欄作家,已經出版兩本關於紐約的讀物,在美國文化、文化和政治方面著述豐富。

目錄

前言
緒論 被改變的城市,9·11
第一章 曼納哈塔
第二章 在聯邦大廈國家紀念館的階梯上
第三章 移民之城
第四章 格林尼治村
第五章 公園
第六章 百老匯
第七章 哈萊姆區
第八章 曼哈頓之外
雙城記(譯後記)

序言

插圖精美的紐約旅遊指南數目繁多,其中充斥著地圖、漂亮的彩照還有那么一點用小得令人擔憂的字型印刷的信息。關於這個城市,也有傑出而具有可讀性的敘事性歷史。埃德溫·G.布倫斯和邁克。華萊士出版於1999年的得獎作品《愚人村》,講述了這個城市在1898年之前的故事。第二卷將覆蓋20世紀。但是,由於厚達1383頁,《愚人村》只能是一本放在案頭或收藏在圖書館裡的書。而我希望《紐約地標》會是一本放在背包或後褲口袋裡的書,可以在參觀這個城市時帶著它到處跑。對我來說,這像是一本可以提供一些背景、一些好聽故事的書。而這些內容,即使在設計最好的旅遊指南中,遊客們也常常會感覺有所欠缺。
因此,在我的構想中,假如您右手拿的是《家庭紐約游》、《Time Out雜誌紐約指南》或是任何其他紐約旅遊指南,那么就把這本有用的書拿在左手裡。從這本書里,您找不到艾利斯島的開放時間或者去中央公園的路線說明。但是,為什麼移民接收站會在艾利斯島上出現,還有,博物館是怎樣出現在那裡的,這些都是讀者們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的。有一章講述這座城市中的公園,還有對誰為這些公園買單這些複雜問題的討論。這些都是旅遊指南中不會進行詳細敘述的話題。但是,這座城市中奇妙公園的情況,以及它們的生存狀態,遊客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程度一點也不遜色於紐約人。每章都以這個城市的某個地點開頭:百老匯格林尼治村、哈萊姆區、在每一章中,我都盡力地回顧過去,思考這個城市的過去怎樣來塑造它目前的生活。旅遊指南是對現在的記錄;但是,如果我們思考遊客們喜愛的地點(像現在的第42大街)是怎樣由於環境的變遷和改變而被塑造的,將會受益艮多。迪斯尼公司在那條著名街道重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作為說明“過去”與“現在”之間如何建立特別的親密關係的一個典型。紐約,一般被認為活在繁華的現在,它是這樣一個城市——過去的痕跡,從19世紀早期某個布魯克林農舍中奴隸的經歷到湯普金斯廣場上移民工人的勞動示威,在這裡都會激起更多更深刻的共鳴。
世貿中心襲擊所造成的影響構成了緒論的出發點。

後記

《紐約地標》和《劍橋地標》即將面世了。這是兩本不太尋常的書:它們都關注一個特定地點的建築和景觀,但是絕非導遊手冊和遊記文學;與建築、街道和城市相比,它們更關注有形景觀背後的無形景觀,但又有別於以城市為背景的散文和小說;它們都將城市所代表的精神和文化歷程作為寫作的終極關懷,但又不同於大部頭的學院派城市史寫作。這兩本書的內容組合和寫作方式與眾不同。
這兩本譯作的原文版屬於名為《意象之城》的書系。中文版尚未悉數引進,而是選擇性地以紐約和劍橋作為起始。中文版的書名頗費思量,擬題多種,最後甄別再三,決定用“地標”一詞。倘若國內的造園、造景乃至造城工程不是眼下這般紅火的話,“地標”可能會在更長的時間裡僅見於建築學和景觀學的教科書中。地標(landmark)無非是指地面上具有特定的記憶價值的實體存在。在當下的中國,這常常被理解成為最大、最高、最誇張、最駭人的建築,然而,這些都不構成地標的必要條件,儘管20世紀初期爭奪曼哈頓島天際線巔峰的曼哈頓商業大廈、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無疑都屬於地標之列。在確認地標時,實體建築或者景觀背後的精神內涵實際上更為重要。20世紀大蕭條時期修建的洛克菲勒中心並非最高或者最大的建築,但它無疑是曼哈頓島上最重要的地標之一,因為這座建築記載了一個城市如何在一片悲歌之中重拾信心的過程。地標不是城市“勝景”的代名詞,而是城市記憶的物化形態,某些不那么漂亮,甚至醜陋的建築和景觀也可能代表了一座城市不能割捨的記憶而成為地標。紐約廉租公寓是這個城市的歷史土讓人觸目驚心的場景,但是它準確地記載了這個城市的一段不那么光彩的歷史。與那些光鮮靚麗的景觀相比,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來說,這些醜陋的建築和景觀可能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讀城”,就是閱讀那些飽含記憶價值的“地標”。如果將城市或者景觀肢解成為一個個獨立而封閉的建築,單單知道這是什麼建築、建於什麼年代、屬於何種建築風格等等是不足以了解城市的特質的,我們需要更多的那些附著在建築和景觀上的小說、詩歌、戲劇、軼事、傳說等,才能接觸到鮮為人知的側面。原版書系《意象之城》立意就在這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