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丁香

紅丁香

紅丁香(學名:Syringa villosa Vahl)是木犀科,丁香屬灌木,高達4米。枝直立,粗壯,灰褐色,葉片卵形,橢圓狀卵形、寬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麵粉綠色,圓錐花序直立,由頂芽抽生,長圓形或塔形,花芳香;萼齒銳尖或鈍;花冠淡紫紅色、粉紅色至白色,裂片成熟時呈直角向外展開,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果長圓形,5-6月開花,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西。生長在海拔1200-2200米的山坡灌叢或溝邊、河旁。

紅丁香是丁香屬的一個優良抗逆觀賞品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4米。枝直立,粗壯,灰褐色,具皮孔,小枝淡灰棕色,無毛或被微柔毛,具皮孔。葉片卵形,橢圓狀卵形、寬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長4-11(-15)厘米,寬1.5-6(-11)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至近圓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麵粉綠色,貼生疏柔毛或僅沿葉脈被須狀柔毛或柔毛,稀無毛;葉柄長0.8-2.5厘米,無毛或略被柔毛。
紅丁香紅丁香
圓錐花序直立,由頂芽抽生,長圓形或塔形,長5-13(-17)厘米,寬3-10厘米;花序軸與花梗、花萼無毛,或被微柔毛、短柔毛或柔毛;花序軸具皮孔;花梗長0.5-1.5毫米;花芳香;花萼長2-4毫米,萼齒銳尖或鈍;花冠淡紫紅色、粉紅色至白色,花冠管細弱,稀較粗達3毫米,近圓柱形,長0.7-1.5厘米,裂片成熟時呈直角向外展開,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5毫米,先端內彎呈兜狀而具喙,喙凸出;花葯黃色,長約3毫米,位於花冠管喉部或稍凸出。果長圓形,長1-1.5厘米,寬約6毫米,先端凸尖,皮孔不明顯。花期5-6月,果期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西。生長在海拔1200-2200米的山坡灌叢或溝邊、河旁。
紅丁香紅丁香

繁殖方法

採種制種:當果實成熟後至脫落前進行採種。採種後放置在通風處陰乾,然後脫種。將收到的種子通過風選和篩選進行淨種,達到無雜質、無沙石等異物,種子淨度應超過95%。
種子催芽:種子在10月末,先用濃度為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種30分鐘處理,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再用清水浸泡48小時,然後沙藏。種子與河沙混合比為3:1,裝入布袋中,放人木箱中,埋藏深度50-60厘米,沙藏時間180天左右,即從10月底至翌年4月底。
播種:壟式播種採用單行或雙行播種育苗。播種時間為春季。當土壤5厘米深處的地溫在8℃時播種。雙行行間距應為5-8厘米。設計密度一般為50-70株/平方米,播種量一般在120-150粒/平方米,這樣可確保出苗60-75株/平方米。覆土材料可用原壟土,有條件的可用有機肥、腐殖土、腐熟鋸屑。覆土厚度為0.4-0.6厘米為宜,不宜過厚。

栽培技術

水分管理:種子發芽出土與出土後保苗階段以生態灌水為主,一般採用“量少次多”的原則;即每天澆水3-4次,保持土壤表面的濕潤;當苗木旺盛生長階段以生理灌水為主,通常採用“量多次少”的原則,每天澆水1-2次。
紅丁香紅丁香
養分管理:根據苗木生長不同時期進行追肥時,前期應以氮肥為主,中期應以磷肥為主,後期應以鉀肥為主。追肥時間應於幼苗出現側根以後開始,苗木進入速生後期時不宜追施氮肥。採取葉面噴灑追肥時,應控制肥液濃度,濃度控制在1%以內,並用清水及時沖洗苗木。埋土溝施肥時,化肥不宜與苗木根系接觸,施肥後及時澆水。
除草鬆土:保持育苗地清潔、無雜草,通常不使用化學除草劑。通過除草鬆土可以使苗圃土壤保持疏鬆。除草、鬆土一般在雨後或者澆完水後及時進行。同時應清除病苗、死苗、廢苗等作業環節,提高使用人工的效率。
密度控制:育苗密度一般為50-70株/平方米。通常情況下,新播出苗量大於設計密度時,應適時的開展間苗工作。間苗一般的氣孔線要做到間密留稀,間小留大,間劣留優,分布均勻。間苗工作一般在6月上中旬的陰天進行,作業後應及時澆一遍水,確保苗木的健康生長。

主要價值

景觀:紅丁香生長強健,枝幹茂密,頂生大型圓錐花序燦爛無比,花色美麗芳香,抗病蟲害能力極強,對大氣污染、粉塵及氟化氫、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故可作為中國西北城市城鎮行道樹、綠化、美化樹種,庭院種植或叢植於草坪中效果更佳。
醫藥:紅丁香花中可提取丁香酚,可消炎治病,主治牙科疾病,防腐止痛。且豐富的丁香酚對人的大腦皮層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有利於調節情緒,提神養性,促進健康,為優良的保健原材料。且丁香酚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其殺菌能力比石灰酸高5倍以上,對肺炎雙球菌、流感細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丁香的根、莖入藥,在藏醫中稱之為“沉香”,可清心解熱,治療頭痛、健忘和失眠等症,也可鎮咳化痰,順氣平喘,主治慢性支氣管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