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25年12月25日,出生祝乃翻於廣州西關,本名鄺健廉,在12個兄弟姐妹中排第十,被家人叫作“十姑娘”或“阿廉項兵”。
1938年,隨父母逃難至澳門。在澳門期間,她考上教忠中學的免費夜校讀一年級,但很快便停學,靠母親的積蓄讀了一所私塾。後來,由母親帶領到香港拜舅母
何芙蓮為師,正式學藝。
1939年春節,以舅母所取的藝名“小燕紅”在勝壽年班首次登台演出,在澳門清平戲院上演的粵劇《六國大封相》中飾演宮女。這一年,她在班中學戲,在夜場演出中扮演丫頭、宮女等角色,在日場則可擔負一些戲份不多的配角。
1940年春季,在粵劇《粉碎姑蘇台》中飾演六歌姬之一,邊舞邊唱《鳳凰台》。此次演出後不久勝壽年班歇夏散班,她隨舅母臨時搭班於
靚少鳳主持的鳳凰劇團,在廣州灣演出,經靚少鳳提議,她改藝名為“紅線女”。
1941年上半年,繼續在勝壽年班演出。7、8月間,勝壽年班夏季歇班,她隨靚少鳳去上海演出,擔任第三花旦,這是她第一次離開師傅,也是首次用“紅線女”的藝名演出;在上海,紅線女出演了劇目《紅樓夢》中的薛寶釵。
1942年春節,從淪陷於日寇之手的香港逃出後,紅線女隨師傅何芙蓮參加靚少鳳組織的劇團,任付槓霉章第三花旦。3、4月間,隨師傅赴廣州參加
馬師曾的“太平劇團”,任第三花旦。5月,參加馬師曾組織的抗戰劇團,作為第二花旦赴廣西演出。同年年底,因病離開廣西,本打算取道廣州回澳門父母家,但因誤了船期,遂留在廣州,與何芙蓮同住。
1943年春節,參加由何芙蓮、
白玉堂、
小飛紅等人組成的興中華劇團,任第三花旦,在根據話劇改編的粵劇《雷雨》中扮演感情複雜、性格陰沉的繁漪;在根據香港真實案件改編的劇目《關麗珍問吊》中扮演兇狠的關麗珍。4月,再次赴廣殼整仔西參加馬師曾的抗戰劇團。7月,隨馬師曾的劇團在廣東肇慶演出,頂替因病不能演出的藍茵在劇目《軟皮蛇招郡馬》中扮演李戀微舟亞仙一角,從此成為馬師曾劇團的正印花旦。此後,她在《鬥氣姑爺》《蛇頭苗》等各類型劇目中出演了不同性格類型和表演風格的角色。
1945年,隨馬師曾的劇團在八步、廣州演出,演出劇目有《佳偶兵戎》《鬥氣姑爺》《軟皮蛇招郡馬》《
刁蠻公主戇駙馬》等。1946年春節,和馬師曾在佛山演出新編劇目《還我漢江山》,在劇中扮演王莽的女兒,該劇是她與馬師曾合演的第一個新編劇目;隨後,在廣州、香港、澳門等地巡迴演出,在時裝戲《野花香》中扮演交際花陶醉儂,因該劇被廣州當局禁演,馬師曾帶劇團離開廣州,從此長駐香港;同年下半年,紅線女與馬師曾在香港合演新編戲《我為卿狂》,扮演歌女張杜美。
1947年8月27日,其主演的粵劇電影《藕斷絲連》上映。9月10日,與薛覺先合演的粵語片《
冤枉相思》上映,在片中她飾演美麗善良的女主人公阿芳。9月24日,其主演的粵語電影《我為卿狂》上映。同年,她灌制了《還我漢江山》《我為卿狂》兩張唱片。從這一年開始,紅線女不斷向西洋歌劇、崑曲等各個劇種學習,還向歌劇老師學習美聲唱法。
1948年8月,其與馬師曾、
飄慧梅、金鈴共演的粵語電影《刁蠻宮主》上映。9月6日,與張活游主演的粵語古裝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首映。9月16日,與馬師曾主演的粵語喜劇電影《審死官》首映,在片中扮演富有正義感的宋世傑之妻唐氏。12月2日,主演的粵語文藝片《
荊棘幽蘭》上映,在這一部倫理悲劇中立燥烏屑扮演經歷愛情坎坷、出淤泥而不染的甘縫珠。
1949年7月17日,其主演的粵語電影《
小青弔影》公映,扮演嘗遍人間艱辛的才女馮小青。8月5日,與陸飛鴻共同主演的粵語電影《
六月飛霜》立諒鞏公映,在片中扮演鄒衍之妻。9月1日,與羅品超合演的粵語電影《
夜吊白芙蓉》公映,她在片中扮演的白芙蓉與富家公子私訂終身,卻被封建家長拆散,不得已投水自盡。同年,應邀與桂名揚、陳錦棠合作,演出《冰山火線》《皇姑嫁何人》《鐵漢蠻花》《新海盜名流》等劇目。
1950年2月12日,與陸飛鴻、劉克宣主演的粵語電影《血海峰》公映,扮演勞春嬌。8月23日,其出演的粵劇電影《
人海萬花筒》上映,她在這部集錦式影片的《陳圓圓之歌》一節中扮演了陳圓圓。9月,與馬師曾率紅星劇團赴廣州演出,演出《翼王石達開》《薛丁山與樊梨花》等劇目。10月26日,在華南文聯幫助下編演的現代戲《珠江淚》正式公演,在劇中扮演牛嫂。12月8日,與馬師曾捐款500萬元人民幣以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1月5日至6日,在廣州參加抗美援朝大集會義演,演出批判崇美思想的短劇《牛仔褲》,與馬師曾扮演一對兄妹。返回香港後參加寶豐劇團,演出新編劇目《一代天嬌》,她在劇中飾演飽受劫難的弱女子韓嬌嬌,還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設計了主題曲,從而創製出“紅腔”。3月2日,其主演的粵語文藝片《
