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莖及枝條具明顯或不太明顯的9棱,初被短柔毛,後僅節處被毛,余無毛。葉具葉柄,葉柄長2~7厘米,有溝,花序下的葉無柄,被短柔毛或僅先端被短柔毛;葉片寬卵形、卵形至披針形,長8~15厘米,寬3.5~1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心形,邊緣波狀或疏離的大齒,兩面脈上被短柔毛,脈掌狀5~7出。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可達35厘米 (C. W. Wang 78937),下垂,總花梗、花軸、花梗、小苞片被短柔毛;苞片葉狀無柄,上面無毛,背面疏被短柔毛,每苞腋著生1~3朵花;花梗長3~4厘米;小苞片長圓形,長2.2~2.6厘米,寬1.1~1.5厘米,先端急尖;花冠紅色,花冠管長5~6毫米,先端著生花葯處被絨毛,喉長15~16毫米,花冠管和喉間縊縮,冠檐裂片近圓形,長7毫米。花絲長14.5和12.5毫米,無毛,花葯不等大,稍外露,具短尖頭,長4.5毫米和5.5毫米,每花葯2藥室不等大,基部具距,長花葯的長室長5.5毫米,距長1毫米,短室長4.8毫米,距長2毫米,短花葯的長室長4.5毫米,距長2毫米,短室長3.8毫米,距長3毫米;子房和花柱無毛,柱頭露出,2裂,裂片相等。
蒴果無毛,帶種子部分直徑15~20毫米,高10~12毫米,喙長15~23毫米,基部寬5~8毫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50~960米山地林中。生於林下或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產楚雄、富寧、金平、普洱、思茅、勐臘、臨滄、雙江、潞西、龍陵等;分布於西藏東南部。印度及中南半島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中文名】:紅花山牽牛
【中文名】紅花山牽牛
【拼音名】Hónɡ Huā Shān Qiān Niú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紅花山牽牛的根、葉、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unbergia coccinea Wall. Et D. Don [Hexacentria coccinea (Wall. Ex D. Don) Nees]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平肝陽;清濕熱。主膽陽頭暈頭痛;濕熱泄瀉;痢疾;外傷感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