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納諫第五
- 又名:貞觀政要
- 作者:魏徵
- 裝幀:精裝
- 開本:32
注釋,譯文,原文,
注釋
①黃門侍郎:官名。唐、宋時,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負責審查詔命,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成為中央政權機關的一部分。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諫議大夫、起居侍郎等官。
②宴語:一邊飲宴,一邊談話。
譯文
貞觀初年,唐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在宴會上交談,當時有個美人在旁邊侍候。她本是廬江王李瑗的愛姬,李瑗敗事後,被籍沒入宮。太宗指著她對王珪說:“廬江王荒淫無道,殺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為己有。暴虐到極點,怎會不滅亡呢?”王珪離座說:“陛下認為廬江王奪取她是對了呢,還是不對?”太宗說:“哪有殺人而奪取其妻的道理,你卻問我對不對,這是什麼意思?”王珪回答說:“我見到《管子》書里說:齊桓公到了郭國,問那裡的父老:‘郭國為什麼會滅亡?’父老說:‘因為郭君喜歡好人而厭惡壞人。’齊桓公說:‘照你所說,他是個賢君,怎會滅亡呢?’父老說:‘不是這樣。郭君喜歡好人卻不能任用,厭惡壞人卻不能摒棄,所以滅亡。’如今這個婦人還在陛下左右,所以我猜測陛下的心意認為這樣做是對的,陛下如果認為不對,那就是所謂知道邪惡而不能摒棄了。”太宗聽罷大為欣喜,誇他講得好極了,馬上命人把這個美人送還給她的親族。
原文
貞觀四年,詔發卒修洛陽之乾元殿①以備巡狩②。給事中張玄素③上書諫曰:陛下智周萬物,囊括四海,令之所行,何注不應?志之所欲,何事不從?微臣竊思秦始皇之為君也,藉周室之餘,因六國之盛,將貽之萬葉。及其子而亡,諒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力勝,神祇④不可以親恃。惟當弘儉約,薄賦斂,慎終始,可以永固。
【注釋】
①乾元殿:原為隋所建的一座大殿。
②巡狩:古時皇帝視察諸侯所守的地方。
【譯文】
貞觀四年,唐太宗下詔在洛陽修建乾元殿,以供天子巡遊四方的時候下榻居住。給事中張玄素上書勸諫說:
【原文】
方今承百王之末,屬凋弊之餘,必欲節之以禮制,陛下宜以身為先。東都未有幸期,即令補葺;諸王今並出藩,又須營構。興發數多,豈疲人之所望?其不可一也。陛下初平東都之始,層樓廣殿,皆令撤毀,天下翕然①,同心欣仰。豈有初則惡其侈靡,今乃襲其雕麗?其不可二也。每承音旨,未即巡幸,此乃事不急之務,成虛費之勞。國無兼年之積,何用兩都之好?勞役過度,怨將起。其不可三也。百姓承亂離之後,財力凋盡,天恩②含育,粗見存立,饑寒猶切,生計未安,三五年間,未能復舊。奈何營未幸之都,而奪疲人之力?其不可四也。昔漢高祖③將都洛陽,婁敬④一言,即日西駕。豈不知地惟土中,貢賦所均,但以形勝不如關內也。伏惟陛下化凋弊之人,革澆漓⑤之俗,為日尚淺,未甚淳和,斟酌事宜,詎可東幸?其不可五也。
【注釋】
①翕(xī)然:統一或調協。
②天恩:即天子的恩德。
③漢高祖:即劉邦。西漢王朝的建立者。
⑤澆漓(lí):指不好的社會風氣。
【譯文】
我們剛剛統一了天下,還沒有從戰爭所造成的影響中恢復過來,民生凋敝。這個時候應該提倡節儉,以禮治國,陛下您更應該以身作則。東都洛陽沒有行宮,就下令修繕,各位大臣出京鎮守邊關,也都需要修建官邸,工事太多,恐怕會勞民傷財,這是第一點不可修建的原因。陛下你當初平定東都洛陽,看見那些豪華奢侈的宮殿,下令全部拆毀,此舉讓天下人驚嘆佩服。豈有開始憎惡隋代的奢華,現在又步其後塵的道理呢?這是陛下不可為的理由之二。一聽到下面有呈報,就去巡視,然而事情並不緊急,這樣做豈不是白白消耗國家的財產。現在國家建立不久,國庫還不充盈,哪用得著修建兩個都城?老百姓的勞役過重,就會產生怨恨,這是陛下不可為的理由之三。如今百姓遭受天下大亂之後,生活非常貧困。老天有眼,讓百姓的生活稍稍有了點好轉,但是仍然存在忍飢挨餓的生計之憂,這種情況三五年之內也不可能解除。如果這個時候讓老百姓去建設東都,豈不是勉為其難,這是陛下不可為的理由之四。漢代的時候,漢高祖劉邦要在洛陽建都,大臣婁敬進言說這樣做不可行,他勸說漢高祖在秦朝的故都建都,漢高祖接受了他的建議,當日就往西行,定都長安。現在只希望陛下你體察百姓之苦,革除日漸淪喪的世俗風氣。你治理國家的時間還很短,國家的各種社會風氣還不淳厚,凡事都應該三思而後行,現在怎么可以在洛陽大興土木,難道連古人都不如嗎?這是陛下你不應做的第五個原因。
