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燈

紗燈

紗燈又稱燈籠,傳統特色手工藝品,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紗燈
  • 拼音:shā dēng
  • 注音:ㄕㄚ ㄉㄥ
  • 別稱:燈籠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解釋

用薄紗糊成的燈籠。古時大都用竹製燈架,蠟燭照明;現多鋼絲製作燈架,電燈泡照明。 春節 元宵節或喜慶節日慶典時掛在大門或屋角上。成對或多個,也有一串串掛起,紅火的氣氛更濃。

引證解釋

指用紗罩籠住的燈。
韋應物 《寄璨師》詩:“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紗燈。” 唐 劉禹錫 《和牛相公雨後》:“曉看紈扇恩情薄,夜覺紗燈刻數長。” 宋 賀鑄 《羅敷歌》詞:“半掩蘭堂,惟有紗燈伴繡牀。” 元 張可久 《清江引·秋思》曲:“孤眠夜寒魂夢怯,月暗紗燈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