孤雛淚》在香港公映,在片中扮演自私自利、工於心計的小金鳳,該片創造了當年粵語片票房最高紀錄。10月19日,參演的粵語劇情片《
五姊妹》上映,在片中扮演不慕虛榮、自甘清貧的國小女教師黃慧心。12月24日,與何非凡共同主演的粵劇《蠻女催妝嫁玉郎》在高升戲園上演。
1952年1月26日,粵語喜劇電影《
良宵花弄月》上映,紅線女在片中扮演黃荔紅。4月6日,與吳楚帆合演的粵語音樂片《
夜桃源》上映,在片中扮演銀行小職員趙沛的妻子陳靜嫻。9月11日,其出演的粵語文藝片《
紅白牡丹花》上映,在片中扮演紅菱。 同年,與任劍輝、陳錦堂、白雪仙演出了粵劇《女媧鍊石補青天》;與中聯電影公司的演員演出了話劇《雷雨》,扮演四鳳,這是她第一次演話劇。
1953年,紅線女牽頭組建“真善美”粵劇團,相繼排演劇目《蝴蝶夫人》《清宮恨史》《昭君出塞》,塑造了蝴蝶夫人、珍妃、王昭君等藝術形象。6月28日,粵語文藝電影《
慈母淚》上映,紅線女飾演了含辛茹苦將孩子養大的程紉芷,從少女時期一直演到老婦。
1954年2月17日,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
秋》上映,紅線女在片中扮演女主角、閱盡封建大家庭罪惡的丫環翠環。4月29日,粵語文藝片《
家家戶戶》上映,在片中扮演個性倔強的家庭婦女馬素琴。
1955年初,與長城電影公司簽訂長期契約。9月29日,改編自西奧多·奧德賽的小說《嘉麗妹妹》的粵語電影《
天長地久》上映,在片中扮演了自強自立、淳樸善良的梅嘉麗。10月1日,在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12月14日,乘火車離開香港回到廣州定居,在廣州粵劇團工作。12月8日,其第一部國語電影、由長城電影公司拍攝的《
我是一個女人》上映,在片中扮演擺脫世俗觀念束縛、意志堅定地追求事業的女記者林靄玲。
1956年1月1日,參加廣州文藝部門組織的元旦晚會,與馬師曾共演粵劇《昭君出塞》中的一折“出塞”。春節期間,主演粵劇《昭君怨》,扮演王昭君。2月22日,其主演的粵語電影《
原野》上映,在片中扮演敢愛敢恨、至情至性的阿金。3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第一屆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委員。4月,其主演的粵劇《搜書院》在廣州公演,在劇中扮演剛烈而靦腆可愛的丫環翠蓮。5月初,隨廣東粵劇團到北京演出《搜書院》《昭君出塞》等劇目。6月,赴上海公演《搜書院》《昭君出塞》等劇目。7月,在公演結束後,留在上海,配合上影廠拍攝戲曲電影《
搜書院》,拍攝工作於7月23日開始。在拍片期間,紅線女向
俞振飛、
朱傳茗學習了全本吹腔《
販馬記》。10月,聯合馬師曾為慰問和救濟九龍受害同胞捐款2000元人民幣。
1957年春節期間,在廣州人民戲院演出粵劇《苦鳳鶯憐》,扮演崔鶯娘。3月,演出經過整理的傳統劇目《桂枝告狀》,飾演李桂枝。6月7日,在《南方日報》舉辦的“最受歡迎的粵劇和演員”投票評選出的“最受歡迎的10名演員”中名列第一。7月,隨中國青年藝術團赴莫斯科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在聯歡節上,以《昭君出塞》《
荔枝頌》兩首粵曲參加了東方古典歌唱比賽。8月8日,獲得聯歡節藝術比賽金質獎章。9月9日,參加中國婦女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2日,其主演的戲曲片《搜書院》在香港公映,半個月內觀眾達60多萬次。
1958年春節,和馬師曾一起到珠海為漁民和邊防、海防戰士演出。4月3日,為波蘭政府代表團演出粵劇《搜書院》。7月至9月11日,加入廣東粵劇團出省參觀學習團,到武漢、北京、撫順、青島、上海等地參觀工農業建設成就,同時觀摩了楚劇、漢劇、京劇、呂劇、崑劇等眾多劇種的演出。11月1日,廣東省粵劇院根據田漢同名話劇改編的粵劇《關漢卿》正式公演,紅線女在劇中扮演富於反抗精神的朱簾秀。12月,在武昌,為參加中共第八屆六中全會的代表演出劇目《關漢卿》。同年,在粵劇《拾玉鐲》中扮演孫玉姣,在粵劇傳統劇目《三娘教子》中扮演三娘王春娥,在根據郭沫若同名話劇改編的粵劇《屈原》中飾演嬋娟,在現代戲《紅花崗》中扮演尤大姐。
