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大學校訓,不僅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大學聲譽的招牌和大學師生的座右銘,而且是大學發展的指針、大學傳統的外顯和校園文化的靈魂。陳功江編著的《精神符號與個性彰顯:民國時期知名大學校訓研究》特別是對北京大學隱性校訓作了專門的個案研究,為校訓理論研究作出了突破性的貢獻,即在大學校訓的歷史考察中首次將校訓分為顯性校訓與隱性校訓。同時,《精神符號與個性彰顯:民國時期知名大學校訓研究》堅持共性與個性結合、歷史與現實聯繫、動態與靜態統一等研究原則,力求實現對民國時期大學校訓的多角度、寬視野、全方位研究,既有利於開拓中國近現代教育史研究的新領域,又可為當今大學校訓的制定提供借鑑與啟示。
編輯推薦
《精神符號與個性彰顯:民國時期知名大學校訓研究》是在陳功江的博士學位論文《校訓:大學個性化之彰顯——民國時期知名大學校訓研究》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精神符號與個性彰顯:民國時期知名大學校訓研究》試圖通過民國時期知名大學校訓的分類研討,來展示民國時期我國知名大學校訓的演變軌跡及其對當今高校制定校訓的啟示。
作者簡介
周洪宇,1958年出生於湖北武漢。教育學碩士、歷史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校兼職教授,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現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任全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副會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發展戰略學科組成員、國家教育督導團專家組成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長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問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100餘篇論文。,出版《文化與教育的雙重歷史變奏一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論》、《學術新域與範式轉換——教育活動史研究引論》、《陶行知與中國現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學說》、《陶行知的四個世界》、《人民之子陶行知》、《陶行知畫傳》、《教育的信念與追求》、《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教育公平論》、《教師教育論》、《中部教育論》、《樂為教育鼓與呼》、《怎樣做人大代表》、《怎樣寫人大議案》等專著。主編並出版《教育活動史研究與教育史學科建設》、《陶行知研究在海外》等論著。研究成果1o余次獲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全免費和中職免費、建立貧困生資助體系、改革高等教育助學貸款制度等多項人大建議,促成了國家有關政策出台。2008年12月,被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教育新聞網等評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風雲人物’”。2009:年1月,被教育部《基礎教育參考》和中國教育宣傳網等評為“紀念改革開放30年基礎教育影響力人物30人”。
陳功江,1965年2月生,河南人。在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先後獲教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副院長,武漢市文化創意協會副會長。主要從事近現代教育史研究。參與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教育活動史”研究,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子課題“汽車企業精神與大學精神融合性研究”等項目;參與編寫《教育}舌動史研究與教育史學科建設》一書,並任《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德育為先創新為魂》副主編;《試論大學精神在現代大學建設中的作用》、《簡論課程與個性發展》等論文分別在《湖北社會科學》和《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
陳功江,1965年2月生,河南人。在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先後獲教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副院長,武漢市文化創意協會副會長。主要從事近現代教育史研究。參與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教育活動史”研究,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子課題“汽車企業精神與大學精神融合性研究”等項目;參與編寫《教育}舌動史研究與教育史學科建設》一書,並任《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德育為先創新為魂》副主編;《試論大學精神在現代大學建設中的作用》、《簡論課程與個性發展》等論文分別在《湖北社會科學》和《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大學校訓形成的社會生態環境
第一節 政治生態環境的制約
第二節 文化生態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 教育制度環境的規約
第二章 知名國立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影響
第一節 北洋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二節 中山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三節 清華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四節 浙江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三章 北京大學隱性校訓的提出及影響
第一節 北京大學的淵源及沿革
第二節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
第三節 歷任主校者辦學理念論析
第四節 隱性校訓確立後所發揮的作用
第四章 知名私立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影響
第一節 復旦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二節 廈門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三節 南開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五章 知名教會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影響
第一節 聖約翰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二節 燕京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三節 金陵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六章 知名大學校訓特點的綜合分析
第一節 校訓確立方式各有不同
第二節 援引點化各取所需
第三節 價值取向各有側重
第四節 遣詞造句異彩紛呈
第七章 知名大學校訓的評價
第一節 校訓受制於嚴苛的政治生態環境
第二節 校訓鐘情於寬鬆的文化生態環境
第三節 校訓對教育規制在遵循中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大學校訓形成的社會生態環境
第一節 政治生態環境的制約
第二節 文化生態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 教育制度環境的規約
第二章 知名國立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影響
第一節 北洋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二節 中山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三節 清華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四節 浙江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三章 北京大學隱性校訓的提出及影響
第一節 北京大學的淵源及沿革
第二節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
第三節 歷任主校者辦學理念論析
第四節 隱性校訓確立後所發揮的作用
第四章 知名私立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影響
第一節 復旦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二節 廈門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三節 南開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五章 知名教會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影響
第一節 聖約翰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二節 燕京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三節 金陵大學校訓的確立及其作用
第六章 知名大學校訓特點的綜合分析
第一節 校訓確立方式各有不同
第二節 援引點化各取所需
第三節 價值取向各有側重
第四節 遣詞造句異彩紛呈
第七章 知名大學校訓的評價
第一節 校訓受制於嚴苛的政治生態環境
第二節 校訓鐘情於寬鬆的文化生態環境
第三節 校訓對教育規制在遵循中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