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作物種植及產後加工》是2018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勇。本書主要講述了水稻、玉米、小麥、高梁、薯類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與產後加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糧食作物種植及產後加工
- 作者:於勇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ISBN:9787109235007
《糧食作物種植及產後加工》是2018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勇。本書主要講述了水稻、玉米、小麥、高梁、薯類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與產後加工。
《糧食作物種植及產後加工》是2018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勇。本書主要講述了水稻、玉米、小麥、高梁、薯類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與產後加工。圖書目錄前言第一章 種植品質質量控制節 水稻1K型雜交稻的選育與推廣2...
《糧食作物種植及產後加工》,包含了水稻、玉米、小麥、高梁、薯類等主要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種植及產後加工》,包含了菜籽、大豆、花生等重要的油料作物;《經濟作物種植及產後加工》,包含水果、蔬菜、茶葉等;《現代養殖技術及產品加工》,包含了常見的豬、牛、羊、兔以及大部分水產品等。《經濟作物種植及產後加工...
糧食作物是穀類作物(包括稻穀、小麥、大麥、燕麥、玉米、穀子、高粱等)、薯類作物(包括甘薯、馬鈴薯、木薯等)、豆類作物(包括大豆、蠶豆、豌豆、綠豆、小豆等)的統稱。亦可稱食用作物。其產品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等。栽培糧食作物不僅為人類提供食糧和某些副食品,以維持生命的需要,並為食品工業提供原料...
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0萬畝左右,2008年達350萬畝,產量530萬噸:定西市安定區是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總產量最多、鮮銷量最大、加工量最大的縣(區)。2009年,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4萬畝, 占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馬鈴薯產業已真正成為當地貫通一二三產、輻射千家萬戶、統籌城鄉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安全農產品的生產和發展是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糧食產品的生產環境、生產過程及產後加工等必須按照無公害生產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才能保證食品安全。為了滿足農產品安全生產實際需要,我們編寫了《無公害糧食作物種植》一書。本書介紹的無公害糧食作物種植技術先進,內容科學、簡明實用,既可作為...
農作物種植 【歐洲和東南亞】農作物栽培的歷史各有不同,近東和歐洲開始於公元前6500-3500年;東南亞,開始於公元前6800-4000年;在中美洲和秘魯,大約開始於在公元前2500年。大多數最先進行作物栽培的地區是半乾旱氣候的江河流域。在歐亞大陸,作物栽培的方法是,先耙地,然後犁地播種;而在中美洲,因為沒有牛馬等...
對種植業實施結構調整,不能不關注其食品安全問題。4、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布局不夠科學 農業生產的硬體設施還比較落後,種植業的灌溉技術也難以支撐生產需要。農業生產最容易受到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農作物對惡劣的天氣抵抗能力低下。此外,我們對種植業的調整並不科學,無論是農產品的生產還是加工等環節都處於一種面向...
五穀的概念形成之後雖然相沿了兩千多年,但這幾種糧食作物在全國的糧食供應中所處的地位卻因時而異。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
《豆類、薯類貯藏與加工——農產品產後技術叢書》是2002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江英和廖小軍。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豆類貯藏、傳統非發酵豆製品(豆腐、豆腐乾、腐竹等)、傳統發酵豆製品(豆腐乳、豆豉、大豆醬)、新興豆製品(大豆粉製品、大豆冰淇淋、大豆飲料、濃縮大豆蛋白等)的加工及深加工技術;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