1959年2月,重新整理的現代戲《紅花崗》公演,紅線女改演打進敵人內部的地下黨員周英。7月下旬,隨廣東省粵劇院赴北京演出粵劇《關漢卿》。8月7日至9月17日,赴朝鮮訪問演出,表演劇目《關漢卿》《搜書院》《昭君出塞》《三娘教子》。10月,在北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系列活動,演出劇目《關漢卿》《搜書院》。
1960年初,主演粵劇《焚香記》,在劇中塑造了多情、善良的青樓女子敫桂英。3月初,率劇團赴深圳,為深圳大戲院建成開幕式演出了劇目《關漢卿》《搜書院》。3月5日,在深圳水庫堤壩工程勝利完工慶功會上,與馬師曾演唱粵曲《深圳水庫會親人》。6月底至7月12日,在上海演出《關漢卿》《搜書院》等劇目。公演結束後,在上海拍攝由上影廠、珠影廠聯合製作的戲曲藝術片《
關漢卿》。8月13日,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同年冬天,開始排練現代戲《劉胡蘭》,為了塑造劉胡蘭一角,她借鑑了刀馬旦、小武生的身段、步法、腔調。
1961年2月9日至3月25日,隨由廣東省粵劇團組成的中國粵劇團赴越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關漢卿》《搜書院》《劉胡蘭》等劇目。這一年夏天,她將粵劇傳統劇目《思凡》重新搬上舞台,飾演小尼姑,該劇原從崑曲移植而來,用“官話”唱崑腔,紅線女與樂師黃不滅重新設計唱腔,探索用板腔演出該劇。同年,其與馬師曾合作演出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粵劇《蔡文姬》,扮演一代才女蔡文姬。
1962年3月3日,在羊城音樂花會開幕式上,演唱粵劇《劉胡蘭》中的《就義》一折。自6月起,開始研究將孔尚任的崑劇《桃花扇》改編為粵劇《李香君》。
1963年春節,其主演的粵劇《李香君》在廣州公演,在劇中她塑造了柔情似水、烈骨如霜的李香君形象。11月,到廣東省陽江縣合山公社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此期間,為配合宣傳工作,編寫了現代小戲《三嬸教子》。12月上旬,參加廣東省八個地方劇種優秀劇目會演,演出現代戲《紅花崗》。同年,灌錄了唱片《琵琶上路》。
1964年2月5日,由其編導並主演的現代小戲《三嬸教子》在陽江人民禮堂公演。5月,排練根據於逢的小說《金沙洲》改編的現代粵劇《珠江風雷》,在劇中飾演生產隊長梁甜。8月,《珠江風雷》正式公演。9月,當選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65年7月1日至8月15日,攜其主演的現代戲《山鄉風雲》參加中南區戲劇演出觀摩大會,在劇中扮演粗中有細、剛中有柔的游擊隊連長劉琴,在塑造這一角色時,紅線女借鑑了武生的某些動作,還將二簧、亂彈腔融入梆子腔中。從7月至12月初,《山鄉風雲》先後在廣州、深圳演出86場,觀眾超過12萬人。12月25日,赴北京演出《山鄉風雲》,這是粵劇現代戲第一次呈現在首都觀眾面前。
1966年2月至3月,其主演的粵劇《山鄉巨變》在上海公演。“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紅線女被關進“牛棚”,失去登台機會。1970年4月25日,參加為慶祝三國四方會議而舉行的文藝晚會,演唱粵曲《荔枝頌》;同年,被從“牛棚”中解放。1971年,擔任廣東省文化局副局長。1972年,調入廣東粵劇訓練班(即“五七”幹校粵劇學校)擔負教學工作。
1973年初,參加拍攝粵劇“樣板戲”電影《沙家浜》,在片中扮演阿慶嫂。5月19日至26日,與羅品超、仇小冰赴北京參加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沙家浜》《海港》《紅色娘子軍》等七個粵劇唱段的錄音、錄像工作。
1974年9月30日,作為文化藝術界代表,出席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招待會;同年,調入廣東省文化局,負責粵劇訓練班的教學工作並協助廣東省粵劇團移植“樣板戲”。1975年1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並擔任主席團成員;5月1日,參加首都各界民眾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聯歡活動。