【原文】
臣嘗見隋室初造此殿。楹棟宏壯,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①采來,二千人拽一柱,其下施轂②,皆以生鐵為之,中間若用木輪,動即火出。略計一柱,已用數十萬,則余費又過倍於此。臣聞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乾元畢工,隋人解體。且以陛下今時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殘之後,役瘡痍之人,費億萬之功,襲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於煬帝遠矣。深願陛下思之,無為由余所笑,則天下幸甚矣。
【注釋】
①豫章:古郡名,今江西省一帶。
②轂(ɡǔ):車輪中心的圓木,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中有圓孔,用以插軸。也用為車輪的代稱。
【譯文】
我曾經看到隋朝建造這座宮殿的時候,所用的材料極其講究。宮殿所用的木材都不是附近產的,大多都是從遙遠的豫章郡運來的。一根柱子就要用兩千人來拉,下邊滑動用的輪子必須用生鐵鑄成,中間如果用木頭做輪子,一滑動起來就會起火。粗略算來,一根柱子的運送就要耗費數十萬兩銀子,而其他的費用更是難以估量。我聽說一座阿房宮建成了,就使得秦國人心離散;章華宮修成了,就造成楚國民心散亂;乾元宮修完了,隋朝也就隨之滅亡了。況且憑藉國家目前的政治狀況,比起隋朝來說又如何呢?國家從蕭條中建立起來,這個時候再役使苦難的百姓,勞民傷財,就會重蹈歷代王朝滅亡的覆轍,步其後塵,從這點來說,我們恐怕比隋煬帝還要昏庸啊。我懇切地希望陛下能認真考慮這件事,不要讓我們的行為被後人所恥笑,那便是國家的大幸了。
【原文】
太宗謂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對曰:“若此殿卒興,所謂同歸於亂。”太宗嘆曰:“我不思量,逛至於此。”顧謂房玄齡曰:“今玄素上表,洛陽實亦未宜修造,後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復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乾尊,古來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眾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諤諤①。可賜絹二百匹。”魏徵嘆曰:“張公邈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注釋】
①諤諤:直言爭辯。
【譯文】
太宗對張玄素說:“你認為我連隋煬帝都不如,那跟桀、紂相比呢?”玄素回答說:“如果這座宮殿修好了,可以說與他們殊途同歸,沒什麼兩樣。”太宗猛然醒悟,嘆息著說:“我沒有認真考慮過這件事,所以導致了這么嚴重的後果。”說罷,他又轉過頭來對房玄齡說道:“看看玄素的奏表,洛陽的宮殿實在不應該修建,以後做事必須按事理行事,即使露天休息又如何呢?凡是因此產生的賦役,都應該馬上停止。要地位低的人干預地位高的人,歷來都不容易做到。要不是玄素忠心正直,心地無私,又怎能做得到呢?一般人唯唯諾諾,哪裡抵得上一個人驚世駭俗的言論對人的啟發大呢?我要賞賜玄素絹二百匹。”針對這件事,魏徵感嘆地說:“張公的話真有力量呀,可謂是仁義之人,它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和對國家百姓的好處真是不可限量呀!”
