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腹山雀

紅腹山雀

紅腹山雀(學名:Parus davidi)小型鳥類,體長11~12厘米。額、頭頂至後頸輝黑色,眼先、臉頰至頸側白色,在頭部兩側形成一大塊白斑,在黑色的頭部甚為醒目。上體橄欖褐色。頦、喉和上胸黑色,其餘下體棕栗色。特徵明顯,野外不難識別。喜結小群輕盈活潑地活動於闊葉林、樺樹林、混合林及針葉林的樹冠層。能發多種聲音,嘶嘶聲psit;吱吱聲chit'it'it及簡單的“chick~a~dee”及t'sip't~zee叫聲。分布僅限我國境內,是我國的特有鳥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腹山雀
  • 拉丁學名:Parus davidi
  • 別稱:Parus davidi Berezowski et al.,1891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屬
  • :紅腹山雀
  • 命名人及年代:Berezowski et al.,1891
  • 英文名:Rusty-breasted Tit
鑑別特徵,形態特徵,地理分布,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鑑別特徵

頭黑,頰白,上體橄欖褐;腹部呈棕栗色,與山雀屬其餘各種易於區別。

形態特徵

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枕至後頸輝黑色,眼先、眼下臉頰至耳羽和頸側前部白色,頸側後部淡棕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橄欖褐色,尾羽暗褐色,外翈羽緣棕色,兩翅覆羽同背,飛羽暗褐色,除第一、二枚飛羽外,其餘飛羽外翈羽緣橄欖褐色。頦、喉和上胸黑色,下胸、腹至尾下覆羽棕栗色或栗紅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淡棕色。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黑色部分暗淡無光,不及成鳥輝亮。頰部白斑帶黃。
虹膜藍色,嘴黑色,腳鉛黑色。

地理分布

分布僅限我國境內,是我國的特有鳥類之一。分布區比較狹窄,迄今僅見於甘肅西南部,陝西秦嶺太白山,湖北西部巴東,四川峨眉山、峨邊瓦山、二郎山、康定、寶興和美姑等地(留鳥),無亞種分化。

棲息環境

紅腹山雀是一種高山森林鳥類,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針葉和竹林。

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呈幾隻至10餘只的小群。多在樹冠中下層枝葉間和林下竹叢與灌叢中,有時也到地上活動和覓食。
遷徙:留鳥。
食性:夏季主要以昆蟲為食,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

繁殖方式

未有研究。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
該物種已列入中國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註:第605項 紅腹山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