1979年9月3日,調任廣州粵劇團任藝術總指導。9月30日,在廣東省、廣州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晚會上演唱粵劇《李香君·守樓》一折。10月,參加第四次全國文代會。
1980年3月19日至4月23日,作為藝術指導,率中國廣東粵劇團赴新加坡訪問,主演劇目《搜書院》,演出折子戲《昭君出塞》《打神》。5月12日至7月8日,中國廣東粵劇團在香港、澳門兩地演出50場,這是紅線女自1955年回廣州後首次在香港、澳門演出。6月24至25日,在香港舉行的“省港紅伶大會串”中,與
鄧碧雲、
梁醒波合演了劇目《三跪一拜進喜堂》《慰妻》。從香港、澳門演出回來後,紅線女開始著手準備將曹禺的話劇《王昭君》改編為粵劇《昭君公主》。這一年冬天,其主演的《昭君公主》在廣州公演,這是紅線女重返舞台後的第一部新戲。同年,她還對自己的保留劇目《昭君出塞》進行了修改。
1981年5月6日,中國劇協廣東分會《南國戲劇》《百花園》編輯部評選出1976年至1980年廣東省粵劇百花獎,紅線女憑藉粵劇《昭君公主》獲得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獎;同月,1981年廣東省專業戲劇調演第一輪演出中,其主演的劇目《昭君公主》獲二等獎。8月下旬,在1981年廣州市專業文藝調演中演出劇目《昭君公主》和反映大革命時期革命鬥爭的現代戲《陳鐵軍》,獲表演獎。
1982年6月10日至8月7日,應邀赴加拿大、美國訪問演出,主演劇目《搜書院》《焚香記》和折子戲《昭君出塞》。12月18日至31日,文化部調紅線女主演的粵劇《昭君公主》《昭君出塞》《劉胡蘭·大廟》進北京演出,這是“文革”結束後她首次在北京公演。
1983年9月,由其建議成立的廣州粵劇團實驗劇團推出《天之嬌女》《白蛇傳》兩部劇目,這兩部戲從劇本編寫到排演都由紅線女指導,她還擔任了兩劇的導演。10月,與廣州粵劇團赴深圳,為廣東省兒童福利會籌款義演,在粵劇《
刁蠻公主戇駙馬》中扮演聰明活潑而刁蠻的鳳霞公主。11月,應邀赴香港為東華三院籌款義演,演出劇目《思凡》《白蛇傳·祭塔》。
1984年1月16日至2月12日,紅線女擔任藝術指導的中國廣州粵劇團赴新加坡演出,在新加坡期間,其指導當地的敦煌劇坊排練《寶蓮燈·仙遇》《昭君出塞》等劇目。10月4日,“紅線女獨唱會”在中山紀念堂開演,她演出了《一代天嬌》《搖紅燭化佛前燈》《文君嘆月》《紅娘》《昭君出塞》《荔枝頌》《香君守樓》《山鄉風雲》《婁山關》等粵劇曲目,其後,她又在中山大學、南方劇院等處演出9場,演唱會收入全部存入紅線女粵劇藝術基金,用於培養粵劇後輩人才和對粵劇藝術有貢獻的人。
1985年2月19日,參加198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會,演唱粵曲《花市》《花城之春》。4月,獲得亞洲協會表演中心頒發的“傑出藝人獎”、聯合國交響樂協會授予的“太陽和平獎”。6月,出任廣州粵劇團下屬實驗團的藝術總監,指導該團排演“掛牌戲”《鳳閣雙姝》。
1986年4月至6月,指導實驗劇團編演新編古裝劇《吳起與公主》。7月,參加廣州粵劇團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65周年舉行的優選劇目演出周,主演了現代戲《山鄉巨變》的選場。8月,《紅線女自傳:1927-1956》出版。10月,在為紀念薛覺先逝世30周年舉行的演出中,與林家聲合演劇目《胡不歸·慰妻》,飾演趙顰娘。
1987年9月至10月,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演出“紅線女獨唱會”的部分曲目。12月,擔任廣州粵劇團青年技藝比賽的評審會主任。
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當選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北京參加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9月底至10月初,率團赴北京舉辦“紅線女藝術專場演出”,在9月28日的首場演出中演出粵劇折子戲《刁蠻公主·三步一拜進喜堂》,演唱了《荔枝頌》《柴房自嘆》《香君守樓》《蝶雙飛》《昭君出塞》等粵劇選段。
1989年3月,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9月22日,其主演粵劇藝術片《李香君》在香港首映。10月5日,參加“羊城藝術博覽月”,與
