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1958年,Huisman 和 Meyering用色譜柱首次將糖基化血紅蛋白與其它形式的血紅蛋白分離開來。1968年Bookchin 和 Gallop,首次描繪了糖蛋白的特性。1969年,Samuel Rahbar和他的同事首次在糖尿病人中現發糖基化血紅蛋白增加。1975年,Bunn和他的同事描寫了導致糖基化血紅蛋白形成的反應。1976年,Koenig和他的同事提出用糖基化血紅蛋白來監測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謝的控制程度。
基本原理
在紅血球120天正常的壽命中,葡萄糖分子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糖化血紅蛋白。在那些缺乏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這些糖化血紅蛋白的量會顯著增加。
一旦血紅蛋白分子被糖化,它便保持不變。糖化血紅蛋白在紅血球中的積累反映出紅血球生命周期中紅血球變為糖化血紅蛋白後的平均葡萄糖水平。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可評價監察長期血糖調節的治療效果。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前4周~3個月的平均血糖濃度成比例關係。有些研究者指出,這種基本的比例關係在2~4周的短期中不成立。
測定結果說明
由於分析操作,受試者的年齡和個體生物學差異的原因可能會造成實驗室化驗結果的不同。平均血糖相同的兩個人,他們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數值也可能會相差1% .通常,正常值的參考範圍為4%~5.9%.
持續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患者,他們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會偏高。雖然治療糖尿病的標準有異,但大都包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指標。血糖控制很好的糖尿病患者,他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會接近或者處於參考值範圍內。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和美國內分泌學會推薦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於6.5%,而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大多數患者應低於7.0%。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偏高代表血糖控制不好。持續血糖升高(因此血紅蛋白水平也會升高)將會增加糖尿病的長期血管併發症的風險,諸如冠狀動脈病,心臟病發作,中風,心力衰竭,腎衰竭,失眠,陽痿,神經病變(知覺降低,特別是腳部),壞疽,胃輕癱(胃排空緩慢)。血糖控制不好也會增加短期外科併發症的風險,如傷口難癒合。
在紅細胞壽命變短的人中,可見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於期望值,如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者,鐮狀細胞病患者,或其它任何可引起早紅細胞死亡的病症。反之,在紅細胞壽命過長的人中,可見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於期望值,如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者。
4~12周前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平均血糖測定值二者之間的近似對應表如下:
糖化血紅蛋白 平 均 血 糖
(%) (mmol/L) (mg/dL)
4 3.3 60
5 5.0 90
6 6.7 120
7 8.3 150
8 10.0 180
9 11.7 210
10 13.3 240
11 15.0 270
12 16.7 300
13 18.3 330
14 20.0 360
適應症與用途
糖化血紅蛋白被推薦用於(a)檢查可能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控制狀況(b)監察血糖上升較多患者,期間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對於單一的血液樣本,它比空腹血糖值可提供揭示血糖狀況更多的信息。也就是說,空腹血糖的測定對作出治療決定的是至關重要的。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南與其它保健機構類似都建議那些正在達到治療目標(並有穩定的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做兩次糖基化血紅蛋白的測定,而那些變更了治療方法或尚未達血糖指標的糖尿病患者要每季度做一次糖基化血紅蛋白的測定。
若在6周內,患者的飲食或治療方案有所改變,此時作糖基化血紅蛋白的測定是不確當的。同樣地,若該測試呈正常紅血球老化加快且混有血紅蛋白亞型,因此,最近失血或有溶血性貧血,或有血紅蛋白分子遺傳變異血(紅蛋白病)如鐮狀細胞病和其它疾病都不適合作糖基化血紅蛋白的測定。在這種情況下,可選擇果糖胺(fructosamine)試驗,它也同樣能反應2~3周前平均血糖水平。
對於糖基化血紅蛋白試驗,許多化驗室存在差異,而且缺乏統一的診斷界限。因此,目前尚無醫學機構推薦該試驗用於診斷糖尿病,而當前使用的還是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