【原文】
太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恆於宮中養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馬宮人,將殺之。皇后諫曰:“昔齊景公①以馬死殺人,晏子②請數其罪云:‘爾養馬而死,爾罪一也。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爾罪二也。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公乃釋罪。陛下嘗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謂房玄齡曰:“皇后庶事③了相啟沃,極有利益爾。”
【注釋】
③庶事:平常的事情、雜務。
【譯文】
唐太宗有一匹好馬,特別喜愛它,常在宮裡飼養,有一天這匹馬沒有生病卻突然死掉了。太宗對養馬的宮人很生氣,要殺掉他。長孫皇后勸諫說:“從前齊景公因為馬死了要殺人,晏子請求數說養馬人的罪狀:‘你養的馬死了,這是你第一條罪。讓國君因馬殺人,百姓知道了,必定怨恨我們國君,這是你第二條罪。諸侯知道了,必定輕視我們齊國,這是你第三條罪。’齊景公聽後便赦免了養馬人的罪。陛下曾經讀書讀到過這件事情,難道忘記了嗎?”太宗聽了這話才平下氣來。他又對房玄齡說:“皇后在很多事情上啟發幫助我,對我很有好處。”
【原文】
貞觀七年,太宗將幸九成宮①,散騎常侍姚思廉進諫曰:“陛下高居紫極②,寧濟蒼生,應須以欲從人,不可以人從欲。然而離宮游幸,此秦皇、漢武③之事,故非堯、舜、禹、湯之所為也。”言甚切至。太宗諭之曰:“朕有氣疾,熱便頓劇,故非情好游幸,甚嘉卿意。”因賜帛五十段。
【注釋】
①九成宮:唐代宮名,皇帝避暑的地方。原為隋仁壽宮。
②紫極:皇位。有時也指皇宮。
【譯文】
貞觀七年,太宗要巡幸九成宮,散騎常侍姚思廉進諫道:“陛下身處高位,如果要以救濟天下百姓為己任,那么就應該讓自己的欲望順從於天下百姓的需要,而不能要求天下人都來順從你一個人的需要。然而,整日想遠離皇宮到處遊玩,這是秦始皇、漢武帝他們經常做的事,不是堯、舜、禹、湯這些明君所為。”話語間,言辭誠懇激切。太宗開導他說:“我患有與氣候相關的毛病,天氣熱了,病痛就要加劇。所以並不是我的本性喜歡到處巡遊,但是,我還是十分感謝你的好意。”因此賞賜給姚恩廉五十匹絲帛。
【原文】
貞觀三年,李大亮①為涼州②都督,嘗有台使至州境,見有名鷹,諷大亮獻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絕畋獵,而使者求鷹。若是陛下之意,深乖③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書曰:“以卿兼資文武,志懷貞確④,故委藩牧⑤,當茲重寄。比在州鎮,聲績遠彰,念此忠勤,豈忘寤寐⑥?使遣獻鷹,遞不曲順,論今引古,遠獻直言。披露腹心,非常懇到,覽用嘉嘆,不能已已,有臣若此,朕復何憂!宜守此誠,終始若一。《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古人稱一言之重,侔⑦於千金,卿之所言,深足責矣。今賜卿金壺瓶、金碗各一枚,雖無千鎰⑧之重,是朕自用之物。卿立志方直,竭節至公,處職當官,每副所委,方大任使,以申重寄。公事之閒,宜觀典籍。兼賜卿荀悅⑨《漢紀》一部,此書敘致簡要,論議深博,極為政之體,盡君臣之義,今以賜卿,宜加尋閱。”
【注釋】
②涼州:唐時州名,轄境相當於今甘肅永昌以東、天祝以西一帶。
③乖:違背。
④貞確:堅貞正直。
⑤藩牧:藩,屏障。牧,守衛。藩牧即守衛邊防。
⑥寤寐:寤,醒時。寐,睡時。寤寐即日夜。
⑦侔(móu):齊等。
⑧鎰(yì):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
⑨荀悅(148—209):東漢末政論家、史學家。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少好學,善於解說《春秋》,後應曹操徵召,於獻帝時任黃門侍郎、秘書監等職。獻帝因《漢書》繁重難讀,命他用編年體改寫,乃依《左傳》體裁,撰成《漢紀》二十篇,當時人稱其“辭約事詳”。
