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紅岩寺鎮考其沿革,明為里(甲),清為保,民國為鄉,建國後曾更名為鄉、管區、公社。
1940年,本地灣由長安縣劃入。
1950年3月,成立紅岩寺區,將黃土砭、張家坪、小河口、穆家莊、瓦房口、獅子溝、馬家台7個鄉由鎮安縣金鳳區劃入。
1953年6月將瓦房口、馬家台、九間房3個鄉劃歸曹坪區。
1956年3月,撤銷曹坪區和獅子溝、張家坪鄉,將瓦房口、馬家台、九間房3個鄉又從曹坪區劃入,將青崗槽、萬燈寺2鄉由藍田劃入合併為萬青鄉。
1961年復設柞水縣制,紅岩寺區轄紅岩寺、萬青、黃土砭、張家坪、穆家莊、瓦房口、馬家台、九間房8個鄉。
1997年5月撤銷紅岩寺區,將原紅岩寺鄉的中坪、蘆草溝、西北溝3個村劃出歸馬家台鄉,其餘各村與原萬青鄉合併組建紅岩寺鎮,黃土砭鄉併入張家坪鄉,穆家莊鄉併入瓦房口鄉。
2001年將張家坪鄉劃入紅岩寺鎮,小金井河流域全部由該鎮管轄。
行政區劃
紅岩寺鎮轄區內共有17個行政村,88個村民小組,4294戶15247人。2012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391元。
田口村:因地處東田家溝和西田家溝溝口而得名。2001年隨同張家坪鄉併入紅岩寺鎮。距紅岩寺街20公里。總面積6.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6畝,轄4個村民小組,175戶620人。村內有饒家灣、田口、舒家堡、姜家坡四個主要院落,以饒、舒、姜三大姓氏為主,居住在“一河兩溝三面坡”上。東西田家溝有菱鐵礦27.0257萬噸,西田家溝有銅礦,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604元。
掌上村:因境內地貌形似人的手掌而得名。2001年隨同張家坪鄉併入紅岩寺鎮,2002年將原魚家灣村併入。總面積1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畝,轄8個村民小組,333戶1174人。有掌上、魚家灣、王家山、陰坡四個主要院落,以程、張、魚三大姓為主,居住在一川兩溝三牌五面坡上。建國初期曾是小河口鄉政府的駐地。307省道穿村而過。2008年,通過招商引資,在掌上建起了日處理1000噸的銅選廠一個,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710元。
張坪村:地處紅岩寺南部的小金井河中游,因境內大坪地過去有張姓人居住而得名。解放後曾是張家坪鄉政府(公社)的駐地,2001年隨張家坪鄉併入紅岩寺鎮,距紅岩寺街15公里,總面積7.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9畝,轄4個村民小組,201戶,778人,307省道穿村而過。村內主要有張坪、慢坦坡、六房灣等3個院落,有雷、徐、王3大姓氏。獅子凸、線麻溝有銅礦,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208元。
石船溝村:地處紅岩寺鎮東南部的石船溝里,因溝口地下有一石頭形似船而得名。2001年隨張家坪鄉併入紅岩寺鎮,2002年將原張口村併入,距紅岩寺街20公里,東與山陽小河口鎮相鄰。總面積14.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0畝,轄6個村民小組,217戶694人,河面子是該村的最大村落,主要有、陳、王、徐、何四大姓,分居在“九溝十八岔,中間夾一個桃樹凹”之中,有清乾隆年建的楊泗廟一座,杜家溝有菱鐵礦藏量1366萬噸。過去是一個老、邊、窮村,自2007年實施扶貧重點村建設以來,鋪設了3.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90%的戶拉通了自來水,80%的石板房已改造成磚混結構樓房,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970元。
