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橋豬兒粑

紅橋豬兒粑

紅橋豬兒粑是四川江安紅橋鎮的一種特色小吃。主要原料是粑粑,配料是大米麵,調料為生豬油、水等,通過蒸製的做法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橋豬兒粑
  • 主要食材:粑粑
  • 分類:特色小吃
  • 口味:美味
飲食文化,食品特色,製作過程,口碑,

飲食文化

紅橋鎮人喜吃豬兒粑也遠近聞名,什麼張豬兒粑、李豬兒粑、王豬兒粑等比比皆是。雖不是王豬兒粑,但也稱得上豬兒粑王,一頓吃下一籠豬兒粑不在話下(一籠約16個),在當地能輕鬆吃下兩籠豬兒粑的人不在少數,真可謂大肚羅漢矣!
紅橋豬兒粑紅橋豬兒粑
在當地民間有"吃一個豬兒粑得道,吃兩個成仙"之說。道者,門道,味道也。說明豬兒粑飲食文化的精深,豬兒粑味道十分了得;仙者,快樂逍遙賽神仙,大概是吃豬兒粑時的感受吧。當地流傳著許多紅橋豬兒粑謎語詩,這些謎語詩充滿鄉土特色,讀後令人遐想,從詩中品味出豬兒粑的仙、道來。這些謎語詩可供吃豬兒粑時自娛,增加歡樂氣氛。現隨手拈來兩首以饗食者。
潔白晶瑩的身子;
圓圓鼓鼓的肚子。
巧媳婦手中呵護;
粑大王棍下戰死。
前兩句描寫了豬兒粑的形狀,晶瑩剔透,那餡兒把豬兒粑脹得鼓鼓的。後兩句則道出了搓豬兒粑時小心翼翼的樣子,搓成的豬兒粑被蒸熟後,最終被粑大王們用筷子夾入口中狼吞虎咽吃下去。
一個書生白又胖,
錦秀文章肚裡裝;
姑娘愛他親一口,
小伙瞧見口水流。
那又白又胖的豬兒粑呀,裡面包的餡兒品種繁多,有香有甜,真象一篇回味悠長的文章,難怪惹得姑娘們如此愛他,就連小伙子們瞧見了也喜歡得直流口水。

食品特色

紅橋鎮有一片肥沃的紅土,盛產優質糯稻,其米質優良,做成的豬兒粑營養豐富,滋潤可口,風味獨特,入口綿扎,米香撲鼻,這與紅橋豬兒粑出名有很大關係。紅橋豬兒粑分水磨豬兒粑和磕粉豬兒粑兩種。
紅橋人過節、生日、祭祀、栽秧或招待遠方的客人要做豬兒粑吃。並在正月初一早晨有吃豬兒粑的傳統習俗。因為,一籠豬兒粑活脫脫的象財神爺面前的那個聚寶盆。因此,正月初一早晨吃豬兒粑象徵著一年的新的一天開始財源聚集。另外,正月初一的豬兒粑要用一片青菜葉纏身,象徵著財不白要,誠信聚財,誠實聚財。多年來紅橋人民以此傳統美德用來教育子孫後代。栽秧子吃豬兒粑是相傳當地有一大戶人家專愛吃磕粉豬兒粑,但不給他做工的長工們吃。為了吃豬兒粑,長工們栽秧時故意弄些秧子在田裡浮起不插。大戶問其故:沒吃豬兒粑秧苗沉不下去。大戶會意,長工們吃到了可口豬兒粑後秧苗就很少浮在水面。現在當地農民栽秧時也時興吃豬兒粑。初到紅橋作客,對著誘人的豬兒粑時,千萬不要輕露饞相,否則,你就有可能被有玩笑開的老表嫂或舅母子們的作弄。筆者第一次在紅橋走老丈母時就"饞相畢露",第二頓就吃到了以朝天七星椒為餡的豬兒粑。不愛吃辣椒的我,被辣得呼兒嗨喲,汗水直流,引得舅母子們哈哈的嘲笑,而我還得"忍酸吞辣"出洋相。
“臘月三十守田坎(即守歲),正月初一搶元寶(即湯元)。”從初二開始,小鎮家家戶戶就要做“豬兒粑”了。這“豬兒粑”便是紅橋小鎮獨具風味的名小吃。

製作過程

與湯元不同的是,“豬兒粑”須在糯米面中加少量大米麵和生豬油混合,用四成熱水調熟後再加六成冷水全部揉勻成團,以做時不粘手不開裂,可塑性強能成型為佳;熟後有光澤和透明度。蒸時掌握火候按時“閃氣”以免變形走樣。蒸熟後稍涼片刻使其表面減少粘性方可上桌享用。吃時每人一筷一碟和一杯清茶,清茶作濕筷用,吃過“豬兒粑”後可將清茶喝下清心解膩。“豬兒粑”的包心和花樣也很豐富,常用的包心有“喜沙”、“酥麻”、“肉餡”、“水晶”、“豆腐生”等,花樣有“雞冠”、“三尖角”、“眉毛舒”、“碗兒帽”、“柳腰”、“圓鼓”、“桃花”、“蝴蝶”、“軟紫荊花”等。如待客,主人都要逐一介紹各花樣名稱及其包心內容,讓客人們觀賞和各取所好。由於熟後其形狀如小豬,“豬兒粑”因此而名。

口碑

隨著旅遊業的勃蓬髮展,紅橋鎮又緊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夕佳山古典莊園,許多外地遊客都紛紛前去品嘗豬兒粑,就連很多名人名士在吃過豬兒粑後,對紅橋豬兒粑也贊口不絕。有的逢年過節紛紛爭相訂購紅橋磕粉,甚至有的親自走親訪友到紅橋品嘗豬兒粑,現紅橋磕粉年銷量達千噸以上。同時,紅橋豬兒粑館已在宜賓、瀘州、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落戶生根,據說有一位紅橋人還把豬兒粑館開到了美國的紐約市。
游一游竹海自然風光,玩一玩夕佳民俗風情,看一看僰王古寨遺蹟,累罷,再品一品紅橋豬兒粑,那滋味才享受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