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柴胡在中國套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柴胡原名茈胡,《
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至宋朝《
本草圖經》始易其名為柴胡。《本草圖經》繪有柴胡圖五幅,其中丹州柴胡描述為: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與紅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完全一致。《中國藥典(2000年版)》僅收載北柴胡和紅柴胡兩種。所以說紅柴胡歷來就是中藥柴胡的主要品種。
形態特徵
紅柴胡是傘形科芹亞科柴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主根發達,圓錐形,支根稀少,深紅棕色,表面略皺縮,上端有橫環紋,下部有縱紋,質疏鬆而脆。莖單一或2-3枝叢生,基部密覆紅色纖維狀葉基殘留物,細圓,有細縱槽紋,莖上部有多回分枝,略呈之字形彎曲,並成圓錐狀。
葉細線形,基生葉下部略收縮成葉柄,其他均無柄,葉長6-16厘米,寬2-7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稍變窄抱莖,質厚,稍硬挺,常對摺或內卷,3-5脈,向葉背凸出,兩脈間有隱約平行的細脈,葉緣白色,骨質,上部葉小,同形。
傘形花序自葉腋間抽出,花序多,直徑1.2-4厘米,形成較疏鬆的圓錐花序;傘輻(3)4-6(8),長1-2厘米,很細,弧形彎曲,總苞片1-3,極細小,針形,長1-5毫米,寬0.5-1毫米,1-3脈,有時緊貼傘輻,常早落;小傘形花序直徑4-6毫米,小總苞片5,緊貼小傘,線狀披針形,長2.5-4毫米,寬0.5-1毫米,細而尖銳,等於或略超過花時小傘形花序;小傘形花序有花(6)9-11(15),
花柄長1-1.5毫米;花瓣黃色,舌片幾與花瓣的對半等長,頂端2淺裂,
花柱基厚墊狀,寬於
子房,深黃色,柱頭向兩側彎曲;子房主棱明顯,表面常有白霜。花期7-8月。
果廣橢圓形,長2.5毫米,寬2毫米,深褐色,棱淺褐色,粗鈍凸出,油管每棱槽中5-6,合生面4-6。果期8-9月。
主要變種
紅柴胡有兩個變型:長傘紅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f. longiradiatum Shan et Y. Li)和少花紅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Willd. f. pauciflorum Shan et Y. Li)。
長傘紅柴胡的特點為花序梗長2.5-3厘米,傘輻特長,長11-35毫米,小總苞片也特長,長4-7毫米,果棱粗而明顯。產遼寧、河北、青海。模式標本采自河北風口岩。
少花紅柴胡的主要特徵為傘輻少,僅2-3條,很少4-5條,較短,長3-12毫米,每小傘形花序有花4-6,很少8。產江蘇南京、江浦、龍潭、鎮江、無錫、宜興一帶。為紅柴胡分布至江蘇的變型。
近種區別
該種與
錐葉柴胡(
B.bieaule Helm)極近似,錐葉柴胡的主要特徵為主根發達,挺直,紅棕色,根頸不分枝,故不為叢生狀。莖基常覆蓋著葉柄殘餘的維管束。莖較高,通常單一,或2-3枝,上部多回分枝,略呈之字形彎曲,葉窄線形上下兩端等窄,質較硬挺。花序多而小,總苞極細小。果深褐色,每棱槽內油管5-6,合生面4-6。
產地生境
紅柴胡廣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安徽、廣西及內蒙古、甘肅諸省區。生於乾燥的草原及向陽山坡上,灌木林邊緣,海拔160-2250米。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及西部、蒙古、朝鮮至日本。
生長習性
紅柴胡喜暖和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怕澇,適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質壤土中種植。
繁殖方法
紅柴胡主要靠種子繁殖。柴胡栽後2年,於9月採集成熟種子曬乾,脫粒,貯藏。
栽培技術
育苗
1.種子滋生。播前半月進行種子解決,將柴胡種子用50微克/克的6-BA浸泡夜浸泡24小時,此後用1份種子加3份濕砂積於容器內,12天取出播種。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於3月下旬,條播按行距30厘米開淺溝或穴播按23-27厘米開淺穴,將解決過的種子按每畝0.5-0.75公斤與草木灰充分拌勻,撒於溝內淺穴中,覆土、蓋麥桿後澆水。秋播於結凍前播種,株行距與春播相同。
2.育苗移栽。於3月下旬,將解決好的種子撒播或條播。撒播,在整頓好的畦面上作糟,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面、覆土。條播,按行距10厘米開溝條播,播後覆土蓋草澆水。10天左右出苗。當根頭直徑2-3毫米,根長5-6厘米時進行移栽,擇陰天,選粗壯、無病苗按行距25厘米株距10厘米,隨挖隨栽,栽後立刻澆水,確保成活。
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當苗高10厘米時間苗,如缺苗及時補苗。
中耕除草施肥。聯結中耕除草進行施肥。苗高10厘米時,每隔10-15天施清淡肥水一次,延續施2-3次,當苗高33厘米時,培土、並施較濃的人糞尿水。第2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