立王溝村:位於紅岩寺鎮西南,距紅岩寺街18公里,因周朝時期有姓壘的和姓王的人在此地居住而得名。1997年由黃土砭鄉併入張家坪鄉,2001年隨張家坪鄉並於紅岩寺鎮。轄5個村民小組,142戶,543人,總土地面積8.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8畝。主要院落有蔡家院子、平頭山、左家梁等,有程、左、蔡、周四大姓氏,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848元。
小合溝村:因境內小合溝而得名,地處紅岩寺鎮西南部。2001年隨張家坪鄉併入紅岩寺鎮,距紅岩寺街15公里。總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0畝,轄5個村民小組,125戶,468人。村內主要院落有廟坪、三叉口,有李、徐、黃、程四大姓,有銅、金、鉬礦。村內元代建有觀音廟一座,占地10畝,有正殿、朱雀、玄武、青龍、白虎五殿,後因管理不善,只剩下正殿,上世紀80年代進行了重修,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711元。
大沙河村:位於紅岩寺鎮南部小金井河的中游。清朝時,此地因村莊大而名大莊河,後因境內龍潭灣回水灣處的沙灘越來越大(多),故改名為大沙河。此地四山環抱,距紅岩寺街10公里。民國初期,為鎮安東二分區的一個保, 1997年由黃土砭鄉併入張家坪鄉,2001年隨張家坪鄉並於紅岩寺鎮。總土地面積5.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9畝,轄2個村民小組,110戶,401人。村內主要院落有大沙河、廟溝、朱家凸,有19個姓氏,伍姓為最大戶姓氏。廟溝有銅礦。307省道穿村而過,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067元。
雙溝村:位於紅岩寺鎮西南,距紅岩寺街15公里,地處一條深溝里,該溝入口處深幽狹長,從溝口向里行至2.5公里處,有一大山迎面將此溝一分為二,東邊是正溝,西邊是楓溝,故名雙溝。1997年由黃土砭鄉併入張家坪鄉,2002年隨張家坪鄉並於紅岩寺鎮。總面積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2畝,轄4個村民小組,154戶,519人,主要院落有雙溝口、豐溝口,有劉、蘭、王、張四大姓氏,蘭姓壯族老人能說廣東話,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724元。
躍進村:1958年“大躍進”建立人民公社時而取名至今。曾是鎮安縣東二區黃土砭保和黃土砭鄉政府(公社)的駐地,1997年由黃土砭鄉併入張家坪鄉,2001年隨張家坪鄉併入紅岩寺鎮,2002年將原先豐村併入,距紅岩寺街南6公里,東與山陽小河口鎮和商州硯池河鄉相鄰。總面積18.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4畝,轄7個村民小組,318戶,1114人,居住在五溝一川中。307省道穿村而過,組組通公路。村內有張家溝老屋場、劉家台子、伍家大坪院子、畫眉苑等大院落,有楊、盧、伍、李四大姓氏。有柞水縣公路管理段黃土砭工區及黃土砭國小。張家溝腦有菱鐵礦,銀洞凹、獅子溝、廟子凹有銅礦。大甘溝有省級保護1200多年樹齡的七葉樹(梭羅樹)古樹名木1株,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686元。
安樂村:距紅岩寺街南4公里,始因境內有大、小黑溝而名黑溝口,1955年黑溝口與庵子合併高級社時取名安樂至今。總面積10.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5畝,轄3個村民小組,189戶,725人。307省道穿村而過,村組交通便利。主要院落有黑溝口、蔡家灣、郭家灣、左家院子、柏家屋場,有楊、陳、蔡、鄭、汪五大姓氏。黑溝口有穿山185米的改河工程一處,有大小古寨2個,可容納500多人。黑溝有金、銅、鉛、菱鐵礦。橡子溝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刺葉櫟(又名鐵橡樹,當地人稱之為鐵橿樹)1株,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615元。
