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燒猴頭蘑
- 主要食材:猴頭蘑,熟豬油,醬油,紹酒
- 分類:浙江菜
- 口味:鮮美
菜名,所屬菜系,食品用料,製作方法,食品特點,食療作用,營養價值,
菜名
紅燒猴頭蘑
所屬菜系
浙江菜
食品用料
製作方法
2、鍋內放豬油燒熱,下花椒、八角、蔥、姜煸出香味,撈出花椒、八角、蔥、姜,入入醬油、雞油、猴頭蘑片、紹酒、白糖、胡椒粉,調好口味,中火燒開,撇去浮沫,遭到小火燴煮入味,放味素,湯汁收緊時,用濕澱粉勾芡,加熟豬油,淋上麻油,出鍋裝盤即成。
食品特點
色澤紅潤,蘑片軟熟,汁濃味鮮。
食療作用
此菜為山珍猴頭與豬肉經烹製而成。猴頭質嫩肉美、營養豐富是高級天然滋補品,有助消化、利五臟、滋陰液、補氣血的功效,並含有多糖、多肽類物質,具有抗癌的作用。配以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豬肉,其功在滋補強身。常用於氣血虛弱、精血虧耗、津液不足以及消化不良。神經衰弱等病症。尤其對胃癌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可作為食療菜餚長期食用。
營養價值
猴頭菌[Hericium erinaceus(Bull.)Pers],又稱刺蝟菌、蝟菌,擔子菌亞門、層菌綱、無隔擔子菌亞綱、非褶菌目、猴頭菌科、猴頭菌屬,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餚,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海參、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
猴頭菌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在試管斜面培養基上,初時稀疏,呈散射狀,而後逐漸變得濃密粗壯,氣生菌絲短,粉白色,呈絨毛狀。放置時間略長,斜面上會出現小原基並長成珊瑚狀小菌蕾。在木屑或蔗渣培養料中,開始深入料層,菌絲比較稀薄,培養料變成淡黃褐色,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菌絲體不斷增殖,菌絲體密集地貫穿於基質中,或蔓延於基質表面,濃密,呈白色或乳白色。在顯微鏡下,猴頭菌菌絲細胞壁薄,有分枝和橫隔直徑10~20微米,有時可見到鎖狀聯合的現象。 子實體是猴頭菌的繁殖器官,由雙核菌絲在適宜條件下進一步發育而成。通常為單生,肉質,外形頭狀或倒卵形,極似猴子的頭。新鮮時顏色潔白,或微帶淡黃色,乾燥後變成淡黃褐色。直徑3.5~10厘米。人工栽培的有達14~15厘米,甚至更大。基部著生處較狹窄,象菌柄的樣子。除基部外均布有針形肉質菌刺,刺直伸而發達,下垂如頭髮狀,長l~3厘米,直徑1~2毫米,刺面布以於實層,產生大量的孢子。在顯微鏡下,猴頭菌的孢子橢圓形至圓形,無色,透明,光滑,直徑5~6微米,內含油滴大而明亮;油滴直徑2~3微米,孢子澱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