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
- 所屬學科:政治
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包括兩個方面,物質文明是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的總和,精神文明是改造主觀世界的精神成果的總和。基本概念社會文明的兩大部分;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在精神和物質兩個領域取得的成果;社會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誌。...
五個文明,即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 中文名 五個文明 內容 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生態 基礎 物質文明 關係 互不分離 目錄 1簡介 2物質文明 3政治文明 4精神文明 5社會文明 6生態文明...
三個文明,是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個文明建設是指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根據我國的具體實際,提出了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黨的十六大在“兩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又根據我國改革和發展的新要求,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科學論斷。建設簡介 ...
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是指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方針。最早於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發表祝辭時提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的發展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以後,中共中央曾多次鄭重指出:我們在...
雙文明建設 是指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根據我國的具體實際,提出了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 所謂物質文明,是指人類物質生活的進步狀況。它主要表現為物質生產方式和經濟生活的進步。物質文明越高,表明人類離開野蠻狀態愈遠,依賴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強。...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是2024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本書從文明的歷程及其與現代化關係出發,回顧和反思了世界300年現代化的成績和...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要協調發展》是一篇政治短評,發表於《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收錄於《之江新語》,作者為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作品原文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要協調發展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 明協調發展。物質文明的發展會對精神文明的發展提出...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構成人類社會文明的基本內容。人類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經濟財富,體現為物質文明;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體現為精神文明。人類社會在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的同時,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所獲得的全部政治成果的總和,就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生活...
第一節 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協調發展的概念闡釋 第二節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辯證關係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考察 第三章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第一節 兩個文明發展失衡的主要問題與表現 第二節 制約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歷史原因考察 第三節 影響兩個文明協調...
全黨同志必須從這個總體布局的高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在社會主義時期,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精神文明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它的正確發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高等文明是只宇宙智慧生物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質文明 物質文明是種族改造自然的物質成果。表現為物質生產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是精神文明的物質基礎,對精神文明特別是其中文化建設起決定性作用,物質文明的性質為生產方式所決定。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是種族在改造客觀世界和...
人類所建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統稱為人類文明。在人類學和考古學中,文明也可以指人進化脫離了動物與生俱來的野蠻行徑,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規則社會,例如華夏文明、印度文明、希臘文明和埃及文明等。也指文化類的群體,例如佛教文明、道教文明、儒家文明等。文明出現的判定標準,主要是道德禮儀的出現,文字的產生,...
精神文明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社科文化方面,包括社會的文化、智慧的狀況,教育、科學、文化、藝術、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會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會風尚和人們的世界觀、理想、情操、覺悟、信念以及組織性、紀律性的狀況。作用是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及政治...
一、正確認識脫貧致富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關係。社會發展史告訴人們:人類生活需求有兩個方面,即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人類為自身的生活需要從兩個方面開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即物質生產活動和精神生產活動。因此,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進步的內在驅動力。脫貧致富從直觀上說,是貧困地區創造物質文明的...
近現代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歷史都一再證明,拒絕吸取和借鑑外國的先進的文明,任何國家、民族要求取得進步和發展都是不可能的。對外開放作為中國的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國策,原因就在於此。否則就不可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文明包括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特點是...
瑪雅文明的輝煌時期在大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900年間。失落的文明 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些只是傳說中的文明,但依然有很多相信者。姆大陸文明 。亞特蘭蒂斯大陸文明。11主要分類 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此外還有把文明三分法、四分法、六分法和其它標準的分法。在分析的...
2、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3、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4、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例:文明戲)。5、...
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 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嚮往人們的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升華的大同世界。中華文明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所...
社會文明指人類社會的開化狀態和進步程度,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所獲得的積極成果的總和,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國家文明和人類文明等方面的統一體。定義 社會文明的定義 狹義:社會文明是指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並列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的“五個文明”之一。社會領域的進步程度和...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在關鍵處落好子,又要調動好積極性、培育好吸引力,著力在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努力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全面協調發展。堅持守正創新。深刻把握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堅持問題導向、目...
精神文明建設在中國近代發展的語境為改革開放新詞語,將精神文明及物質文明並列的兩種文明的理論及政策語彙。簡介 精神文明建設在中國近代發展的語境為改革開放新詞語,將精神文明及物質文明並列的兩種文明的理論及政策語彙。該詞正式發表於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
教育的本質就在於“文化育人”,即將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成果,通過顯性與隱性的教育途徑,再通過師生的積澱、內化,作用於其身體、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各個層面,使其獲得未來成長和發展以及推動社會進步所需要的素養。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經過自身努力、外部影響、歷史積澱而逐步形成自身的學校文化,這種...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研究》是2005-1-1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慎澄 / 黃建明 / 劉小利 / 陳洪泉。堅持以改革發展穩定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加強和改進理論研究,是中央對新形勢下...
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今蘇南、浙江附近為代表,泛指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吳文化以荊吳和先吳以及最重要的吳國文化為基礎,經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代發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來,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吳文化開始從...
東方精神文明指以儒家正統的思想觀念及其倫理道德為中心的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物質文明”相對。20世紀20年代,由張君勵、梁漱溪、梁啓超等提倡。認為“自孔孟以至宋元明之理學家,側重內心生活的修養,其結果為精神文明。三百年來之歐洲,側重以人力支配自然界,故其結果是物質文明”(張若勵《人生觀》)。以“昌明...
人類文明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落後到進步的演進過程,社會形態的更替實際上也是文明形態的更替。社會主義文明是建立在人類文明全部成果基礎上,超越資本主義文明的新型文明。改革開放以來,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硬,到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作為全面建成社...
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建立經濟特區時”,“與廣東同志談,要兩手抓,一手要抓改革開放,一手要抓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後來兩手抓完善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一貫強調兩大文明一起抓……”2、“三位一體”...