本地灣村:以境內居住的本地人而得名,距紅岩寺街南2公里,民國二十九年(1940)由長安縣劃入柞水管轄,1958年取名紅堡,1961年改名本地灣至今。總面積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7畝,轄4個村民小組,207戶,735人。主要村莊有本地灣、庵寺、高灣、穀子溝、月亮坪。穀子溝是當年中共五星縣紅岩寺區工委和五星縣紅岩寺區蘇維埃政府的駐地。庵子有銅礦,月亮坪有石墨。307省道穿村而過。該村以農副產品販運為主,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480元。
紅岩村:因街南有紅岩而得名,距縣城90公里。2002年將杜家溝村併入,現總面積1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畝,轄8個村民小組,515戶,1700人。是柞水縣集市貿易最早、少數民族(壯族)居住最集中的村,歷為紅岩寺區、公社、鄉、鎮的所在地。307省道穿境而過,8個村民小組全通公路。東坡、街後有菱鐵礦,杜家溝有赤鐵礦,老凹山有褐鐵礦,上下街有省級保護1300多年樹齡的栓皮櫟(樺栗樹)和600多年的圓柏古樹名木各1株。村內主要院落有藍家灣、窯溝口、紅岩寺街、杜家溝、葫蘆灣,陳、藍、謝為最大姓氏,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824元。
紅安村:距紅岩寺街北3公里,以前叫瓦庵寺,1958年11月農業生產合作化改為生產大隊時而改名。2002年將紙廠村併入。總面積1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12畝,轄7個村民小組,410戶,1483人。此地群山環繞,土地肥沃,生長著四季常青的油松、華山松,是國家油松良種供育基地。商柞公路和通村水泥路穿村而過,交通方便,氣候宜人。村內主要有朱、程、蔡、南四大姓氏,以農、林為主,主產玉米、洋芋、雜糧,盛產油松、華山松、核桃、天麻、豬苓。洋芋澱粉、洋芋粉條是該村特色產品,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471元。
青崗村:距紅岩寺鎮西北12公里,因境內地形成凹槽狀和生長青崗樹、松樹而得名。是小金井河的發源地。1956年4月由藍田劃入柞水,1997年5月隨萬青鄉併入紅岩寺鎮。總面積14.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0畝,轄3個村民小組,170戶,637人,主要有張、陳、李三大姓氏。山上植被較好,萬畝松林,古木叢篁,茂密蒙蔽。有通往九間房、藍田的公路。過去是秦楚通往西安的騾馬古道必經之地,有蔣家街、孫家店等小有名氣的客棧,有形似鷹咀的鷹咀石,有鉛、輝鉬、鉬銅、螢石礦,是國家有名的優質油松良種供育基地。境內的黃土凸曾是藍田縣葛牌區青崗槽鄉人民政府(委員會)的所在地,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653元。
閆坪村:距紅岩寺鎮北10公里,因該地的地貌和清朝年間有閆姓的大戶人家在此地居住而名。東與商州牛槽鄉接壤,北與商州東嶽廟鄉毗鄰。1956年4月由藍田劃入柞水,1997年5月隨萬青鄉併入紅岩寺鎮,2002年將原萬燈寺村併入。總面積14.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40畝,轄6個村民小組,346戶,1201人。1935年2月,在境內建立了萬燈寺鄉蘇維埃政府。新中國成立後曾是萬青公社、鄉政府的所在地。該村以農、林為主,主產玉米、洋芋、線麻,盛產松子、天麻、豬苓。雷家溝、柴家溝有銅礦,是國家有名的優質油松良種供育基地。境內的萬燈寺廟曾是藍田縣葛牌區萬燈寺鄉人民政府(委員會)的駐地,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533元。