摘蕾。於8-10月及時摘除花蕾和花薹。
排灌。出苗前要維持泥土濕潤,出苗後要小水勤澆,乾旱時及時澆水,雨季要留意排澇。
採摘貯藏
柴胡播後2-3年採收。將挖出的根割去莖幹,曬乾,捆成小捆即成,通常畝產乾貨150公斤。
病蟲防治
柴胡的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斑枯病,根瘤線蟲病、鏽病、蚜蟲、小地老虎、蠐螬、赤條椿象等。
根腐病防治應留意排澇,與禾本科作物倒茬種植。藥物防治用多菌靈(50%)600倍液灌根防治。
根瘤線蟲病多發生於新開墾的土地上,整地時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100-150倍液進行泥土消毒,每畝1-1.5公斤。留意解決後半個月再進行播種。
斑枯病,為害葉部,忌連作,用1:1:120波爾多液噴藥防治。
其它病蟲害可用相應的農藥進行防治。
主要價值
紅柴胡的主要價值是其藥用價值,作為中藥柴胡的重要來源,在中國已經使用2000多年。
性味歸經
苦、辛,微寒,歸肝、膽經。
功效套用
紅柴胡功效為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主要有以下套用:
表證發熱,少陽證:對於外感表證發熱,無論風寒、風熱表證,皆可使用。
肝鬱氣滯:治療肝失疏泄,氣機郁阻所致的胸脅或少腹脹痛、情志抑鬱、婦女月經失調、痛經等症,常與香附、川芎、白芍同用。
氣虛下陷,臟器脫垂:用治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的脘腹墜脹,食少倦怠,久瀉脫肛,子宮下垂、腎下垂等症,常與人參、黃芪、升麻同用。
此外,有報導稱紅柴胡可用於治療蛇咬傷。
用法用量
水煎服,3~9克。
化學成分
根中主要含柴胡皂苷,對中國四個區紅柴胡皂苷的含量測定,發現紅柴胡中柴胡皂苷-a(saikosaponia-a)的含量為0.13%-0.41%,柴胡皂苷-C(saikosaponia-c)0.15%~0.18%,柴胡皂苷-d(saikosaponia-d)為0.09%-0.35%。三者總平均為0.75%。紅柴胡莖葉中的黃酮主要為:槲皮素,異槲皮苷、水仙苷和異鼠李素等。揮髮油含檸檬烯、β-萜品烯(β-terpinene)、香橙烯(aromadendrene)、長葉薄荷酮(pulegone)等40多種成分。
藥理作用
柴胡的藥理作用,研究的最多的是柴胡皂苷的藥理作用。主要如下:
抗炎作用:柴胡皂苷口服600毫克/公斤可顯著降低大鼠足踝的石旋糖酐、5羥色胺水腫。
鎮靜作用:通過對小鼠的攀登度驗、睡眠延長試驗及大鼠的條件迴避試驗,證明柴胡皂苷具明顯鎮靜作用,且對咖啡因和去氧麻黃鹼有拮抗作用。
鎮痛作用:通過對小鼠的壓尾試驗、電擊試驗及醋酸扭體試驗,證明柴胡粗皂苷具明顯鎮痛作用。通過對皂苷-a、-b1、-b2、-b3、-b4、-c、-d分別試驗,發現它們對正常小鼠無鎮痛作用,但對經低溫連續冷刺激後所致的應激性小鼠,柴胡皂苷-b2與-c具較強的鎮痛作用。
保肝作用:對因餵食霉米而發生肝功能障礙的小鼠,同時餵食柴胡,則丙氨酸轉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轉氨酶增高遠較不給柴胡對照組為輕。
鎮咳作用:通過對大鼠、家兔的傷寒機械刺激法,證明柴胡粗皂苷具鎮咳作用。其ED50為9.1毫克/公斤(腹腔),效果與磷酸可待因7.6毫克/公斤相當。且實驗證明,柴胡皂苷元A也具鎮咳作用。
斛熱作用:通過對大鼠、家兔的傷寒、副傷寒混合菌苗法、溫刺法、大腸桿菌法及啤灑酵母混懸液法等試驗證明,柴胡皂苷具明顯解熱作用。當大劑量柴胡皂苷灌胃時,還可使正常大鼠體溫下降。
抗病原體作用:抑菌實驗證明柴胡皂苷有抗菌作用,柴胡皂苷-a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柴胡煎劑有抑制結核桿菌作用。
抗潰瘍作用:通過對小鼠因定水浴法所致的應激性潰瘍、大鼠的幽門結紮法及豚鼠的組胺潰瘍試驗等,證明柴胡具有抑制胃液分泌,減少潰瘍係數的傾向,並具有保護胃壁的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作用:柴胡煎劑及醇提液,能提升兔血糖。柴胡皂苷-a,-d能引起動物血糖升高。柴胡粗皂苷能引起動物血壓下降,心率減慢。
其他:紅柴胡中提取的木脂素混合物,其中至少含有一種抗腫瘤成分。用於治療細胞增殖病,如肝細胞瘤、卵巢癌、惡性成膠質細胞癌、肺癌、結腸直腸癌。本品可用於對紫杉烷(taxane)型抗癌劑(如紫杉醇)耐受的細胞增殖病。該提取物在化療後期使用可抑制癌細胞生長並殺死高特異性紫杉醇耐受的腫瘤細胞。
植物文化
關於柴胡名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唐代有個進士,家境殷實,富甲一方,請了許多長工。家中有個長工叫二慢的,這年秋天得了瘟病,胡進士怕傳染家人,就讓他離開。二慢來到水塘邊,在雜草從里躺著,由於發熱惡寒,頭身疼痛,覺得又渴又餓,渾身無力,但挖了些草根吃。一連吃了7天,周圍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試著站起來,覺得身上有勁了,便又回到胡進士家打工。從此,二慢的病再也沒有犯過。過了些日子,胡進士的兒子也得了這種病,請了許多醫生,吃了許多藥也不見好轉。胡進士忽然想起了二慢,把他找來詢問後急忙命人挖這種草根洗淨煎湯,給兒子一連喝了幾天后,果然兒子的病也好了。胡進士非常高興,想要給草藥起人名字:那東西原來當柴燒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從此,柴胡退熱治瘟病便逐漸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