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霞兜蘭(學名: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 ×Paphiopedilum concolor ‘hongxia’)是蘭科、兜蘭屬是以帶葉兜蘭’為母本‘同色兜蘭’為父本,通過人工授粉雜交育成的新品種,屬斑葉類草本植物。植株叢生,單株有葉片;開花株平均株高9.5厘米,倒二葉。葉基部具紫紅色斑點,葉面具深淺綠色相間的格線斑,葉背面綠色。花梗紫褐色,披白色短柔毛;花紫紅色,具紫褐色斑點;中萼片寬卵形,紫紅色,邊緣具淡黃色暈和紫褐色斑點;合萼片寬卵形,稍小於中萼片,淡黃白色,具深淺不一的紫紅色斑點或斑塊;花瓣橢圓形,邊緣波狀具白色緣毛,唇瓣兜狀,黃褐色,具紫紅色斑點;退化雄蕊黃色,中心具紫褐色暈。3-5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廣東省。人工雜交品種適宜在通風透氣遮陰的環境,濕度70-85%,溫度20-32℃。
紅霞兜蘭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兜蘭新品種‘紅霞兜蘭’的選育)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育植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植物學史
兜蘭屬植物的雜交育種由於在自然條件下受種子萌發條件的限制,發展較緩慢,而採用普通的無菌播種技術也存在著種子萌發率低和周期長的困難。李冬梅等經改變帶葉兜蘭和同色兜蘭基本培養基的成分,選育時間為4年(與已報導的兜蘭新品種選育的時間長一致)。培育的新品種:紅霞兜蘭(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 ×Paphiopedilum concolor ‘hongxia’)。
形態特徵
紅霞兜蘭植株叢生,單株有葉5-9片;開花株平均株高9.5厘米,株幅27.5厘米,倒二葉葉長11-12厘米,葉寬2.5-2.8厘米。葉基部具紫紅色斑點,葉面具深淺綠色相間的格線斑,葉背面綠色。
花梗長5.5-7.8厘米,紫褐色,披白色短柔毛;花1-2朵,直徑10-12厘米,紫紅色,具紫褐色斑點;中萼片寬卵形,長3.5-4.3厘米,寬3.2-4.0厘米,紫紅色,邊緣具淡黃色暈和紫褐色斑點;合萼片寬卵形,稍小於中萼片,長3.0-3.5厘米,寬2.5-3.0厘米,淡黃白色,具深淺不一的紫紅色斑點或斑塊;花瓣橢圓形,邊緣波狀具白色緣毛,長5.0-5.5厘米,寬3.5-4.0厘米;唇瓣兜狀,長3.5-4.5厘米,寬1.9-2.1厘米,黃褐色,具紫紅色斑點;退化雄蕊黃色,中心具紫褐色暈。單株花期50-60天,花期在3-5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省。人工雜交品種適宜在通風透氣遮陰的環境,濕度70-85%,溫度20-32℃。
育植技術
- 雜交蒴果的保存:採集的蒴果裝於尼龍網袋中,保存於4℃冰櫃5天。
- 雜交蒴果的消毒:將步驟⒉處理過的蒴果,在超淨工作檯上用棉球蘸取70%酒精擦拭蒴果表面晾乾後,用0.1%升汞溶液消毒25分種,滅菌水沖洗4次。
- 無菌播種與原球莖誘導:用刀片切開消毒的蒴果,將褐色粉末種子接種到種子萌發培養基上培養,培養溫度為25-30℃,光照強度為2000-2300勒克斯,光照時間控制為14小時/天;培養90天,形成原球莖及芽混合體,雜交種子萌發率達90%以上(總體種子發芽率達90%以上)。所述的種子萌發培養基成分為1/6MS、6‐苄氨基腺嘌呤2.0毫克/升、萘乙酸0.50毫克/升、椰汁15.0%、香蕉汁15.0%、活性炭1.0克/升、蔗糖30克/升、卡拉膠粉9.5克/升,pH5.6。培養基滅菌條件為125℃,40分種。
- 壯苗及生根培養:將原球莖及芽混合體接種在壯苗及生根培養基上培養,培養溫度為25-30℃,光照強度為2000-2300勒克斯,光照時間控制為14小時/天;培養210天,長成帶2-4條根,2-4片葉的完整植株,如圖5所示。所述的壯苗及生根培養基成分為1/6MS、萘乙酸0.50毫克/升、椰汁15.0%、香蕉汁15.0%、活性炭1.5克/升、蔗糖30克/升、卡拉膠粉8.5克/升,pH5.6。培養基滅菌條件為125℃,40分種。
- 煉苗移栽:當小苗植株長至4-7厘米高時,將培養瓶轉移至溫室,在溫室自然光照下煉苗10天,取出瓶苗,洗淨根部培養基,百菌清溶液消毒後,移栽到蘭石:陶粒為3:2的混合基質中。移栽成活率達85%;百菌清溶液消毒是用0.3%的百菌清溶液浸泡30分種。
- 大棚種植與管理:移栽5天開始施水溶性的平衡肥,每10天施肥1次,噴施藥劑預防病蟲害;每月用清水沖洗栽培基質1次。移栽後前6個月為小苗管理期,待小苗長出新根,更換栽培杯,施肥。植株進入大苗期後,進行水、肥、光、溫度和病蟲害管理調控;如果溫度高於32℃,用風機和水簾降溫。花芽出現後,要進行花期的水、肥、光、溫和病蟲害的管理。大棚種植2.5年後,達到開花的兜蘭新品種紅霞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