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商周,漢唐,宋遼金,明清,
商周
商代玉鳥,採用寫實與誇張相結合的手法雕琢,輪廓簡練,重點突出,刀法簡單,造形構圖閉口瞪目,高冠卷尾,昂首凝視,規矩嚴謹,眼睛多“臣”字形眼,器形以薄片狀多,器身多孔穿,玉鸚鵡是商代玉鳥的代表作,器身滿飾雙勾雲雷紋。
周代玉鳥小巧玲瓏,器身飾有華麗複雜的線條,在周代開始龍鳳紋常結合一起使用,周代鳥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鳥嘴上下兩嘴唇翹出。
漢唐
兩漢魏晉南北朝玉鳥,著重雕刻鳥的輪廓,以短直線和短弧線密集排列表示鳥的羽毛,器形寫實與誇張兼備,常以極纖細的陰線雕琢出展翅欲飛的鳳鳥,高冠細眼,長尾飄逸,足如雞爪,器身滿飾陰刻雲紋。
唐代玉鳥形象常與花卉卷草纏繞在一起,鳥紋飽滿昂揚,生機勃勃。雕琢手法多以粗細陰刻線相合,線條均勻有序。雁也是唐代玉鳥的重要種類,玉雁構圖多作展翅飛行狀。
宋遼金
宋代玉鳥,翻飛的弧度變小,陰刻線條纖細且密集,鳳、鳥紋常與品字形如意雲紋結合在一起構成吉祥圖案,鳥嘴多銜靈芝、花草等。
宋、遼、金時玉鳥有以下幾個典型類別:
1)綬帶鳥:杭州文三街南宋墓出土了一件白玉鏤雕綬帶蜻蜓,鳥身橫拖,長尾尾端分叉外卷,展翅,翅上兩排陰刻豎線,中間一道陰刻橫線,鳥嘴寬而長,小圓坑形鳥眼。蜻蜓體較大,飛於鳥頭前。哈爾濱市香坊墓出土了金代的白玉綬帶鳥銜花佩,鳥身橫拖,轉頸回首,口銜折枝花卉。基本風格同杭州出土的南宋玉綬帶鳥一致。由此可見的四個明顯特徵:第一,三角小陰刻線組成的三角形區域。第二,翅底側與葉之邊緣為鋸齒形。第三,羽毛為密排陰刻長直線,中部有一道陰刻橫線相隔。第四,尾端及頭羽分叉卷向兩側,呈螺旋狀。這些是我們鑑識玉綬帶鳥時的參考依據。
2)孔雀:宋代以孔雀為題材的玉佩較多,或以孔雀為主要圖案,琢成圓形、半圓形玉佩,或琢成片狀的孔雀玉佩。宋代的孔雀頭較小,頭部雕琢簡練,翅膀較大,翅上琢細長陰線以象徵羽毛,豎陰線中又有一道或兩道橫區的長陰線為界。有些孔雀身上的羽毛雕琢較細緻,先雕出魚鱗狀紋,然後在鱗片上加刻小陰線以示羽毛,雀尾較長,尾上排列三到四排水滴狀羽翎,有些作品在水滴狀羽翎的前端琢出透孔。代表作品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孔雀銜花佩,作品為半圓形,鏤雕一橫身孔雀,口銜花枝,枝上葉如開蚌,細線葉脈,花為五瓣,花瓣微凹而成弧面,典型宋代花葉風格,孔雀的頭、羽、翅、尾皆具備前述特點,雀身之下有捲雲一朵,與《三禮圖》所繪單朵捲雲紋相同。
3)鴛鴦:宋代的鴛鴦佩墜多為圓雕作品。常見的是一種近似於鴛鴦的玉鳥,鳥身肥胖而短、尾似蔓草,分叉卷向兩側,頭大而寬,沿下頜有一周短陰刻線,脖細短,接於頭下,頸與頭之形似頂蘑菇。這種玉鳥身傍鏤雕蔓草,鳥臥伏,身下有一倒置荷葉。這種頭型的鳥在《三禮圖》所錄器物上多有裝飾,足見當時影響之廣泛。
4)玉鳳:宋代玉鳳頭較大,脖細長,身上裝飾紋樣較少,翅上有平行的細長陰線,尾似三條帶,寬窄較一致,較直,尾上有細長的陰刻飾線。內蒙哲里木盟陳國公主墓出土玉佩中有一件雙鳳佩,為遼玉鳳之典型,玉佩長5.5厘米,寬2.2厘米。雕相對雙鳳,鳳眼為陰刻橢圓形,身飾鱗片狀羽,翅上飾上、下兩組細長的陰刻線,尾中部有一條長帶,兩旁似長葉排列羽毛,羽上有短小的陰刻線。
5)玉雙鶴;北京房山金代石棺墓出土了一件白玉雙鶴,為我們認識這類作品提供了依據。傳世作品中,這類雙鶴題材的作品較多,特點同石棺墓雙鶴較一致,一般頭部雕琢簡練,長啄,展翅,端部向前伸,翅上以平行的細長陰線象徵羽,羽分為前後兩部分,羽下端雕成鋸齒狀,鶴腿極長,雙腿相併,或屈或伸,兩鶴相對;啄端、翅端、足端相連。
故宮收藏的白玉雙鶴佩,高4.3厘米,寬6.8厘米,雕雙鶴,鶴頸長而曲,頭相對,啄相接,短翅平展並向前伸,兩鶴內側之翅相接,翅上有細長的平行陰線羽,翅之邊緣如鋸齒;短尾,尾上翹,長足前屈,兩鶴足端相接,足下飾雲紋,雲紋如蔓草卷向兩側,鶴的雕法與雲的雕法皆為宋代典型風格。
明清
明、清玉鳥,主要以刀工和玉材分辨,明代玉鳥翅膀出尖,整個圖案象剪紙貼花,沙地碾磨是明代玉器的重要工藝特點,清早期玉鳥雕工精細,中晚期則流於粗陋,到同治時少見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