羅家寶合演折子戲《搜書院·書房會》。
1990年1月,其擔任團長和藝術總監的“小紅豆粵劇團”正式成立。2月22日,獲得廣東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3月,當選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4月,在馬師曾90周年誕辰紀念演出中,指導排演馬師曾生前的代表劇目《關漢卿·蝶雙飛》《苦鳳鶯憐·廟遇》《搜書院·搜院》《刁蠻公主·三步一拜進喜堂》,並在《搜書院·搜院》中反串演出謝寶。12月,首屆羊城國際粵劇節召開,紅線女擔任粵劇節籌備委員會主任,並在粵劇節期間演出劇目《搜書院》。
1991年4月,其與
黃霑合作的專輯《四大美人》發行,專輯中的五首粵曲《貂蟬拜月》《昭君樂》《西施喜》《長恨歌》《古強官話“木瓜腔”》均由她主唱。7月至9月,其主演的謳歌醫護人員良好醫德的現代戲《白燕迎春》,在1991年羊城藝術博覽月和廣東省第四屆藝術節演出,紅線女憑藉在該劇中扮演醫生“沈潔”一角獲得第四屆藝術節特別獎。11月,率小紅豆粵劇團赴澳門演出,在首演出中演唱《昭君出塞》《荔枝頌》兩首粵曲。
1992年3月,參加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4月1日至18日,作為廣東粵劇代表團藝術指導,參加新加坡獅城國際粵劇節。9月24日至10月3日,率小紅豆粵劇團參加福岡市亞洲藝術節。10月,率小紅豆粵劇團參加廣西合浦採珠節。
1993年3月1日至7日,率小紅豆粵劇團赴香港參加“萬千希望在人間”為希望工程籌款義演活動,與新馬師曾演出折子戲《胡不歸·慰妻》,與張學友演唱粵劇《搜書院·初遇訴情》,與劉德華、葉倩文演唱粵劇《十八相送》。8月至10月,與加拿大北美影城合作,把她主演的《苦鳳鶯憐》《刁蠻公主戇駙馬》《昭君出塞》《思凡》《打神》等劇目錄製成《紅線女粵劇戲寶》。12月16日,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她將《憶秦娥·婁山關》《蝶戀花·答李淑一》譜成粵曲,在廣州市委宣傳部舉行的紀念晚會上演唱。
1994年5月,出任廣東省粵劇工作者聯誼會會長。6月,率團赴香港參加華南緊急賑災義演。9月,廣州粵劇團進行體制改革,分為直屬廣州市文化局的三個劇團,紅線女繼續擔任紅豆粵劇團團長及藝術總監。12月15日,其主演的現代戲《白燕迎春》在中國兒童劇院演出。
1995年,紅豆粵劇團在江南大戲院演出根據莎士比亞戲劇《第十二夜》創作的新編古裝粵劇輕喜劇《天作之合》,紅線女擔任藝術總監。8月,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粵劇工作者聯誼會準備了一台粵劇晚會,紅線女為晚會編寫並導演了獨幕戲《梨園抗日之歌》,並參加了《歷史的回顧》《祖國萬年青》兩個節目的演出。
1996年3月5日至17日,參加第八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6月2日,參加紅線女藝術中心奠基儀式。7月1日,參加“月圓序曲——香港回歸倒計時一年”晚會,演唱了粵曲《故鄉情》。
1997年4月13日,其編劇、導演的反映香港五十年滄桑巨變的現代戲《春到梨園》在江南大戲院首演。4月15日,紅線女唱腔藝術特輯《甜甜夢》CD舉行首發儀式。10月9日,紅線女藝術中心成立大會召開,紅線女正式就任藝術中心主任。
1998年2月20日,參加廣東舉辦的周恩來100周年誕辰文藝晚會,演唱了根據周恩來詩歌撰寫的粵曲《大江歌罷棹頭東》。3月2日至16日,參加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4月,電視藝術片《紅線女藝術之路》開拍。5月4日至10日,與廣東省電視台聯合錄製《紅線女1998最新代表作》。11月28日,獲得霍英東獎金委員會頒發的首屆“霍英東成就獎”。12月22日,在廣州市人民政府舉行的“紅線女從藝六十年”慶賀活動中,演出粵劇《祥林嫂》片斷。12月29日,受聘為中國劇協顧問。
1999年5月18日,由其策劃的“南粵輝煌五十年”粵曲新作大賽頒獎典禮在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紅線女為獲獎者頒獎並演唱《文君嘆月》《劉琴抒懷》兩個粵劇選段。6月初,與廣州市婦聯共同發起愛心助學義演,籌款百萬元幫助畲族失學兒童完成學業。9月16日,“九一六助學義演”在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她演唱了新編粵曲《豪唱大江東》和傳統曲目《昭君出塞》《搜書院·柴房自嘆》《一代天嬌》。12月20日,參加“愛我澳門愛我中華”晚會,慶祝澳門回歸,演唱新創作的粵曲《蓮花頌》。
