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口腔病變

糖尿病的發生,不僅對人體器官、組織、細胞等產生病理影響,同時也會對口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尤其是糖尿病控制不佳時,更易引起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又會使糖尿病進一步加重。

特點,牙根面齲,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牙齒鬆動,牙槽骨骨質疏鬆,糖尿病口腔病變的具體表現,口腔黏膜病變,齲齒,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脫落,齦炎、牙周炎,齶部炎症,其它,糖尿病患者切忌輕易拔牙,糖尿病口腔病變的護理,

特點

牙根面齲

主要表現為牙齦萎縮,多顆牙同時齲壞,對冷熱刺激敏感、疼痛。出現這一症狀,應在血糖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及時到口腔科就診。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可能引起牙髓炎及牙根尖周炎,使治療的難度更大。

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

這一疾病又叫鵝口瘡。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嬰兒或身體虛弱者容易感染。臨床表現為口腔內頰、舌、上齶等部位出現乳白色或灰白色的偽膜,其周圍有較窄的紅暈,界限清楚。除去偽膜,下面為紅色的糜爛面,有疼痛及口炎症狀。出現這一病患,應及時用二性黴素B或制黴菌素液含漱或塗沫。

牙齒鬆動

牙齒鬆動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牙齦炎、牙周炎等慢性破壞性病變,尤其是牙槽嵴骨質吸收,常常影響牙齒的穩固性,造成牙齒鬆動、移位或錯頜,進而誘發牙周感染,嚴重者引起牙齒脫落。糖尿病患者牙齒鬆動呈多發性相繼鬆動,並且進展較慢,但鬆動程度卻逐漸加重。因此,早期可能不被注意。一旦到了晚期,鬆動幅度已相當大,牙槽嵴吸收嚴重。不僅影響人體健康,喪失咀嚼功能,而且會影響到容貌。
這一疾病的治療越早越好,儘可能地保存牙齒,可以將鬆動的牙齒用夾板固定,將漂移的牙齒矯治復位,千萬不可輕易拔除牙齒。對於無法保留的牙齒,應在高血糖得到控制以後,無明顯酸中毒症狀時進行拔牙,由於糖尿病人抗感染能力較差,拔牙前後應給予抗生素治療。

牙槽骨骨質疏鬆

糖尿病特別是Ⅱ型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為全身性骨質疏鬆,部分僅局限於牙槽骨。發病初期無明顯症狀,主要表現為:牙齒周圍的上下頜骨骨密度下降,牙槽骨嵴骨質吸收十分明顯,部分牙齒鬆動,咬合困難,吃飯時咬合無力,吃東西嚼不碎,部分牙根暴露,牙齦萎縮。
這一疾病需要同時進行內科治療和口腔科治療,主要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磷類藥物,清除牙石和牙菌斑,避免吃過硬的食物,定期進行牙齒保健。為預防這一疾病發生,可堅持做口腔牙齒保健操:早上體育運動後,進行牙齒空咬運動30次,前20次進行快速衝擊咬合,後10次進行強力持續咬合,以改善咀嚼肌的咬合力,刺激牙根及牙槽骨,增加其骨密度。還可以進行牙齦的按摩,具體方法是:洗漱後,用拇指、食指輕度按摩牙齦內外兩側,內側用拇指,外側用食指,每次每面30次,以促進牙周微循環,增強黏膜抵抗力。

糖尿病口腔病變的具體表現

口腔黏膜病變

表現為口腔黏膜乾燥,常有口乾、口渴,唇紅部可見爆裂。齒齦、舌黏膜的糜爛及小潰瘍、疼痛,容易發生感染性口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齲齒

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

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脫落

隨患者年齡增高而更為普遍。

齦炎、牙周炎

糖尿病患者常出現牙齦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疼痛。牙周部位可發生牙周膿腫、牙周袋形成,並有膿性滲出。

齶部炎症

進展的齲齒根尖炎及齒齦炎向多顆牙齒蔓延,引起發熱、疼痛、腫脹及吞咽疼痛等症狀。

其它

易出現拔牙後癒合時間延長,拔牙後發生疼痛及炎症等。

糖尿病患者切忌輕易拔牙

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低下、抗感染力差,又常合併許多慢性併發症,如輕易拔牙可能導致出血不止、感染加重或擴散,甚至引起敗血症,使併發症加重,導致病情惡化。
但是,長期牙病難痊癒也會加重病情,必要時應實施拔牙術。必須注意,拔牙應去正規醫院找專職牙科醫師,拔牙之前應進行充分準備,包括:
詳細的醫學檢查,沖洗髮炎的牙周袋,將膿腫的牙齦切開引流,同時給予全身抗感染治療,或必要時使用胰島素。
患者在平時要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並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將血糖控制在8.9毫摩/升以下才能拔牙。

糖尿病口腔病變的護理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預防牙周炎和其他口腔疾病的發生,重點在於控制好血糖,同時要注意個人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還可以對牙齦進行按摩。每天按摩牙齦數十次,可以促進牙齦血液循環,增強代謝,但在牙周紅腫時應避免。建議糖尿病人定期到口腔科進行檢查,由醫生根據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如補牙,清潔牙石、沖洗牙周袋等,有助於口腔健康。當牙周損害嚴重,不易治癒而且影響到健康鄰牙時,要聽從醫生建議及早拔除。拔牙也應控制好血糖,以防發生感染,傷口不易癒合。使用活動義齒的糖尿病人每日餐後要摘下假牙,漱口,並沖洗假牙,晚上入睡前要認真刷牙及刷洗假牙。糖尿病患者只要積極持久地控制好血糖和自覺注意個人口腔衛生保健,就能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