盤龍寺村:因境內有明末清初修建的蟠龍寺廟而得名。距紅岩寺鎮北12公里,位於雞冠嶺山下,是柞水東部通往商州的必經要道,號稱柞水的東大門。1956年4月由藍田劃入柞水,“文革”期取名繁榮村,1997年5月隨萬青鄉併入紅岩寺鎮,2002年將原繁榮、富強兩村合併,更名蟠龍寺村。總面積16.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42畝,轄6 村民小組,344戶,1266人。307省道穿村而過。該村以農林為主,盛產玉米、洋芋,松子、天麻、豬苓、洋芋澱粉、洋芋粉條、洋芋糍粑是特產。有森林2.16萬畝,是國家有名的優質油松良種供育基地。境內的蟠龍寺廟曾是柞水縣萬青鄉人民政府(委員會)的駐地,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817元。
正溝村:地處紅岩寺鎮東部,距紅岩寺街10公里,東與
商州牛槽鄉接壤,南與商州硯池河鄉毗鄰。是山陽小河的發源地。1956年4月由藍田劃入柞水,2002年將馬鞍嶺、水口兩村併入。現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24畝,轄6個村民小組,338戶,1189人。山上植被較好,千畝松樹連片成林。有通組和通往商州
硯池河、山陽小河口的簡易公路。該村以農、林為主,主產玉米、雜糧、
洋芋,盛產松子、連翹、天麻、豬苓,是國家有名的優質油松良種供育基地,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441元。
自然資源
紅岩寺鎮自然資源豐富。地質部門已探明具有一定規模儲量的金、銀、銅、鐵、鉛、鋅、螢石、石墨、花崗岩等礦床達3類14種,其中黑溝、西溝、獅子凸等銅礦和東坡、黑溝腦、杜家溝、田家溝的菱鐵礦具有開採價值。森林覆蓋率高達75%以上,有百年以上樹齡的省級保護古樹名木4株。紅岩、正溝、紅安、青崗、閆坪、蟠龍寺村是優質油松良種供育基地,田口、掌上、小合溝、張坪、立王溝村是重要的烤菸基地。紅岩寺街以北氣候高寒,盛產洋芋、玉米、麻籽、松籽、天麻、豬苓;以南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洋芋、紅薯、核桃、板栗、連翹、木耳、香菇。
經濟發展
紅岩寺鎮有著良好的資源優勢。經地質部門勘察論證,該鎮境內有金、銀、銅、鋅、螢石、石墨、花崗岩等3類14種礦產資源,尤以銅、金、螢石、石墨、花崗岩貯量為最大。具有開採價值的紅岩寺石墨礦,東起大黑溝,西至蘆草溝,礦帶長8公里寬1公里,總儲量140萬噸以上,可露天開採,交通方便。大沙窩銅金礦經地質專家論證,具有較高開採價值。境內林業 資源豐富,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各類林木和野生中草藥豐富,宜林荒山和宜草荒坡面積大,發展林牧業條件優越。
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573.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40元,糧食總產量6146.68噸,人均370公斤。
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優勢產業逐步形成。以黃姜為主的中藥材產業發展迅速,核桃、板栗等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板栗建園面積1.5萬多畝,核桃2萬多畝,每年銷售優質核桃板栗10餘萬公斤,香茹、木耳肉厚鮮嫩,品質上乘,年產6萬餘公斤,銷往26個省市;天麻有性繁殖發展勢頭良好,全鎮人均天麻栽培7.5平方米。
農貿集市繁榮,個體工商戶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從事中藥材、農副產品販運,糧油農副產品加工,水果蔬菜販運,農機修理,運輸、飲食、娛樂等服務業的個體私營戶已達300餘個,2002年鄉鎮企業產值1433萬元。