2000年1月5日至11日,與廣東粵劇藝術團應邀參加新加坡紀念牛車水人民劇場成立30周年慈善義演,擔任演出的藝術總監並在開幕式上演唱粵曲《唱不盡中新友好情》。3月5日至15日,參加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4月20日至21日,參加馬師曾百年誕辰紀念演出晚會,演唱馬師曾的代表劇目《關漢卿·沉醉東風》。10月27日,受聘為廣東省青年粵劇團藝術總監。11月2日至14日,赴馬來西亞吉隆坡研藝劇社講學,在該社主辦的慈善義演晚會上,演唱了粵曲《珠江禮讚》,與劉德華表演了小品《紅線女教劉德華唱粵曲》。
2001年1月,擔任“粵劇粵曲名伶新年晚會”藝術總監。4月至7月,與
秦中英合作,將話劇《關西女人》改編為同名粵劇,擔任該劇的編劇、導演。5月12日,參加香港無線電視台播出的節目《紅線女藝海抒懷六十年》。6月15日,獲得紐約市文化局、林肯藝術中心聯合頒發的亞洲傑出藝術獎之“粵劇藝術終身成就獎”。12月,赴北京參加中國文聯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2年1月1日,獲得廣東省政府頒發的粵劇藝術傑出貢獻獎。1月27日,參加廣州市委宣傳部組織的粵劇交響音樂會,演唱曲目《昭君出塞》。5月14日,獲得國務院頒發的首屆造型藝術創作研究成就獎。6月,為增城市畲族村畲族國小捐贈2000元人民幣及一批文娛用品。7月,參加廣東省文聯第五次代表大會。8月,粵劇卡通片《刁蠻公主戇駙馬》開始前期合樂排練,紅線女除了負責音樂製作和唱腔設計外,還為女主人公鳳霞公主配音。
2003年1月,應邀參加全國文聯迎春聯歡會。4月12日,參加文化部、中國文聯等單位為紀念梅花獎20周年舉行的專題晚會“梅花賦”。6月,參加廣東省、廣州市為歌頌抗“非典”英雄舉行的文藝晚會。
2004年7月15日,其策劃、編導並配音的粵劇卡通片《
刁蠻公主戇駙馬》舉行首映儀式。9月,因身體原因辭去廣東省粵劇工作聯誼會會長一職。
2005年1月9日,參加“四海連心粵韻情——為印度洋海嘯災區募捐義演”。3月30日,參加廣州市文化局舉行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專題演出活動,演唱《蝶雙飛》《沉醉東風》兩支粵劇唱段。6月28日,參加廣州市政府舉辦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文藝晚會,演唱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和粵曲《荔枝頌》。11月4日,獲得香港浸禮會大學頒發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06年4月3日至11日,赴馬來西亞,為馬來西亞研藝音樂社主辦的“研藝愛心慈善夜”籌款演出做藝術指導。6月23日,參加“廣州直屬機關紀念建黨85周年表彰先進暨文藝晚會”,演唱粵曲《荔枝頌》。6月26日,獲授廣東省“三有一好”優秀黨員稱號。7月14日,為紅線女藝術中心成立10周年專題紀錄片《平凡的使命》配音。9月6日,參加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局和廣州市文聯舉行的“知遇之恩,知音之情——紅線女藝術中心成立10周年慶賀活動”,演唱粵曲《西施喜》。11月8日至15日,參加中國文聯第八次全體代表大會,當選第八次文代會榮譽委員。
2007年5月1日,在紅線女藝術中心小劇場為觀眾首唱新粵曲《水鄉韻曲》。9月,獲得由《羊城晚報》、廣東省文聯、廣東省作協主辦並評選的“讀者喜愛的當代嶺南文化名人50家”稱號。10月14日至18日,拍攝根據《水鄉韻曲》改編的電視藝術片《紅線女心路之橋》。12月28日,電視藝術片《紅線女心路之橋》召開首發式。
