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束與抑制

約束與抑制

約束與抑制,約束是創新思維的要件,抑制則是創新思維的大敵。抑制創新思維的主觀條件第一是習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束與抑制
  • 外文名:Restraint and Inhibition
想到一點:約束。有效的思維需要約束,尤其是創新思維。思維的能量需要激發,但焦點則必須集中。雷射之所以能量巨大,就來源於其高度的聚焦。它決不海闊天空、漫無邊際。思維也像光束,沒有約束,就沒有聚焦和穿透。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由約束帶來的聚焦,是思維有效性的關鍵,也成為有效思維向創新思維發展轉化的基礎。
約束是創新思維的要件,抑制則是創新思維的大敵。前者聚集思維的能量,後者則在阻止這種能量的產生。抑制創新思維的因素有客觀條件,也有主觀條件。客觀條件主要是歷史和社會環境的限制。 這種抑制創新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不僅由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也由社會意識水平決定。讓布魯諾和哥白尼感到孤獨無助的,絕不僅僅因為宗教裁判所少數幾個壞人。創新是人類的本能,求穩也是人類的本能。社會群體對現實的認定、對習慣的遵循、對變化的抵制,同樣在遏制思維創新。所以大發明家愛迪生感慨萬千地說:“社會從未打算欣然接受任何發明。”社會作為一個群體的組織,對新思想的抵製程度,與這種思想的新穎程度、該思想對現狀的影響程度以及對傳統與習慣的背離程度成正比。也許正是從這裡出發,很多人把創新思維的缺失歸結於客觀條件,而忘記去關注和克服抑制創新思維的主觀條件,忘記某些主觀因素是更大的阻礙自身潛力發揮的殺手。
抑制創新思維的主觀條件第一是習慣。習慣是一種循規蹈矩的形式。從清晨起床到晚上睡覺,人們99%的動作是習慣性動作。習慣使我們不飢而食,不困而眠,不思而行,不禁而止。習慣之所以成為創新思維的障礙,因為人們對習慣的事物失去了敏感性,反應變得遲鈍,甚至熟視無睹,發現不了問題,當然也就談不到解決這些問題。習慣之所以成為創新思維的障礙,還因為慣性非常容易成為惰性,而惰性歷來是創新的大敵,壓制不符合習慣的思想,阻止對習性的改變。
抑制創新思維的主觀條件第二是邏輯。思維的慣性來自於習慣,也來自於邏輯。思維當然要符合邏輯,不符合邏輯必然矛盾叢生,但僅僅符合邏輯卻並不能創新。邏輯規則奉行無矛盾守則,只能剖析本質一致而無矛盾的事物,而人類生活中的大多數事件均含糊不清,不一致性與矛盾性實際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特徵,僅僅依靠邏輯不但無法解決,反而容易阻礙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感覺與探索。創造性思維往往屬於非常規性思維,非常規性思維顧名思義,本身就是一種打破常規的、另闢蹊徑的、更多地依靠非邏輯思維的思維活動。
抑制創新思維的主觀條件第三是權威。權威的存在,容易封閉思考,因為權威在思考,有權威的思考。權威的存在,又容易造成揣摩式、迎合式思考,因為力圖跟上權威的思考。尤其在軍事領域,足以使我們頂禮膜拜的兵學泰斗比比皆是,個人被林立的權威壓迫得如此渺小,連踉蹌站立都困難,還談什麼創新?比如《孫子兵法》,不但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璀璨瑰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翻譯成29種文字,連掌握最先進作戰手段的美軍也在軍事行動中廣為引用,被稱為“百世談兵之祖”……也正是在這些總結、稱道和進一步的總結、稱道中,踉蹌了,連繼承和領悟都嫌來不及,還談什麼創新和發展。
但有人沒有踉蹌。不但不踉蹌,反而通過冷峻的批判,在《孫子兵法》基礎上完成了他們的軍事創新。這個“有人”,就是日本。《孫子兵法》傳到日本也熱過一陣,隨後很快轉入批判,日本首部兵學著作《鬥戰經》,就是批判《孫子兵法》的產物。它對孫子的謀略思想大加貶斥,認為孫子的“兵者詭道也”、“奇正”、“虛實”、“用間”等思想,皆出自畏敵,“孫子十三篇,不免懼字也”;認為中國兵法的核心是一個“懼”字,日本兵法的核心則是一個“剛”字。《鬥戰經》宣揚“兵道者,能戰而已”,“軍者有進止,而無奇正”,全力倡導正攻思想。不論我們多么崇敬《孫子兵法》,也不論我們對日本人的說法多么不屑一顧,他們就這樣在《孫子兵法》的基礎上完成了他們軍事思想的創新。提倡突然行動、強調先發制人、主張正面突擊的日本兵學,與主張慎戰、主張謀定而後動、主張後發制人的中國兵學就此分野。評論孰優孰劣不是本篇的任務,這裡僅想從一個極致之處揭示軍事創新中這種複雜的並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反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耐人尋味現象,以及它給我們帶來的巨大且嚴重的傷害。當我們用一個又一個的“最”、“最”、“最”塑造和維護權威的時候,被封閉的恰恰是自己本該同樣鮮活的思維。
又回到了那個老命題:解放思想問題。軍中一位同志說得好:“思想要解放,首先要有思想。”思想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封閉的?有習慣可依、有邏輯可循、有權威可尊,還需不需要自己的思想?創新意味著什麼?失去創新又意味著什麼?
引用軍中另一位同志的話作為收尾:“只有創新才能形成非對稱。只有非對稱才能形成優勢。只有優勢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