鎮內交通四通八達,有線電話拉通全鎮,移動通訊信號覆蓋紅岩寺街道,洛柞路沿線有線電視全部拉到,水、電等設施齊全。
“普九”工程的實施大大改變了該鎮中學、各國小和幼稚園的校貌校風,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將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1998年6月紅岩寺中心 衛生院順利通過市一級甲等醫院評審驗收,鎮內村級衛生醫療網路健全。
境內的紅岩寺戲樓是革命文物,又是省級(古建築)保護單位。紅岩寺戲樓,大約建於明朝洪武年間(1368年之後),清嘉慶年間,因地震和李家溝山洪暴發,廟宇、戲樓均遭破壞,於嘉慶21年(1861年)重新修復,結構為三層土脊飛檐,柱角省替。面闊8米,進深4.7米,台級高2米,柱高4.5米,柱徑0.45米。樑柱上有木雕人物、禽獸。天花板為四層、四角八卦太極畫,壁畫為“封神榜”中姜尚和哪吒為太師助戰的場面。樓兩側為欄桿,後牆、山牆為磚砌。瓦項為鱗,有側角生起,置有銅鈴、人物像各33個。建築工藝精湛,音響效果極佳。唱戲時不用擴音設備,遠近的聽眾都能聽到唱腔,聽清道白,現代專家評論它是“頗具聲學原理,閣樓式古建築的優秀代表”,也是柞水縣境內保存完好的人文景觀。
古老的紅岩寺鎮呈現一副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景象,充滿活力和機遇。
勤勞
該鎮地處秦嶺山區,自然條件較差。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邑民養成質樸、勤勞的性格。“男務耕獵,女事蠶桑”是傳統的生活方式。農忙時節,男女老幼全家出動,披星戴月,勞作不息。農閒時節,積肥整地,飼養豬牛,少有空閒。年逾古稀者下地耕作屢見不鮮。年少的割草拾柴,放牧牛羊,幫做家務習以為常。農婦尤為辛苦,做飯洗漿,餵養豬羊,下田勞動,終年不息。民眾對遊手好閒和不務正業者多有微詞,說“不知他是個弄啥的”。這種勤勞的傳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該鎮人,成為人們改造自然,建設家園的精神力量。
節儉
該鎮因自然條件較差,長期以來民眾雖勤勞不息,但生活仍難獲溫飽,故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節儉,從不浪費錢物,養成了節儉的風尚。在飲食上農忙時吃稠些,農閒時吃稀些,一些可食用的植物採集加工和糧食搭配食用。在衣著上平時穿舊的差的,節日走親或趕集才穿好些,破了的衣服補好再穿,大孩子不穿了的衣服改裁後給小的穿。花錢上精打細算,有用才買,不花冤枉錢。八十年代以來,民眾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多數家庭已解決了溫飽問題,但節儉的風尚猶存。
互助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該鎮人為克服天災人禍和生產生活中一家一戶難以克服的困難,養成了團結互助的好傳統。民國時期,農民為擺脫高利貸的盤剝,不少人自願組織“納錢會”,推舉會首主持會務。會員中誰有大事要辦但資金困難時,由會首主持會員按股納錢,共同出資幫其解決困難,全體會員輪流過完即告結束。類似此種性質的還有“孝義會”、“渠會”等。在日常生活中,準家有婚喪大事,基建蓋房,打牆安磨等,只要主家打個招呼,鄰里都會不計報酬熱情相幫。新中國成立後,舊有的民間組織雖是不再存在,但該鎮人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仍流行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尊老愛幼
