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建築

紀念建築,是一種供人們憑弔、瞻仰、紀念用的特殊建築或構築物。是人們為了表征某類特殊價值物質和觀念而有目的建造的建築.其形式有紀念碑,紀念塔,紀念堂,紀念館,門,陵墓等.其突出特徵一般是高聳挺拔,給人以醒目,莊嚴等感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念建築
  • 外文名:Memorial Architecture
概述,中國各省紀念標誌,當代紀念建築,人民英雄紀念碑,

概述

革命紀念建築
革命紀念建築革命紀念建築
它是一種供人們憑弔、瞻仰、紀念用的特殊建築或構築物。它們大多不提供作為人們生活使用的內部空間,但為人們創造出一種新的室外環境,一種帶有紀念性氣氛的空間,給憑弔的人們以精神上的寄託和慰藉。如紀念碑、紀念堂、紀念亭、凱旋門、紀功柱等。例如,中華世紀壇是為了迎接新千年而興建的,位於玉淵潭公園的南面,東邊為軍事博物館,西邊為中央電視台。美國為紀念總統而修建的林肯紀念堂,華盛頓紀念堂,中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等。

中國各省紀念標誌

呼和浩特金剛座舍利寶塔
金剛座舍利寶塔金剛座舍利寶塔
北京-北京 天安門
天津-天津 天塔
河北-石家莊 藝術中心
山西-太原 郵政大廈
內蒙古-呼和浩特 金剛座舍利寶塔
遼寧-瀋陽 瀋陽故宮
吉林-長春 南湖四亭
黑龍江-哈爾濱 索菲亞教堂
上海-上海 東方明珠塔、金茂大廈
江蘇-南京 玄武門
浙江-杭州 雷鋒塔
安徽-合肥 假日酒店及大東門壽春路橋
福建-福州 白塔
江西-南昌 滕王閣
山東-濟南 泉城廣場
河南-鄭州 二·七紀念塔
湖北-武漢 黃鶴樓
湖南-長沙 嶽麓書院
廣東-廣州 中信廣場
廣西-南寧 國際會展中心
海南-海口 世紀大橋
重慶-重慶 解放碑
四川-成都 廊橋
貴州-貴陽 甲秀樓
雲南-昆明 東寺塔
西藏-拉薩 布達拉宮
陝西-西安 鐘樓
甘肅-蘭州 黃河第一橋--中山橋
青海-西寧 東關清真大寺
寧夏-銀川 鼓樓
新疆-烏魯木齊 國際大巴扎
香港-香港 中銀大廈
澳門-澳門 大三巴牌坊
台灣-台北 圓山大飯店 [/color]

