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籠(中國傳統節日用品)

紅燈籠(中國傳統節日用品)

紅燈籠,中國傳統節日用品。每逢重大節日、良辰喜慶之時,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全國許多城鎮的街道、商店、公園,甚至一些大型建築物和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圓圓的大紅燈籠。到了夜晚,一盞盞燈籠點亮,紅光四射,顯得隆重熱烈、喜氣洋洋。 然而,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國際地位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燈籠”有了認同感,他們把它看成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而給予尊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燈籠
  • :植物界
中國傳統節日用品,傳承與發展,

中國傳統節日用品

最突出的例子有兩個:2005年,胡錦濤主席訪問英國,通向白金漢宮的皇家御道懸掛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皇家藝術學院所在的柏林頓宮紅燈籠高掛,庭院中的噴泉也劃出紅色的幻彩;倫敦的一些標誌性建築,如高135米的“英航倫敦眼”和歷史悠久的薩默塞特郡議院也被紅色的燈光籠罩;倫敦幾條主要購物大道,如牛津街、麗晶街和邦街等,也掛上了大紅燈籠。整個倫敦,似乎籠罩在流光異彩的紅色燈籠的海洋中。
英國是香港原居民移民最多的國家,倫敦更擁有全歐洲最大的華人社區,每年的新年和春節,華人社區都要懸掛各式各樣的大紅燈籠,一盞盞,一排排,艷麗奪目,吸引著許多外國人前來觀看。
法國首都巴黎,近幾年多次舉辦中國文化活動,巴黎市政廳大門口,香榭里舍大街塞納河兩岸,甚至高高的艾菲爾鐵塔,都被紅色的燈光裝飾一新,掛上了數不清的大紅燈籠和中國結。中國紅燈籠在異國他鄉綻放出了燦爛的光彩。
燈籠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魏存成介紹,中國的燈籠是世界上發明最早的便攜照明工具。甲骨文中的“東”字可能就是對原始燈籠形象的描繪。《南史》記載有“壁上掛葛燈籠”句。葛,就是用麻織成的白色粗布,用它製成的燈籠,可能就是紗燈的原始雛形。其用途是用於標明官銜、字號、身份的門燈(風燈)。而紅燈籠則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才興盛起來的,經多年發展,形成了今天節日喜慶用燈。

傳承與發展

如今,紅燈籠更是風行全國,製作更加精美。如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大紅燈籠,每個高2.23米,周長8.05米,重約80公斤。雞年農曆春節,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廣場,曾懸掛近百隻大紅燈籠,與明珠塔相映成景。國慶節,貴陽市一住宅小區的居民,用30萬個紅燈籠組成長廊,將小區內外裝扮得喜氣洋洋,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大紅燈籠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至今仍在中華大地流傳著。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在中國人眼中,紅燈籠象徵著闔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象徵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與富貴,所以人人都喜歡。尤其在海外華人聚居的地區,比如唐人街,一年四季懸掛著大紅燈籠。這種傳統,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紅燈籠儼然成了中國文化的符號。
當然,在一些國家由於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一些人不太理解紅燈籠的含義,認為燈籠損壞了城市的形象。甚至認為有陳舊、腐朽之氣。一位看過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墨西哥朋友說,影片的氣氛很壓抑,婦女在封建社會受到各種壓迫和束縛。整個影片給了他很深刻的印象,直到現在,他看到大紅燈籠,仍會想起電影裡的一些情節。
每逢過年時都要準備上一盞紅紅的燈籠懸掛在門庭或屋中。紅紅的燈籠在大年三十夜裡點燃懸掛於門庭或屋中既照亮了黑夜又照亮了全家人的祥和幸福。這是多年來的一種習俗,也是兒時的一種童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