該鎮人尊老愛幼風氣濃厚,多數家庭雖不富裕,但老幼之間相處和睦,生活和諧。青年人多能體諒老年人辛苦一生不易,對父母懷有感激之情。在生活上儘量給以照顧,好吃的好穿的先讓老人,做事說話注意分寸,不惹老年人生氣。誰虐待父母必會受到眾人指責,也難在社會生活中和大家交往相處。民眾中流傳著一名俗語:“少連那連他大(父母)都不認的人來往”。老年人也能體諒青年人的難處,兒子結婚時多將最好的房子作新房,而自己卻住差些的房子。寧可自己穿舊些,也要給兒女 穿好些。有好吃的飯菜時不忘給兒孫留一些。在社會生活中青年人對老年人多稱“老者”,以示尊敬。老年人和青年人交談時開口常說“好娃哩”,以示親切。青年人和老年人發生爭執時,勸說的人對青年人常說,“人家是老者嘛,你倒犟啥哩”。又對老年人說,“你是老者嘛,倒連娃們爭啥哩,你承讓些。”一場風波也就很快平息了。
重情守法
該鎮人誠實厚道,仗義寬諒,看重人情。親朋好友中不論哪家有婚喪大事或人情
酬酢,只要知道必行禮儀,即使自己不能前去,也要托人行情。在社會生活中不論對當地人或外來人,在交往中重感情,講義氣,多誠實,少欺詐,朋友有難,能盡力相幫,故多能與人友好相處,關係融洽。信奉“仁義值千金”的古訓。該鎮人在重情的同時還重視守法。舊志載“邑民安分守己”,如有紛爭“一經官斷,無不允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互相告誡“犯法的事可不敢幹呀!”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制建設,民眾學法守法之風日盛。
旅遊資源
紅岩寺鎮具有一定的旅遊開發潛力。境內明清時期修建的東嶽廟和戲樓為省文物保護單位,安放著13位革命烈士的楊家山陵園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蒼翠挺拔的萬青原始森林,大聖顯靈的寶東山,遮陰乘涼的千年樺栗樹、投石生子的打兒窩等都具有旅遊開發的價值。
歷史文化
紅岩寺歷為兵家必爭之地。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
陳勝派宋留率起義軍經商州越雞冠嶺在此休整;
西漢末年,赤眉軍樊崇、逢安部在此招納兵勇;唐中和三年(883),黃巢起義軍在此操練武藝;明李自成起義軍掃地王、黑煞身、爬山虎部駐守紅岩寺、大沙窩,在此籌備糧草;民國26年(1937)陝西省政府在此設立警察局;1935年,紅二十五軍在境內建立了5個鄉19個村蘇維埃政權、軍事等組織,設立了後方醫院和物資倉庫,有226名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慘遭殺害,117名革命烈士壯烈犧牲,為保衛紅色政權等作出了不朽貢獻。
紅岩寺是一個邊貿集市貿易古鎮。早在西漢始元六年(前81),商州、藍田、長安、 陽等地人將海鹽、井鹽和京貨挑至紅岩寺換取毛皮、藥材、沙金,“民擇日聚換”(唐代後每旬集日三六九至今),開始了柞水集市貿易的先河。
領導簡介
黨委書記陳曉琴
黨委書記陳曉琴同志: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負責黨建、基層組織建設、武裝、人事工作,聯繫本地灣村。
黨委副書記、鎮長鬍鴻
黨委副書記、鎮長鬍鴻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財政、信息統計調查工作。分管財政所、信息統計工作站、信用社等單位,聯繫雙溝村。
人大主席徐光祥
人大主席徐光祥同志:主持人大全面工作。負責勞動和社會保障、勞務輸出、保險工作。分管勞動保障所,聯繫大沙河村、小合溝村。
綜治維穩中心主任袁鋒
綜治維穩中心主任袁鋒同志:負責平安創建、政法、社會穩定、信訪、對外宣傳和應急處置等工作。分管綜治辦、信訪維穩中心、司法所、信訪辦和公安派出所、森林公安派出所、法庭等單位,聯繫閆坪村、紅岩村。
黨委副書記張斌
黨委副書記張斌同志:協助書記工作,協助書記處理黨委日常事務。主管黨建、宣傳、精神文明建設、黨務公開、統戰、工會、共青團、婦聯、關教和後勤接待等工作,負責紅色紅岩網站管理。分管黨政辦,聯繫紅安村、青崗
紀委書記張長生
紀委書記張長生同志:協助書記和鎮長工作,主持紀委全面工作,聯繫政協和武裝工作。負責紀檢監察、黨風廉政、農業農村工作、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園區建設、林業生產、畜牧生產、農機安全、藥業生產、水利水保和新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