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房縣北柴胡
- 產地名稱:湖北省房縣
- 品質特點:蘆頭短、根粗大飽滿、質地堅實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5年第162號
- 批准時間:2015年12月29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房縣北柴胡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的乾燥根。“房縣北柴胡”是柴胡中的佳品,具有蘆頭短、根粗大、飽滿、質地堅實、氣味濃的特點,柴胡總皂苷的含量高達0.9%—1.5%,藥效十分顯著。
產地環境
房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介於武當山和神農架之間,是中國柴胡的主要產區。
生態環境優越
房縣地處南北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全縣最高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180米,相對高差2306米,氣候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年平均氣溫10—15℃,無霜期170—240天,降雨量750—1160毫米,雨量充沛。全年日照時數為1700—2000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03—104千卡/平方厘米,熱量條件較好。全縣域氣候覆雜多樣,小氣候特點突出,素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之說。全縣冬長夏短,春秋相近,獨特的氣候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柴胡在內的多種中藥材的生長、繁衍提供了有利條件。
山場面積遼闊
房縣山場面積524.9萬畝,農村人均12畝,是全縣發展中藥材產業最大的資源。適宜種植中藥材面積100萬畝以上,其中退耕還林面積30萬畝。全縣20個鄉鎮均適宜中藥材種植。房縣在退耕還林的過程中,大力推廣“林—藥”間作套種模式,中藥材生產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
藥材資源豐富
房縣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類型,肥沃的土壤資源,孕育了天然的綠色生物寶庫。境內生物種類繁多,中藥材資源異常豐富。據統計,全縣中藥材達2518種,野生藥材蘊藏量348萬噸。
歷史淵源
房縣是神農嘗百草之地,是神農搭架採藥的發源地,也是中國道地藥材主產地之一。
唐代,著名的醫藥學家、藥王孫思邈和在這裡尋藥立著。
2017年,國家標準委下發《關於下達第九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增補項目的通知》(標委辦農[2017]192號),房縣申報的國家北柴胡種植標準化示範區名列其中。
生產情況
2018年,房縣北柴胡年銷售1500噸左右,產值2億元。北柴胡種植面積1.2萬畝,其中門古寺鎮1000畝。
產品榮譽
2015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房縣北柴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房縣北柴胡產地範圍為湖北省房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柴胡。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微酸性或中性pH值6.0至7.0、土質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土層厚度≥30厘米,有機質含量≥1.5%。
三、栽培管理
1.播種育苗:
秋播10月中下旬,春播4月中下旬。伏播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
播種用量:每畝用種2.5至3千克。
2.移栽:
移栽時期:秋季10月中旬,春季4月中下旬。
栽種密度:每畝不超過6萬株。
3.施肥:每年每公頃施腐熟有機肥≥1.5萬千克。
4.採收:栽培2年可採挖,採收時間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5.加工:採挖清洗後,趁鮮切去蘆頭,去鬚根,置太陽下曝曬或烘至半乾,將根順直,捆成小把,再曬或烘至水分≤9.0%。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根粗大、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8至12厘米,直徑≥0.5厘米。根頭膨大,頂端殘留5至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淺棕色,質堅實,氣微香,味微苦。
2.理化指標:
(1)用乙醇作溶劑,浸出物%≥15.0%。
(2)含柴胡皂苷a(C42H68O13)和柴胡皂苷d(C42H68O13)的總量%≥0.40%。
3.安全和其它質量要求:產品安全和其它質量要求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房縣北柴胡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房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房縣北柴胡的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