2008年1月31日,在中信廣場演唱粵曲《荔枝頌》《昭君出塞》。2月25日,獲廣州市文聯頒發的“優秀戲劇工作者”稱號及“羊城戲劇貢獻獎”。5月17日,參加四川災區籌款義演,演唱粵曲《荔枝頌》。9月1日,獲得廣東省實施希望工程15周年突出貢獻獎。10月,指導荔灣區少兒藝校粵劇班排練《紅娘》《搜書院·初遇訴情》《昭君樂》《山鄉風雲·訪貧問苦》等劇目,並為該校捐贈10萬元用於粵劇培訓。12月25日,參加“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紅線女粵劇藝術作品展演”,演唱粵曲《水鄉韻曲》《昭君出塞》《荔枝頌》。同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劇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10月11日,獲首屆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11月23日,獲得“南粵傑出勞模”稱號。10月23日,參加“粵劇星河耀古今——慶賀粵劇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演出,演唱粵曲《婁山關·憶秦娥》《荔枝頌》。12月9日,在紀錄片《藝海明珠——紅線女》首映式上清唱粵曲《婁山關》。
2010年3月11日,參加廣州市文化局主辦的關愛農民工粵劇專場演出,演唱粵曲《荔枝頌》。4月6日,獲第二十屆白玉蘭獎終身成就獎。12月21日,獲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12月25日,參加“粵韻知音喜迎新”演出活動,演唱粵劇《搜書院·初遇訴情》《刁蠻公主戇駙馬·三步一拜進喜堂》《關漢卿·決寫竇娥冤》。
2011年5月30日,出席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南方賽區)評選活動。6月,被授予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及南粵“七一”獎章。11月,赴北京參加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獲聘為第九屆文代會榮譽委員。12月2日至3日,與鄧原導演合作拍攝短片《余樂生平》。
2012年3月,獲得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的“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廣州市婦女聯合會授予的“羊城十大傑出女性”稱號。9月24日,在紅線女藝術中心小劇場拍攝短片《花城之春》。12月9日,在紀念白榮駒誕辰120周年演出中,演唱粵劇《琵琶上路》選段。
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在紅線女藝術中心小劇場會見觀眾並演唱粵曲《花市》。4月23至26日,率廣州粵劇院、廣州紅豆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到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11月13日,參加首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頒獎典禮,獲頒“首屆世界廣府人十大傑出人物”稱號,並在典禮現場演唱粵曲《荔枝頌》。11月30日,參加“紅豆飄香——廣州粵劇團成立60周年誌慶晚會”,與眾演員合唱粵曲《荔枝頌》。紅線女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在繼承粵劇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借鑑京劇、崑劇、話劇、歌劇、電影及西洋歌唱技巧,開創“甜、脆、圓、潤、嬌、水”的獨樹一幟的“紅腔”,其作品思想內容與時俱進,唱腔流派影響深遠。
12月8日晚20點35分,因突發急性心肌梗塞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去世,終年88歲。12月17日,紅線女遺體告別儀式在廣州殯儀館白雲廳舉行。
個人生活
家庭
紅線女的父親鄺奕漁(原名鄺敬保),早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做洗衣工人,後在廣州黃沙車站附近經營藥鋪,藥鋪名為“鄺廣濟”。紅線女的母親譚銀是鄺奕漁的第三位太太。紅線女的堂伯父
鄺新華(原名鄺殿卿)是粵劇武生,外祖父聲架南(原名譚傑南)、舅父
靚少佳(本名譚春田、譚少佳)皆為粵劇武生,舅母
何芙蓮是粵劇花旦演員。
紅線女的第一任丈夫是粵劇演員馬師曾,二人育有二子一女,大女兒馬淑明(藝名紅虹),長子馬鼎昌,次子
馬鼎盛。1955年3月2日,紅線女與馬師曾協定離婚。1973年2月9日,紅線女與作家
華山結婚。1985年9月22日,華山因病去世。