【譯文】
貞觀三年,李大亮擔任涼州都督,有一位台使來到涼州,看見此地有一種很稀有名貴的大鷹,台使就叫李大亮把鷹進獻給唐太宗。李大亮私下上疏給唐太宗:“陛下下令禁止打獵,現在卻派使者前來索要大鷹。如果這是陛下的意思,那就是陛下違背了過去的聖旨;如果是台使擅自主張,那他就是一個冒名的使者。”唐太宗看完李大亮的奏摺,回復道:“你既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又對國家忠肝義膽,所以派你鎮守邊關,委以重任。你這些年為國盡職盡忠,在邊關聲名遠揚。我派使者來索要大鷹,你並不是趨炎附勢地迎合我的旨意,而是借古鑒今,在那么遙遠的地方還進獻忠言,可謂披肝瀝膽,誠愚之至。任何讚許都不能表達我的心意,有你這樣的臣子,我還擔憂什麼呢?希望你能夠保持這份赤誠之心,始終如一。《詩經》上有句話叫:‘盡忠職守,忠誠正直。神靈得知,賜予洪福。’古人也說過這么有分量的話,它的價值勝過千兩黃金。你的一番話,真是可貴呀。現在我賜給你金壺瓶、金碗各一隻,雖然不是價值千金,但這是我平時自己所用的東西。你性情方正平直,一心為公,我委託的事情你還上疏進行核實。你在處理公務之餘,可以看一看古代的典籍。我再賜給你一部荀悅寫的《漢紀》,這本書敘述簡要,議論深刻,對如何治國、如何盡到君臣的職責說得非常透徹,現在我把它賜給你,希望你回去認真地閱讀。”
【原文】
貞觀八年,陝縣①丞皇甫德參②上書忤旨,太宗以為訕謗③。侍中魏徵進言曰:“昔賈誼④當漢文帝⑤上書云云‘可為痛哭者一,可為長嘆息者六。’自古上書,率多激切⑥。若不激切,則不能起人主之心。激切即似訕謗,惟陛下詳其可否。”太宗曰:“非公無能道此者。”令賜德參帛二十段。
【注釋】
①陝縣:地名,在河南省西部。
②皇甫德參:皇甫,複姓。德參,名字。
③訕謗:毀謗。
④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漢文帝時被任為博士。不久遷太中大夫,後被為長沙王太傅。他曾多次上書,批評時政。
⑤漢文帝(前202—前157):姓劉名恆,劉邦第四子。初立為代王。諸呂之亂平定後,為周勃、陳平等擁立。
⑥激切:意即言辭激烈。
【譯文】
貞觀八年,陝縣丞皇甫德參上書觸怒了唐太宗,太宗認為這是毀謗。侍中魏徵進言道:“從前賈誼在漢文帝時上書,曾說到‘可以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為帝王長嘆息的事有六件’。從古以來上書奏事,往往言辭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動人主的心。言辭激切就近似毀謗,希望陛下仔細詳察我的話對不對。”太宗說:“只有你能講這樣中肯的話。”於是下令賞賜給皇甫德參帛二十段。
【原文】
貞觀十五年,遣使詣西域立葉護可汗①,未還,又令人多齎②金帛,歷諸國市馬③。魏徵諫曰:“今發使以立可汗為名,可汗未定立,即詣諸國市馬,彼必以為意在市馬,不為專立可汗。可汗得立,則不甚懷恩,不得立,則生深怨。諸蕃聞之,且不重中國。但使彼國安寧,則諸國之馬,不求自至。昔漢文帝有獻千里馬者,曰:‘吾吉行④日三十,凶行⑤日五十,鸞輿⑥在前,屬車在後,吾獨乘千里馬,將安之乎?’乃償其道里所費而返之。又光武⑦有獻千里馬及寶劍者,馬以駕鼓車,劍以賜騎士。今陛下凡所施為,皆邈過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⑧求市西域大珠,蘇則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則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貴也。’陛下縱不能慕漢文之高行,可不畏蘇則⑨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
【注釋】
