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條毛膚石鱉,身體長橢圓形,長28毫米,背部八塊殼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條毛膚石鱉
- 拉丁學名: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 (Lischke)
- 別稱:海石鱉、石鱉、八節毛
- 界:動物界
- 門:軟體動物門
- 綱:多板綱
- 目:新石鱉目
- 科:隱板石鱉科
- 屬:毛膚石鱉屬
- 種:紅條毛膚石鱉
- 分布區域: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 命名者:Lischke, 1873
鱉科動物,藥用價值,
鱉科動物
藥用價值
【藥 名】:紅條毛膚石鱉
【來 源】:為隱板石鱉科動物紅條毛膚石鱉的全體。
【形體特徵】:身體呈長扁形,殼片中部有3條紅色色帶,環帶較寬。頭板半圓形,表面布有粒狀突起,嵌入片中有5個齒裂。中間板的寬度與長度相近,峰部具有縱肋,翼部具有較大的顆粒狀突起。尾板小,前緣中央微凹,後緣弧形,蓋層布有顆粒突起。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於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間帶。
【性味歸經】:苦、鹹,寒。入心、肝、脾三經。
【】:內服:研粉或壓片後煎湯,2一6克,分2~3次服。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春秋均可捕捉,海水退潮海灘或岩石縫捕,捕後洗淨,沸水中略燙,取出陰涼通風處乾燥,用時置瓦上焙乾,研末。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