學生
紅線女的學生主要有
林錦屏(粵劇花旦)、紅虹(粵劇花旦)、倪慧英(粵劇花旦)、
郭鳳女(粵劇花旦)、
蔣文端(粵劇花旦)、
蘇春梅(粵劇花旦)、
歐凱明(粵劇武生)、
張雄平(粵劇文武丑生、文武鬚生)、吳思明(粵劇花旦)、伍韻飛(粵劇花旦)、岑鳳萍(粵劇花旦)等。在培養傳承人時,紅線女不局限於花旦行當,她的弟子也幾乎沒有正式拜過師。
主要作品
代表劇目
粵曲作品
參演電影
1989-9-22
飾 李香君
1973
沙家浜
飾 阿慶嫂
1961
三娘教子
飾 王春娥
1960
佳偶天成
飾 孫玉姣
1960
飾 朱簾秀
1959-12-12
新蝶雙飛
飾 朱簾秀
1956-5-10
飾 洪桃艷
1956-3-29
飾 朱素貞
1956-2-26
西廂記
飾 崔鶯鶯
1956-2-22
飾 金子
1956
飾 翠蓮
1955-12-30
飾 胭脂虎
1955-12-8
飾 林靄玲
1955-12-7
飾 盲妹
1955-11-24
飾 程玉芬
1955-9-29
飾 梅嘉麗
1955-5-26
兩地相思
1955-5-19
飾 白少顰
1955-4-6
飾 吳若蓮
1955-2-10
飾 阿蘭
1955-1-8
愛(下集)
1955-1-1
愛(上集)
1954-7-4
大地
1954-6-4
飾 小蠻
1954-4-29
飾 馬素琴
1954-4-2
飾 王翠翹
1954-2-17
飾 翠環
1954-2-12
流水行雲
1954-2-7
雙鳳迎龍
1953-6-28
飾 程紉芷
1953-4-5
1953-4-2
客串夫人
1953-3-11
飾 白梨影
1953-2-12
1953-2-8
慈善紅伶歌唱大集會
1953-1-4
貼錯鬥神
1952-12-30
璧合珠聯
1952-12-24
飾 懷秋、翠兒
1952-11-21
歌聲淚影下集
飾 萬點紅
1952-11-14
歌聲淚影上集
飾 萬點紅
1952-10-24
飾 一丈紅
1952-10-9
飾 紅玫瑰
1952-10-2
新姑嫂劫
1952-9-11
飾 紅菱
1952-9-4
紅運媽祖
1952-8-22
飾 賣花女
1952-8-21
飾 陳麗嫦
1952-8-7
飾 阿紅
1952-6-1
飾 孟禮芸
1952-5-16
1952-4-6
飾 陳靜嫻
1952-3-15
飾 曼玲、桂珍
1952-2-10
飾 歐素眉
1952-1-26
飾 梁美鈴
1952-1-26
飾 黃荔紅
1951-12-29
飾 史湘雲
1951-12-15
飾 胡瑛
1951-12-6
1951-11-15
飾 方小紅
1951-11-13
飾 玉煙
1951-11-8
飾 程少娟
1951-10-19
飾 黃慧心
1951-9-12
飾 美鳳
1951-9-12
飾 紅花
1951-7-27
飾 蘭娜
1951-6-6
飾 錢麗琴
1951-5-24
明星夢
1951-3-2
飾 小金鳳
1951-2-22
飾 張月嫦
1950-9-21
飾 閻婆惜
1950-9-17
1950-9-7
飾 陸雪冰
1950-8-23
飾 陳圓圓
1950-6-19
飾 媚娘
1950-6-2
飾 阿桂
1950-5-18
1950-5-11
飾 鳳嬌
1950-2-26
1950-2-16
飾 嫣紅
1950-2-12
血海峰
飾 勞春嬌
1950-1-15
魂斷藍橋
飾 鄺阿女
1949-10-5
飾 紅娘
1949-9-19
飾 卓文君
1949-9-1
飾 白芙蓉
1949-8-5
飾 鄒妻
1949-7-17
小青弔影
飾 馮小青
1948-12-2
飾 甘縫珠
1948-9-16
審死官
飾 唐氏
1948-9-12
梁山伯與祝英(下集)
飾 祝英台
1948-9-6
梁山伯與祝英(上集)
飾 祝英台
1948-8
1948
風流寡婦
1947-9-24
我為卿狂
飾 張杜美
1947-9-10
飾 白小姐、阿芳
1947-8-27
藕斷絲連
飾 葛慕華
查看更多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配音作品
電視藝術片
紀錄片
編導作品
獲獎記錄
藝術類
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東方古典歌曲比賽金質獎章
獲獎
獲獎作品:昭君出塞、荔枝頌
1976年至1980年廣東省粵劇百花獎最佳女演員
獲獎
獲獎作品:昭君公主
1976年至1980年廣東省粵劇百花獎最佳編劇
獲獎
獲獎作品:昭君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