①葉護可汗:葉護,突厥大臣的號。原稱葉護統葉護,因繼承其兄射匱可汗之位,於是號葉護可汗。這年,葉護曾數次派使者到長安,秋七月,朝廷遣使至突厥,立為可汗。
②齎(jī):帶著。
③市馬:購買馬匹。
④吉行:指皇帝巡行各地或舉行祭祀活動。
⑤凶行:指出兵興師。
⑥鸞輿:皇帝儀仗中的旗載於車上,大駕出而先行,稱為鸞輿。
⑦光武:東漢光武帝劉秀。
⑧魏文帝:即曹丕。
【譯文】
貞觀十五年,太宗派遣使者到西域封立葉護可汗,使者還沒有回來,太宗又令人攜帶大量金帛到西域各國去買馬。魏徵勸諫說:“現在派遣的使者是以封立可汗為名義的,可汗尚未封立,就到各國去買馬。突厥人一定認為我們的目的是買馬,而不是專程去封立可汗。這樣,可汗雖然被封立了,他也不會對陛下感恩;立不成的話,就會產生很深的怨恨。西域各國聽說這件事,也會看不起中國。只要能使西域各國安定,那么各國的好馬用不著去買,就會自動送上門來。從前漢文帝時,有人獻千里馬。文帝說:‘我巡幸時每天行進三十里,打仗時每天行進五十里,儀仗走在我的前面,副車跟在我的後面,我單獨騎一匹千里馬,能走到哪裡去呢?’於是給了獻馬人一些路費,讓他回去了。漢光武帝時,有人獻千里馬和寶劍,光武帝讓千里馬拉裝載戰鼓的車,寶劍賜給手下的騎士。今天陛下的所作所為,遠遠超過夏禹、商湯和周文王武王,怎么在這件事情上的見識,還不如漢文帝、漢光武帝呢?魏文帝曾打算買西域的大珍珠,蘇則勸諫說:‘如果陛下的恩惠遍布四海,這些東西不用追求,自然會到來。能買得到的東西,就不足珍貴了。’陛下縱使不仰慕漢文帝的崇高德行,難道也不畏懼蘇則的正直議論嗎?”於是,太宗立即下令停止買馬。
【原文】
【注釋】
①高季輔:名馮,德州人。貞觀初,拜監察御史,不避權要。累轉中書舍人,後遷吏部侍郎。
②鐘乳:即鐘乳石,可作藥用。
【譯文】
貞觀十七年,太子右庶子高季輔上書評論朝政得失。太宗特意賜給他鐘乳石劑,對他說:“你向我進獻藥石一樣的諫言,所以我也拿藥石來報答你。”
【原文】
貞觀十八年,太宗謂長孫無忌等曰:“夫人臣之對帝王,多順從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發問,不得有隱,宜以次言朕過失。”長孫無忌、唐儉等皆曰:“陛下聖化道致太平,以臣觀之,不見其失。”黃門侍郎劉洎①對曰:“陛下撥亂創業,實功高萬古,誠如無忌等言。然頃有人上書,辭理不稱者,或對面窮詰②,無不慚退。恐非獎進言者。”太宗曰:“此言是也,當為卿改之。”
【注釋】
①劉洎(jì):字思道,荊州人。貞觀年間在朝為官,後因獲罪被賜死。
②窮詰:追問到底。
【譯文】
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對長孫無忌等人說:“臣子對帝王,多是順從而不違背,用甜言美語來討人歡心。我現在提出問題,你們不準隱諱,要一一說出我的過失來。”長孫無忌、唐儉等人都說:“陛下聖德教化,導致天下太平,據我們看來,看不出有什麼過失。”黃門侍郎劉洎對答說:“陛下撥亂創業,確實功高萬古,如無忌等人所說。但不久前有人上書,遇到言辭內容不合陛下心意的,有時就當面追根盤問,弄得上書言事的人無不羞慚而退。這恐怕不是在獎勵進言者吧。”太宗說:“這話講對了,我一定接受你的意見改正錯誤。”
【原文】
太宗嘗怒苑西監①穆裕,命於朝堂斬之。時高宗②為皇太子,遽犯顏進諫,太宗意乃解。司徒長孫無忌曰:“自古太子之諫,或乘間從容而言。今陛下發天威之怒,太子申犯顏之諫,誠古今未有。”太宗曰:“夫人久相與處,自然染習。自朕御天下,虛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進諫。自徵雲亡,劉洎、岑文本③、馬周、褚遂良等繼之。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見朕心說諫者,因染以成性,故有今日之諫。”
【注釋】
①苑西監:唐時掌宮苑之官。
②高宗:即太宗之子李治。起初封為晉王,貞觀十七年立為皇太子。
③岑文本:字景仁,鄧州(今河南伏牛山以南)人。貞觀初,擢中書舍人,遷侍郎。後遷中書令。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