當代紀念建築

大屠殺紀念碑林
大屠殺紀念碑林大屠殺紀念碑林
綜觀國外新近建成或者競標成功的一些紀念性建築,可以發現其設計的意念大多漸漸從對戰爭的頌揚轉為紀念無數逝去的生命,而在設計手法上,也呈現出"不平衡、破碎、數字、平靜"等特質共構的現象。
現時正在興建的大型紀念建築是位於德國柏林市中心的"大屠殺紀念碑林"。這一耗資據稱達2600萬歐元的紀念建築,由美國建築師彼得·艾森曼設計,旨在紀念600萬二戰中死難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林"是由2752根長短不一的灰色混凝土碑柱組成,碑柱的高度從0.5米到4.5米不等,遠觀如一片迷宮,近看則仿如一大片墓地。身為猶太人的後裔,艾森曼所追求的"墓地效果",採取哲學意境,以數字作為紀念手段,讓觀者在一片清肅氣氛中仿佛回到奧斯維辛集中營,體驗猶太受難者的苦難。在碑林的底下,是一座1500平方米的地下"信息中心",人們可以通過先進的多媒體,回顧二戰期間納粹德國針對猶太民族的血腥屠殺。
同樣在柏林,同樣為紀念猶太人的建築,早已建成的柏林猶太博物館每日觀者如潮。它歷經10年才得以建成,由成功中標紐約新世貿中心重建方案的美籍建築師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於1988年設計。當時李伯斯金覺得有一種使命的驅策,恍如靈怪驅使設計出驚世駭俗的作品。與艾森曼一樣,他也是曾經深受迫害的猶太人的後裔。
柏林猶太博物館被譽為柏林最不平凡也最有張力的一棟建築,有著非凡的影響力。1999年博物館完成時,在內部尚未開始任何展覽的空無狀態下,2年內就吸引了超過30萬人次的朝聖者。
它整體造型看上去有點像納粹時期強迫猶太人戴上的六角星標誌,而這個爆裂殘斷的大衛星,他解釋一方面是具體的物象,另一方面顯現強烈的象徵意義:猶太人和文化的被摧毀。
"不平衡、破碎、數字、平靜"等特質在柏林猶太博物館均有體現。它沒有專門設計的入口,參觀者必須要從另外的舊博物館--巴洛克紅頂古典建築的正門進入,再由通往地底的樓梯、隧道到達猶太博物館。在建築所構築的奇異空間之中,有三條線貫穿其中。一條通往以銳角歪斜組合的展覽空間,黑色部分為核心的封閉天井,白色部分為展覽空間。另一條軸線通往室外的霍夫曼公園,由傾斜的不垂直於地面的49根混凝土方柱組成,步入其中,由於斜坡地面及不垂直的空間感覺,使人感到頭昏目眩,步履艱難。49根柱子中,其中48根(這個數字代表以色列建國的年代)柱內填進柏林的土,最中間一根則填入來自耶路撒冷的土壤,上方種著細葉的油柳。每根柱子頂上種植一棵樹木,表示猶太人生根於國外,充滿著新生的希望。第三條軸線直通神聖塔,是一個高二十多米的黑色煙囪式的空間,裡面僅有的光線和可聽到的人聲、車聲,只從有限的縫隙透進來,那種只能感受卻無法參與外界生活的被隔離、被世上排除的體驗,是這個"空"間最強烈的效應。
二戰紀念廣場位於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之間,是一塊占地約3公頃的橢圓形花崗岩平台。這一紀念廣場的特色在於區隔為歐洲區、亞洲區、太平洋區與美國本土區。在美國本土區,56根花崗岩柱子環繞一個池塘,分別代表二戰時期美國的各個州及所屬領地。兩個相對而立的拱形門分別刻著"太平洋"和"大西洋"字樣,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戰區。一面石牆上雕刻著4000顆金色星星,代表著40多萬美國陣亡將士。有人不留情地批評,這些紀念區側重的是重回當年的情景,而非紀念性建築所追求的平靜,另外分區的做法使得各區有比拼人氣之嫌。
相比於現時在建或者新近建成的紀念性建築,比較成功地獲得大家共同認定的其實有一座由華裔設計師林瓔設計的"越南戰爭紀念碑"。這座1982年揭幕的倒"V"字型紀念碑,深深嵌入華盛頓的土地,牆壁是簡潔深黑的花崗岩,在兩面牆翼交界處的右側頂端刻著第一位陣亡戰士犧牲的日子,碑身上按陣亡時間順序刻著在越戰中死去的戰士的名字。作為一個富有東方藝術氣息的紀念碑,它每年吸引200多萬美國人到華盛頓駐足、參觀。而多年來,有關它的無數文章和評論是其它紀念碑所不及的。每一個參觀者在這裡找到一種與死神之間的妥協,而死亡終究是一種屬於個體的經歷。環抱於紀念碑內的寧靜空間則使人們能夠更好地在這裡細數和沉思,產生一種無言的迴響。人們評價它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沒有一點雷同的痕跡,而且沒有一個特別的形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你面前的只有戰爭、死亡和生存。
紀念性建築一方面有著寬廣的建築上的意念可供實驗,另一方面最終要落在能給人以悸動、讓參觀者在迂迴之間得到一種感悟的實際功能上。從這一點上說,紀念性建築的設計主體在人,而非政治,這一點漸漸為建築界所公認。

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後經全國廣泛討論,確定碑型。1961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毛主席紀念堂以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紀念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不僅聚集了當時的能工巧匠,其碑石石料的採集場面也頗為宏大。據了解,紀念碑由17000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島浮山的紀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中國建築史上極為罕見的完整花崗石,其石坯長14.4米,寬2.72米,厚3米,重達320噸以上,採運工作歷時7個半月,於1953年4月1日動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運抵天安門廣場工地,從開採到運輸總計7116名工人參與其中。據不完全統計,紀念碑從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費就達3億餘元。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個國家級公共藝術工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會聚了鄭振鐸、吳作人、梁思成、劉開渠等一大批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文史專家、建築家、藝術家。從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親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耗時最長的大型藝術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