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山文化飛禽類的玉雕中,玉鴞最為突出。這件玉鴞作展翅飛翔撲食狀,短寬尾,用淺圓雕的技法調出鴞首,注重整體輪廓,但可以感覺出雙耳和勾喙,這種五官雖不顯露卻可以真確表達出來的藝術手法,是紅山文化玉鴞的一種特色。
玉鴞背面橫穿鼻狀單孔,用以拴繩系掛作為墓主人的飾物,起辟邪厭勝的作用。鴞在上古時期被認為是通神的動物,仰韶文化有陶鴞尊,商代有銅鴞尊,把祭器做成鴞的形狀,就是期望藉助鴞來通達神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山文化玉鴞
- 出土地點: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出土
- 館藏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基本信息,相關知識,
基本信息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
翼展3.8厘米
1973年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出土
遼寧省博物館藏
相關知識
鴞,為鴟鴞科各種類的通稱.古時又叫“鴟”、“鴟鵂”、“逐魂鳥”、“貓王鳥”等。因其頭部似貓,故俗稱“貓頭鷹”。鴞大多習慣在黃昏或夜間活動,民間又稱其為“夜貓子”。鴞的喙和爪都彎曲呈鉤狀,銳利,嘴基具蠟膜。兩眼生在前方,四周羽毛成放射狀,形成所謂“面盤”。周邊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鬆軟,飛行時無聲。95%的食物是鼠類,間或捕食小鳥或大型昆蟲。鴞在全球各大陸分布廣泛,世界上現有鴞132種,我國有26種,我國常見有長耳鴞、短耳鴞。在這個大部分地區,鴞被視為不吉利的鳥甚至叫它“報喪鳥”,特別是它夜間發出的哀鳴般叫聲。就是在歐洲,人們也把鴞視為不吉利的象徵。其實,鴞是人類的朋友,是捕鼠的能手。 鴞已被我國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95年3月22日,正值首都北京市的愛鳥周,為宣傳愛護益鳥的意義,我國原郵電部同日發行一套《鴞》特種郵票,圖案分別為雕鴞(面值10分)、長耳鴞(面值20分)、雪鴞(面值50分)、草鴞(面值1元)。由北京郵票廠印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