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農具會

納西族農具會是民間節日。流行於雲南麗江地區。每年農曆正月廿於現匯城郊白沙村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西族農具會
  • 節日時間:每年農曆正月廿
  • 流行地區:雲南麗江地區
  • 設定地點:現匯城郊白沙村
基本介紹,起源,相關習俗與活動,

基本介紹

納西族農具會原為喇嘛教廟會,後演變為交易會。期間,遠近村民雲集,出售或選購各種農具,土特產及兒童玩具等。寺前殿後,設推位賣小吃。熱鬧非凡。當地農家備酒肴,邀親友互祝安康。亦稱“彌勒會”、“米拉會”。納西族歲時交易會。流行於雲南麗江城。原為佛教廟會。

起源

關於農具會的起源:
一說起源與佛教有關。這天,木土司在玉皇閣請喇嘛念經,超度祖先亡靈。清朝雍正元年麗江一帶改上歸流後,農民、手工業者於此日在木土司官衙門前的街道上擺攤售貨,以後又演變成以交流竹木農具為內容的集貿市場。
二說源於對木土司的反抗行動。傳說古時納西族地區木土司企圖改土歸流,引起民眾的不滿,人們操起棒棒對木氏家族表示示威和抗議,形成棒棒會的習俗。節日這天,人們扛著馬籠頭、雞籠、犁、耙、桶、鋤等各種木製農具湧向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大研鎮進行交易。其中尤以用作斧把、鋤把、鐮把、錘把等的棒棒最多,故稱棒棒會.棒棒會之後,春耕大忙即將開始。因此,棒棒會實際上是為春耕作準備的一次農具交易的盛會。

相關習俗與活動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日於麗江玉皇閣舉行。這天,當地喇嘛教徒朝廟念經,村民進香祭彌勒佛。清朝以後逐漸演變為農具及竹、木器交易會,因所交易的商品多鋤把之類的棒狀木器,幫稱“ 農具會”。 屆時,麗江城內人流如潮,街道上擺滿了交易的竹、木、鐵農具以及果樹苗木、花卉等。棒棒會標誌著著一年的春節活動的結束和春耕生產的開始。該會由“彌老會”演變而來。原是在寺厭舉行的描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