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紅大(抗日紅軍大學簡稱))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1936年在陝北瓦窯堡創立的大學,“抗大”的前身)

紅大(抗日紅軍大學簡稱)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抗大”的前身,1936年6月1日在陝北瓦窯堡創立。第一批學員編為3個科,共106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
  • 成立時間:1936年6月1日
  • 簡稱:紅大
  • 成立地點:陝北瓦窯堡
歷史沿革,培養學員,紅大一期部分學員,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抗大”的前身。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但沿途被蔣介石圍追堵截,紅軍到達陝北後,僅剩3萬人,而且軍隊幹部也損失頗大。為培養補充抗日軍政幹部,提高紅軍自身的戰略技術水平,193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在陝北安定縣瓦窯堡建立了“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同日,第一期學員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出席開學典禮並講話。1937年1月20日,紅大隨中央機關遷至延安,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培養學員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第一批學員編為3個科,共1063人。其中,有一個“將軍科”。
1936年6月21日,國民黨第八十六師高雙成部突襲瓦窯堡,紅大即隨中央機關撤出瓦窯堡,遷至保全縣城。在保全縣城,紅大召收第一批學員。他們全部來自中央紅軍和十五軍團,分為3個科,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科。第一科有學員38人,他們在1955年初次授銜時,最低軍銜是中將。其中比較有名的有羅榮桓羅瑞卿譚政彭雪楓楊成武劉亞樓張愛萍蘇振華等人。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將軍科”。據統計,第一科學員平均年齡27歲,人均有傷疤3處。

紅大一期部分學員

(1936.6 - 1936.12)林彪羅瑞卿羅榮桓譚政彭雪楓黃永勝周士第、羅保連、周建屏陳光楊成武劉亞樓張愛萍王平、蘇振華、陳士榘趙爾陸楊立三譚冠三莫文驊郭述申耿飈張純清賀晉年、符竹廷、劉惠農宋裕和彭加倫邊章五張樹才張經武吳富善蕭文玖童小鵬、賈立夫、鄧富連(鄧飛)、張達志杜理卿(許建國)、武亭(朝鮮)、洪水(越南)、王勝明、劉明山、張平凱楊森黃驊丁秋生、於瑞英(女)、王誠漢孔石泉李夫克向守志李文昌劉昌毅徐斌洲劉清明丁山閻捷三歐陽平皮定鈞張平化郭化若羅貴波蘇進塗通今、劉汐清、姚鐵林、楊喜才、朱金茂、黃歐東廖鼎琳姜殿富鐘漢華徐紹恩、張賢庭、易良品、陳耀之、方正平陳志方潘自力康莊田守堯胡繼成唐亮鄭友生蘇煥清、崔日發、王德雲、尤奮濤、曾思玉、王偉、孫勝雲、袁功廷劉華清曹光琳、張同舟、郭濤(女)、張方金、楊伯讓、李維禎李志明曾三、銀欣、徐斌北沙韓振紀、匡中民、楊冷、楊聞天、劉鵬、童勇、廖昌全宋之光黃志勇郝汀、季凱(季誠龍)、鄧遠征(女)、童雲(女)、羅盛明、韋傑何柱成陳明義王貴德、陳誅之、雷義廷、林仲劉世湘劉興隆龍光盧偉良、馮行盛、莊田吳克華、袁共廷、周靜夷、盛士坤周昆袁國平賴富程坦穰明德賴光勛張仁初喻楚傑、況學筍、譚善和夏青田鐘奇高崗、馬雲、賴邦、張連金、陳建才、方坤、張蔭田、王德林張英輝魏國祿曾傳芳、楊玉山(楊裕模)、李致遠邱一涵(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